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第1讲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1页第一单元常见症状与体征本篇特点内容与临床结合紧密,题目较多。复习技巧认真听讲,课下复习重点内容第一节发热大纲要求(1)常见原因:感染性、非感染性(2)发生机制(3)临床表现:发热的分度、过程与特点、热型、临床意义(4)诊断方法与步骤:伴随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一、概述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上限。人体正常体温范围随测量部位不同而不同,腋温36℃~37℃,口温36.3℃~37.2℃,肛温36.5℃~37.7℃。正常人上午体温较低,下午略高,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排卵后体温较高。二、常见病因发热的病因包括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感染性发热更为常见。(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性或局灶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导致发热。(二)非感染性发热包括多种不同的疾病:1.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热、成人still病等。2.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以消化道肿瘤、肝癌、肾癌、前列腺癌等多见)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3.无菌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栓塞、脾梗死、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所致组织损伤、内出血、急性溶血等。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甲状腺危象)、嗜铬细胞瘤等。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丘脑病变等。6.物理因素如中暑、放射线病等。7.其他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三、发热的主要机制发热的主要机制为:外致热原(细菌外毒素、内毒素等)和某些体内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尿酸结晶等)等发热激活物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的一些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产生内生性致热原,主要是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包括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FN)等。这些内生性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然后机体出现骨骼肌收缩、寒战,产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2页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出现发热。发热可以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活动及肝脏的解毒功能。但严重发热可对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损害,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因心率快而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体温在42℃以上可使一些酶的活力丧失,使大脑皮层产生不可逆的损害,最后导致昏迷,直至死亡。四、发热的临床特点1.发热的诱因、起病缓急、病程、加重或缓解因素急性起病,病程少于两周者为急性发热,主要由感染引起;两周以上体温超过38℃为长期发热,常由感染、肿瘤和结缔组织病引起,但仍以感染为主要原因;体温在38℃以内的非生理性发热,持续1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低热,可见于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低热。2.热型对发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帮助。常见的热型包括:(1)稽留热:体温持续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肺炎球菌肺炎等;(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达2℃以上,最低体温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和化脓性炎症等;(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持续数小时后,骤降至正常。经过1天或数天后又骤然升高,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3页(4)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5)回归热:体温骤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降至正常,数天后又骤升,持续数天后又骤降,如此反复。见于回归热、霍奇金淋巴瘤、周期热等;(6)不规则热:发热无明显规律。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五、诊断方法与步骤1.伴有寒战病程中只有一次寒战,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病程中反复于发热前出现寒战,见于疟疾、败血症、急性胆囊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钩端螺旋体病和恶性淋巴瘤。2.伴出血现象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某些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炭疽、鼠疫等。3.伴明显头痛见于颅内感染、颅内出血等。4.伴有胸痛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胸膜炎、肺脓肿等。也可见于心包炎、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5.伴有腹痛见于各种原因的消化道感染,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肝脓肿、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腹膜炎,以及腹部恶性实体肿瘤和恶性淋巴瘤。6.伴尿痛、尿频、尿急见于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膀胱炎、肾结核等。7.伴有明显肌肉痛见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旋毛虫病、军团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8.伴有皮疹,见于:(1)发疹性传染病:包括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幼儿急疹等。发热和皮疹出现的时间常常相对固定。(2)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风湿热、药物热、系统性红斑狼疮、败血症等。9.伴有黄疸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恶性组织细胞病、胆囊炎、化脓性胆管炎、钩端螺旋体病、败血症和其他严重感染、急性溶血等。经典例题: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1℃,这种热型为A.弛张热B.间歇热C.稽留热D.波状热E.不规则热[答疑编号500707010101]『正确答案』C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4页第二节咳嗽与咳痰一、概述大纲要求(1)常见病因(2)临床表现(3)伴随症状咳嗽(cough)是一种突然的、暴发式的呼气运动,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或异物,其本质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咳嗽分为干咳和有痰的咳嗽,又称湿性咳嗽。引发咳嗽的感觉神经末梢多分布于咽部和第二级支气管之间的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引起咳嗽的三种常见刺激类型为:物理性、炎症性和心因性。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造成很大影响。剧烈而持久的咳嗽可能会造成患者胸壁软组织损伤,甚至肋骨骨折。剧烈咳嗽还可引起胸内压显著增加,发生咳嗽性晕厥。80%的咳嗽患者可以通过问诊获得较为明确的病因。二、常见病因(一)呼吸系统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COPD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胸膜炎、肺结核。(二)非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过敏性鼻炎、变应性咳嗽(AC)、支气管肺癌、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等)、间质性肺病。(三)其他肺水肿(心力衰竭、肾衰竭)、结缔组织病、胃食管反流病等;药物所致咳嗽(ACEI类、β受体阻滞剂);心因性咳嗽(焦虑等)。三、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一)咳嗽的特征1.咳嗽发生的时间小于3周的为急性咳嗽,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急性鼻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哮喘等;持续时间在3~8周的为亚急性咳嗽,常见原因为感冒后咳嗽(又称上气道综合征)、细菌性鼻窦炎、哮喘等;病程超过8周,而胸片没有异常者常见原因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等。急性起病的咳嗽往往提示急性呼吸道感染。持续存在的咳嗽则提示患者有慢性疾病。反复发生、冬春季加重是慢性支气管炎诊断的重要特征。2.咳嗽的诱因接触冷空气、异味或运动时出现咳嗽常见于哮喘。3.咳嗽的性质发生于上呼吸道和大气道疾病的咳嗽,往往是一种短促的刺激性咳嗽。发生于较小气道和肺部的咳嗽则往往是深在的、非刺激性咳嗽。4.干咳干咳常常是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最开始的表现。吸入刺激性烟雾或异物也可以引起持续性干咳。临床上持续干咳的常见原因有感冒后咳嗽、咳嗽变异型哮喘、鼻后滴流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支气管内肿物或肺淤血等疾病。其他原因有肺间质病变、胸膜病变等。5.咳痰(expectoration)及痰的性状脓性痰常常提示气管支气管树或肺部感染。痰液性状对诊断有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5页一定的提示意义。如,铁锈色痰可见于肺炎球菌肺炎、砖红色胶胨样痰见于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带有臭味的脓性痰常常见于厌氧菌感染,如肺脓肿。持续性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和慢性肺脓肿,痰液往往较多,留置后可出现分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半透明黏液,下层为坏死物质。粉红色泡沫样痰见于急性左心衰竭。大量白色泡沫样痰是细支气管肺泡癌一种少见但有特征性的表现。黏液痰对诊断帮助不大,任何原因所致的长期支气管刺激都可以产生黏液样痰。6.一天之中咳嗽发生的时间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脓肿、空洞性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咳嗽、咳痰经常发生于早晨起床时。肺淤血、咳嗽变异型哮喘的咳嗽往往在夜间发生,咳嗽常常会使患者醒来。其中肺淤血所致的咳嗽在患者坐起后可明显缓解。在某些特定体位才出现的咳嗽见于带蒂的气道内肿瘤。进食时出现咳嗽提示吞咽机制紊乱、食管憩室炎或食管支气管瘘。三、相关症状和体征1.咳嗽伴发热提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胸膜炎等。2.咳嗽伴哮鸣音双肺有哮鸣音见于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某一部位持续存在的局限性哮鸣音见于气道狭窄,如气道内肿物。3.咳嗽伴杵状指常见于慢性化脓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也见于肺间质纤维化或支气管肺癌。第三节咯血大纲要求(1)概念(2)病因(3)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一、概述咯血是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出血,经口腔咳出。咯血大多数为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致。24小时咯血量在10Oml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为大咯血。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咯血量并不完全一致。鼻腔、口腔、咽部以及消化道出血(呕血)都可能被误诊为咯血,因此首先要确定是否是咯血。呕血和咯血的鉴别要点在于咯血呕血血随咳嗽而出血色鲜红,带泡咯血前,咽喉有不适感有呼吸系或心脏病史夹杂物是痰,呈泡沫状血随呕吐而出血色暗红,不含泡沫呕血前常有恶心或黑便有消化系病或肺病史夹杂物是食物残渣、胃液二、常见病因(一)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或慢性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急慢性肺脓肿、肺结核、肺栓塞、肺癌、累及肺脏的血管炎(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SLE)、Goodpasture综合征、肺血管畸形、支气管结石、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6页(二)心血管系统疾病左心衰竭、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等。(三)凝血和出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等)。(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肺吸虫病。三、咯血的临床表现(一)咯血的特点1.咯血量大咯血(500ml)常见于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出血(如结核、肺脓肿、真菌感染等)、二尖瓣狭窄,少见的情况有肿癌、肺血管炎、主动脉瘤破至大气道、钩端螺旋体病等。2.咯血的颜色和性状痰中带血常见于支气管炎、肺部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色泡沫样痰多见于左心衰竭。(二)相关症状和体征1.咯血伴发热常见于肺部感染性疾病;2.咯血伴胸痛常见于肺炎、肺栓塞;3.咯血伴皮肤黏膜出血可见于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4.咯血伴血尿或尿量明显减少见于血管炎、SLE、Goodpasture综合征等。经典例题国内咯血最常见的病因是:A.流行性出血热B.肺结核C.肺炎D.支气管结核E.支气管扩张[答疑编号500707010201]『正确答案』B第四节发绀大纲要求(1)概念(2)发生机制(3)分类与临床表现(4)伴随症状一、概述发绀是指由于血液中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或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增加使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常常在口唇、甲床和颧部等部位表现明显,因为这些部位毛细血管丰富、皮肤菲薄、且少色素沉着,易于观察。发绀发生最常见的机制为血液中还原型血红蛋白的绝对含量增加。发绀也见于血中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增加的情况,如高铁血红蛋白和硫化血红蛋白。分类:根据病因可将发绀分为中心型发绀和周围型发绀两种。中心型发绀的原因为SaO2下降或出现异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基础知识》第7页常血红蛋白衍化物,发绀为全身性,除四肢和末梢部位外,黏膜也可以见到发绀。SaO2下降的主要原因为
本文标题:神经内科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第1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1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