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祝福》导学案(学生用)【教学目的】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的2、3【教学方法】方法上采取老师指导下的学生研读,读、思、议结合,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不可用空洞的分析取代学生钻研教材。预习案【知识链接】一、作者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二、背景介绍《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三、补充材料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2治的主意。贞节..:从宋代起,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封建思想趋于保守、僵化、反动,反映这种趋势的理学出现了,代表人是程颐、朱熹。理学口号是“存天理,灭人欲”。夫权自然是“天理”,而寡妇再嫁,就是以正常的“人欲”破坏了这个“天理”。理学提倡妇女守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寡妇再嫁当然不可以,就连未婚夫死了,也要为他守一辈子。最后更残忍地提出妇女要为死去的丈夫或未婚夫自杀殉死,并为这样的妇女立牌坊。封建思想已经发展到灭绝人性的地步。秩序..:封建思想的核心是维护封建秩序,提倡“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就是臣要绝对服从君,子要绝对服从父,妻要绝对服从夫,不能破坏尊卑秩序。“五常”,也叫“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妇女的三从四德.......: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祭祀..:对祖先的崇拜也是封建文化思想的一个方面。所以鲁四老爷对祭祀非常重视,像已经是“罪人”的祥林嫂,不配在仪式中扮演哪怕是最小的角色。补充常识:孟春: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正月。又叫初春。一年四季,每季又按孟、仲、季分为三部分。祝福..: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炎帝或祝融),绍兴地区是用一种有粘性的饴糖,借此粘住灶神的牙齿,使他没法向玉皇大帝陈说人们的过失。除夕之前,绍兴人每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一年中最隆重的大祭祀,所祭祀的神像印有“南朝圣宗”字样,绍兴人称为“祝福菩萨”、“大菩萨”,有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含义。据说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而在祝福之前要清扫,“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摆放也有讲究,鸡鹅要跪着,头朝神像,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鱼眼睛,取“鲤鱼跳龙门”之意。男丁按辈分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要回避。四、祥林嫂年谱祥林嫂年(年龄)谱二十六七岁以前与样林结婚。二十六七岁春上死了丈夫。冬初逃出家中,经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做工。二十七八岁春上改嫁。年底生阿毛。阿毛一岁。二十八九岁阿毛两岁。丈夫患伤寒死去。二十九或三十岁阿毛三岁。三十或三十一—岁四岁的阿毛春上被狼衔去。秋天经卫老婆子介绍,回到鲁镇做工。祭祀时很闲,只烧火。年底柳妈建议她去土地庙捐门槛。三十—二岁近秋到土地庙捐门槛。冬季祭祖时节,仍不让她拿酒杯和筷子。三十二三岁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三十三四岁可能被赶出鲁四老爷家。三十四五岁三十五六岁沦落为乞丐。三十六七岁三十七八岁腊月二十四夜里或二十五凌晨离开人世。3五、基础积累1、正字音钝(dùn)响寒暄(xuān)朱拓(tà)间(jiàn)或悚(sǒng)然踌蹰(chóu)(chú)不更(gēng)事谬(miù)种俨(yǎn)然雪褥(rù)瑟(sè)瑟有声尘芥(jiè)堆形骸(hái)脸颊(jiá)沸反盈(yíng)天贺家墺(ào)荸荠(bí)(qí)絮絮(xù)呜咽(yè)驯(xún)熟桌帏(wéi)讪讪(shàn)咀嚼(jǔ)(júe)瞥(piē)渣滓(zhā)(zǐ)拗(niù)不过蹙(cù)缩门槛(kǎn)窈(yǎo)陷惴惴(zhuì)歆享(xīn)(xiǎng)牲醴(shēng)(lǐ)蹒跚(pán)(shān)2、字形积累寒暄(喧哗)烟霭(和蔼)形骸(惊骇弹劾)惴惴(揣摩湍急)六、速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情节内容起讫段落时间序幕1――2结局3――33迎春之时,一命归天开端34――53春日之时,丈夫死亡发展54――65孟春之时,被卖改嫁高潮66――110暮春之时,痛失爱子尾声111探究案一、《祝福》开头序幕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二、记叙方法1、本文按什么叙述方式叙事的?结合课文,你认为这样的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2、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叙述顺序的转变的?3、本文的线索是:4三、作者是如何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找出文中最能展示人物性格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品味分析。1.文中有几次描写祥林嫂的肖象?有什么变化?从中反映了什么?肖像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体会其作用。2、鲁迅说过:“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还是画她的眼睛。”《我怎样做起小说来的》肖像中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眼睛。文中怎样描写祥林嫂的眼睛,有什么作用?3、分析几处典型的语言描写品味其心理。自述阿毛之死与柳妈对话与“我”对话4、动作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反抗精神。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抗争表现: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捐:倾其所有——问:死前问我鬼神——实质:总结祥林嫂形象.......脸色两颊眼睛衣着饰物(用物)作用(反映)第一次青黄红的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精力充沛。第二次青黄消失了血色白头绳子,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第三次精神已完全麻木,枯竭无寄托,物资上一无所有,肉体精神均垮掉,陷入绝境。5四、讨论:祥林嫂之死,谁是凶手?五、作品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那么题目为什么用《祝福》而不用《祥林嫂》呢?这有什么深意?练习案【目标检测】1.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2.《祝福》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A.真实地描绘了鲁镇旧历年底的欢庆气氛。B.具体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特定环境。C.形象地展现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背景。D.衬托“我”及时回到故乡过年的欢愉心情。E.表现“我”对故乡鲁镇深沉的感情。3.《祝福》运用倒叙的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A.这是小说惯用的手法,在于使结构多样化。B.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C.是展开情节必不可少的因素,可以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去探索。D.设置强烈悬念,可以造成极浓重的悲剧色彩,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也深化了主题。4.《祝福》开头一段文字中对鲁四老爷语言、外貌描写的作用是(不限于一项):()A.为展示小说的人物关系拉开序幕。B.表现鲁四老爷是一位令人敬畏的长辈。6C.说明“我”对四叔的矛盾心情。D.表现鲁四老爷对晚辈的关心及对新党的仇视。E.表现了鲁四老爷冷漠无聊、顽固守旧的思想和性格。5.在祥林嫂被婆家抓走之后,鲁四老爷说了三次话:①“可恶!然而……”②“可恶!”③“然而……”两次说“可恶”,意思有什么不同?两次“然而”表现了鲁四老爷怎样的态度和思想性格?【阅读练习】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到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1、(1)下列词语分别指代哪类人?①玩物:②活得有趣的人:③无聊生者:④厌见者:(2)这段文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2、阅读理解下面一句话,回答提出的问题。①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②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③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④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1)这句话是从不同方面说的,请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但愿不如所料是客观上不可能发生未必竟如所料是事实上恰就发生每每恰如所料是主观上不愿发生(2)这句话的意思是:()A.表现了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有深刻的洞察力。B.是鲁迅先生社会生活经验的深刻总结。C.表现“我”对自己说过的话怕负责任。D.表现“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的控诉。(3)这个复句的层次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3、赏析下列句式的特点,并说说这样表达的好处。(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2)“阿!地狱?”我很吃惊,只得支梧着,“地狱?——论理,就该也有。——然而也未必,……谁来管这等事……。”
本文标题:祝福导学案学生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13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