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概述“★”为老师最后勾的重点。其他的为上课强调的重点,但最后一节课没有勾1,神经系统疾病指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由于血管性病变、感染、变性、肿瘤、外伤、中毒、免疫障碍、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营养缺陷和代谢障碍所致的疾病,2:从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分析综合信息周围神经系统(脑N,脊髓N):传递神经冲动根据神经功能不同:躯体神经:调节人体适应外环境变化自主神经:调节机体其他系统器官(稳定内环境)3:神经系统疾病起病特点:起病急、病情重、症状广泛而复杂、致残、脑血管疾病趋于年轻化4:周围神经:脑神经(12)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脊神经(31)5:嗅:功能:传导气味刺激所产生的嗅觉冲损伤:嗅觉丧失,嗅觉发作6:视神经:功能:传导视觉冲动,病变后:视觉障碍7动眼神经:主要上提眼睑、使眼球向上下内运动,收缩瞳孔括约肌病变后:眼球外下斜视、上睑下垂、瞳孔光反射(-),瞳孔散大8:滑车神经主要使眼球向外、下运动病变后:不能向外下斜视9:三叉神经与脑桥相连,大部分为躯体感觉性纤维,周围支分三大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是头面部皮肤、眶、鼻腔和口腔以及牙髓的一般感觉,小部分纤维为发自脑桥的运动纤维,加入下颌神经,主要支配咀嚼肌..三叉神经主要是头皮前部和面部皮肤以及眼、鼻和口腔内粘膜感觉;支配咀嚼肌运动。病变后: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牙及牙龈等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下颌偏向患侧10:展神经,发自脑桥,经眶上裂出颅,支配眼外肌。主要支配眼球外展病变后:眼内斜视11★:面神经,主要是面部表情动作(颜面表情:皱眉、闭眼、露齿),支配味觉。病变后:面肌瘫痪。主要表现为:伤侧额纹消失,不能闭眼、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12:位听神经:病变时:损伤后表现为伤侧听力障碍和前庭平衡功能更障碍,可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13:迷走神经,主要是发音、吞咽、心动、内脏活动。病变后:构音障碍、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障碍、心动过速及内脏活动障碍。14球麻痹舌咽、迷走神经同时受损,表现为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及咽反射消失,称球麻痹。常见于格林巴列,假性球麻痹见于双侧大脑半球的血管病变15:副神经,脊髓支分布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并支配其肌肉的运动;延髓支支配声带的运动,病变后:头无力转向(胸锁乳突肌瘫痪),肩下垂、抬肩无力(斜方肌瘫痪)16:由延髓发出,经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肌。病变后出现舌肌瘫痪、萎缩,伸舌舌尖偏向患侧17:单纯感觉ⅠⅡⅧ,混合性NⅤⅦⅨⅩ18:(乳头线—胸4,脐孔—胸10,腹股沟—腰1)19:内囊:完全损害时病灶对侧可出现三偏综合征。偏瘫,偏盲,偏深感觉障碍。见于脑出血,脑梗死20:护理:首先观察生命体征。观察意识:觉醒度:嗜睡,昏睡,浅昏迷,中昏迷,深昏迷。内容:模糊(定向力障碍),瞻望。、观察瞳孔:普通光线直径3-4mm,双侧等大等圆,<2mm为缩小,>5mm为散大,散大见于:动眼神经麻痹、颞叶沟回疝、视神经病变或阿托品中毒,缩小见于:脑桥出血、脑室出血压迫脑干或镇静剂中毒等21:★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Ⅰ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周围神经疾病一:三叉神经痛1★临床表现,:面部剧痛,多为单侧,突发突停短暂剧痛。口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最敏感,轻触、轻叩即可诱发,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严重者有反射性面部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并有面红,流泪,流涎,痛性抽搐。2:★首选药:卡马西平。3:熟悉:用药护理:卡马西平孕妇禁用,每月查一次血象二:面神经炎1★“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闭合不全或闭合不能。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吹口哨及鼓腮不能。2:★功能康复训练:皱眉,举额,示齿,鼓腮,吹口哨,每日数次,每次5-15min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格林巴利1:★多数病人发病前1-4周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症状,少数有疫苗接种史。2:★四肢对称性无力(首发症状),严重者可累及呼吸肌,呼吸衰竭而死亡。迟缓性瘫痪。手套,袜套型感觉减退3.★脑脊液腰椎穿刺时,典型脑脊液改变为蛋白质明显增高而细胞数正常为蛋白细胞分离。病后第三周出现4:★呼吸机麻痹是主要危险因素5:护理:低效性呼吸型态与呼吸肌麻痹有关。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呼吸型态,促进有效咳嗽,深呼吸咳嗽,翻身,排背,叩击,吸痰。吸氧:根据患者缺氧情况遵医嘱给予吸氧。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病情监测:呼吸型态,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意识,神志。注意呼吸困难程度和血气分析。准备抢救用物:床头备吸引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机等抢救用物。辅助呼吸:根据病人症状体征随时调节呼吸机各项指标。心理支持:通过高超的技术和沟通能力给予患者信赖。正常脑脊液压力:80-180mmH2O脑血管疾病1: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2: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3:脑部血管供应由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4:基本病因:血管病变、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心脏疾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空气脂肪癌细胞引起栓塞5:脑血管病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发病前预防,二级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展为完全性卒中。三级预防:脑卒中发生后积极治疗,防治并发症,减少致残,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TIA:颈动脉系统或椎底动脉系统历时短暂但反复发作的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2:★主要病因:动脉粥样硬化3★:临床特征:⑴发作突然;⑵历时短暂,一般为10-15min,多在1h恢复,最长不超过24h;⑶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⑷完全恢复,不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⑸常有反复发作的病史4:选择:症状:颈动脉系统:单眼或大脑半球症状,一过性单眼盲是颈内动脉分支眼动脉缺血的特征性症状。优势半球缺血时可有失语。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眩晕,一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瘫痪或感觉障(典型改变)5:护理:又受伤的危险:与突发眩晕有关。安全指导:合理休息和运动,频繁发作的病人应避免重体力运动。发作时卧床休息,枕头不宜太高(15-20度);仰头或头部转动时应缓慢、动作轻柔运动指导: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育运动,劳逸结合。饮食指导:低盐、低脂、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戒烟、限酒用药护理:正确服药,观察不良反应病情观察: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伴随症状等。尤其对有失液者(如腹泻、呕吐、大量出汗等),应及时进行治疗并补充适量液体,以防低血压、血液浓缩而易导致脑血栓的形成。潜在并发症:脑卒中饮食指导:给予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饮食、充足蛋白质和丰富维生素饮食,少吃甜食;忌刺激性及辛辣食物,避免暴饮暴食,保持理想体重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按医嘱服药,在用抗凝药治疗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运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注意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征象。、应避免各种引起循环血量减少、血液浓缩的因素。、积极治疗原发病,按医嘱服药,不要随意改药和停药;告之病人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脑梗死、脑血栓形成CT1:★脑血栓形成CT:是指颅内外供应脑部的动脉血管壁应各种原因发生狭窄或闭塞,在此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该血管供血范围内的脑组织梗死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如偏瘫、失语)。2:★主要病因:脑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血压)。常发生于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3:★主要临床表现: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失语4:最常用的检查:CT5:治疗:★早期溶栓:发病后6h以内采用溶栓治疗使血管再通,可减轻脑水肿,缩小梗死灶,恢复梗死区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元损伤,挽救缺血半暗带。适应症:年龄75岁;无明显意识障碍;发病6h;瘫痪肢体肌力3级;排除TIA;CT排除脑出血而低密度影尚未出现;无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素质。★调整血压:维持在发病前平时稍高水平。★防治脑水肿: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脉滴注,观察出入液量,电解质是否紊乱。6:护理:躯体活动障碍与偏瘫有关绝对卧床,平卧位,头部禁用冷敷,观察血压变化。低盐、低糖、低脂、低胆固醇、丰富维生素及足量纤维素的无刺激性饮食,防止误吸发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跌倒。吞咽障碍病人的护理:①了解病人进食不同稠度食物的吞咽情况。②鼓励能自行进食病人选择流食、半流食或软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③面肌麻痹者,应将食物送至口腔健侧的舌根部,避免使用吸水管,进食后应保持坐位30~60min。④床旁备齐吸引装置,一旦发生误吸应立即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呕吐物。⑤不能进食的病人,遵医嘱应给予鼻饲,做好鼻饲的护理。脑栓塞1:★脑栓塞:各种栓子(固体、气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系统,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急性血流中断而出现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2:★常见原因:心源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3:★治疗:早期改善脑循环,防止再栓塞,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但是感染造成的栓塞不溶栓,怕使感染扩散。脑出血1:★最常见病因: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高血压性脑出血部位是基底核区。2: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3:★选择:出血部位p451壳核出血:最常见,常出现三偏征。4:★首选检查:头部CT:发病后立即出现高密度影,5:★腰穿:慎重进行,脑脊液压力增高,以免诱发脑疝。多呈血性6;★多选:治疗★: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预防感染,鼻饲。调控学压:一般不使用降压药,当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10mmHg.时可适当给予温和的降压药,急性期后,血压仍持续过高可系统给予降压药。★控制脑水肿: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止血药和凝血药,并无效果,针对于消化道出血。,7:★急性期绝对卧床2-4周。8★:脑疝先兆表现:烦躁不安、频繁呕吐、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减慢、呼吸不规则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及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常见病因:颅内动脉瘤破裂3主要表现:用力或情绪兴奋,剧烈头痛,呕吐。4:★脑膜刺激征阳性:发病数小时后查体可发现脑膜刺激征(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阳性。5:★CT是诊断首选,脑脊液检查是最具诊断价值和特征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200mmH2O,外观呈均匀一致的血性。最有意义辅助检查:脑血管影像学检查。6★:治疗:★一般治疗:同高血压,维持生命体征,降低颅内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预防感染。★防治再出血:绝对卧床4-6周,急性期使用大剂量止血剂,7:护理:疼痛:头痛与脑水肿、颅内高压、血液刺激脑膜或继发性血管痉挛有关。(1)活动与休息:应绝对卧床4-6周。经治疗护理1个月后左右、症状好转,经CT检查血液基本被吸收或经DSA检查没有发现颅内血管病变者,可遵医嘱逐渐抬高床头、床上坐位、下床站立和适当活动。(2)避免诱因:告诉病人及家属各种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诱发因素,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3)病情监测:预防再发。5-11天为高峰期,81%发生在首次出血后一个月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初次出血后24小时内再出血率最高。再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首次出血后病情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原有症状和体征重新出现等。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鉴别要点脑出血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年龄中年以上青壮年中老年青壮年老年人常见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粥样硬化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常见),颈椎病,低血压等发病形式起病突然,多在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同左缓慢,多在安静中发生急骤(主要特点),随时发生,多在活动中发生同左意识状态昏迷深,持续时间长多无或仅有短暂昏迷多清醒昏迷轻,为时较短可
本文标题:神经病护理学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13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