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福师11秋《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福师11秋《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7道试题,共14分。)1.在话语交际中,____影响话语主体的角色话语设计。A.角色预设B.经验预设C.价值预设D.感情预设满分:2分2.下列哪个()是弗洛伊德解梦的话语模式。A.“改装——凝缩——移置”B.“隐喻/转喻”C.“凝缩/移置”D.“吉/凶”满分:2分3.一些旧有的、为人们所熟知的修辞信息,则沉淀在人们的语言习惯中,逐渐凝固成语词,其中最突出的是()。A.隐喻B.隐喻义C.比喻D.比喻义满分:2分4.由于交际双方在表达和接受过程中不断释放自身的能量,对修辞信息施加作用力,这就使得修辞信息向两方面分化:一方面,修辞信息总是不断地被表达者刷新,其中最突出的是____。A.隐喻B.隐喻义C.比喻D.比喻义满分:2分5.1963年,张弓先生的____出版,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国修辞学研究引人注目的成就和理论制高点。A.《修辞学习》B.《修辞学发凡》C.《现代汉语修辞学》D.《修辞学研究》满分:2分6.()是特定的表达内容在篇章层面如何向特定的表达形式转换的审美设计。A.修辞技巧B.文本建构C.修辞化D.修辞结构满分:2分7.()是话语交际中不参与字面信息交流的认识前提。A.隐喻B.预设C.表达D.接受满分:2分二、多选题(共13道试题,共26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相同或相近对象的不同研究路数,各有存在的理据和价值B.在学科视界之内进行的研究,也容易在学科视界之内定格C.在共享理论资源的同时,也限制着理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D.从价值判断到方法运用,不同学科不同程度地受着研究视野的规约,并在各自设定的逻辑边框中,对思维空间进行了我性的切割满分:2分2.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表现在修辞接受过程中。这种因人而异的接受,主要取决于接受者的主体经验,即____。A.言语经验B.实践经验C.审美经验D.文化经验满分:2分3.修辞接受,在最简单的意义上,就是看接受者能否从话语材料中发现美。而美的发现,是一种极其微妙的心理过程,也是一个差异性明显的过程。这种差异包括()A.审美注意的差异B.审美心境的差异C.审美联想的差异D.审美知识的差异满分:2分4.修辞功能的三个层面是____。A.修辞作为话语建构方式(修辞技巧)B.修辞作为文本建构方式(修辞诗学)C.修辞参与人的物质建构(修辞社会学)D.修辞参与人的精神建构(修辞哲学)满分:2分5.通过《诗经》中“我”字的出现频率和形态的统计和分析,发现“我”在形态上可以区分为()A.使用最少的为主格B.使用最多的为属格C.作为“我的”解D.使用较多的是为宾格满分:2分6.修辞上的“反复”,____。A.话语建构处于完成态B.重复的部分,属于冗余信息C.话语建构处于非完成态D.重复的部分,属于必要信息满分:2分7.国外的修辞学研究经历了以下()历史阶段。A.古典主义修辞学B.新亚里士多德主义修辞学C.新修辞学D.亚里士多德修辞学满分:2分8.隐喻和隐喻义生成重要原则之一的相似性,作用于修辞交流活动中的双向认知。包括()A.对相似性的双向认同B.对相似性的双向限定C.对相似性模糊值的双向认定D.对相似性模糊值的双向限定满分:2分9.隐喻和隐喻义生成重要原则之一的相似性,作用于修辞交流活动中的双向认知。包括____A.对相似性的双向认同B.对相似性的双向限定C.对相似性模糊值的双向认定D.对相似性模糊值的双向限定满分:2分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A.修辞接受瞬间体悟,是审美感觉的多向度敞开,它是开放性的B.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具有对同一修辞话语的反复玩味性质,它是开放性的C.秘响旁通的接受方式使修辞接受成为相关信息的聚合场,它是开放性的D.接受者的自我调整,在不断的否定旧我中,获取新的生命,它是开放性的满分:2分11.修辞话语建构包括()A.自觉行为B.不自觉的行为C.积极行为D.消极行为满分:2分12.“众人拾柴火焰高”多重预设的正题和反题,体现的是两种价值本位:____。A.国家本位B.群体本位C.个人本位D.家庭本位满分:2分13.在话语交际中,____关系到话语交际中的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和价值判断能否建立一个共享的意义空间。A.角色预设B.经验预设C.价值预设D.感情预设满分:2分三、判断题(共30道试题,共60分。)1.宏观上修辞接受活动的开放性,意味着对给定修辞信息的接受,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从微观上说,在一次具体的接受活动中,修辞信息的接受,只能选择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进入话语的“缘分”,更多地指向心灵的感觉,而不是指向词典中的释义。A.错误B.正确满分:2分3.接收者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视野中接受同一对象,接受者透过言语形式,跟表达者进行超越时空的交谈。A.错误B.正确满分:2分4.拉康的解梦话语呈现为“凝缩”“移置”模式,拉康的“隐喻/转喻”分别与弗洛伊德“隐喻/转喻”相关,但是他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雅各布逊。()A.错误B.正确满分:2分5.人的多重角色身份,决定了修辞对话常常在人的不同角色身份之间进行,由于每个人都不可能以某种固定的角色身份永恒在场,因此每个人也就必然随着自己角色身份的变换而变换角色话语。A.错误B.正确满分:2分6.拉康的解梦话语呈现为“凝缩”“移置”模式,拉康的“隐喻/转喻”分别与弗洛伊德“隐喻/转喻”相关,但是他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雅各布逊。A.错误B.正确满分:2分7.宏观上修辞接受活动的开放性,意味着对给定修辞信息的接受,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是从微观上说,在一次具体的接受活动中,修辞信息的接受,只能选择众多可能性中的一种。()A.错误B.正确满分:2分8.“芳草美人”是那些以女子自喻的男性作者笔下最常见的喻象符号。()A.错误B.正确满分:2分9.表达者的编码行为在广义上密切联系着服务于某种精神需要的心理定向,这种审美心理定向,在李白的诗歌中执拗地指向了太阳;在艾青的诗歌中指向了月亮。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0.隐喻在修辞活动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据瑞恰兹在《修辞哲学》一书中的统计,日常交际中每三句话,就有一句是以隐喻的方式来表述的。()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1.表面上,女强人一般都较好地实现了个人价值,但是在深层,却体现了一种被命名者的角色分裂。()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2.预设作为隐匿在话语深层的无形力量,既规定了表达者的话语权,也规定了接受者的解释权。()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3.在阴阳系统和权力系统的双重坐标中,既尊左也尊右——“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4.言语活动的深层机制,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当接受者走近表达者时,实际上是接受者走近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当接受者偏离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时,修辞接受的错位就可能发生。()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5.“三”和“五”作为原型数字进入修辞话语,有一个演变过程,演变轨迹为:神灵数字→模式数字→祥瑞数字。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6.言语经验只是一种感性积累,不具有超感性的特征。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7.修辞接受中的开放性、选择性和个体性,意味着接受活动是不受任何规束的任意行为。()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8.作为文学文本的小说,关心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的“独特”事件,这是小说吸引读者的前提。A.错误B.正确满分:2分19.弗洛伊德的解梦话语呈现为“隐喻/转喻”模式。()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0.言语活动的深层机制,是表达者和接受者主体经验世界对接。当接受者走近表达者时,实际上是接受者走近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当接受者偏离了表达者的经验世界时,修辞接受的错位就可能发生。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1.不同的接受者个人,在本质上都是社会的人,不同主体的接受活动,无法超越社会通用的物质媒介和社会共同遵守的文化契约,因此,个体性的接受活动,在最终意义上,仍是社会性的。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2.男性文化完全认同女强人。男人向女强人开放了过去基本上由自己控制的活动空间,也开放了自己的情感世界。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3.人类以什么样的方式分割时空,往往反映着一种集体经验,投射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心理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4.修辞接受的延时效应,具有对同一修辞话语的反复玩味性质,它是开放性的。()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5.隐喻的意义是在一个相似性框架中聚焦的。然而甲事物和乙事物之间的相似,只有一种可能。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6.“穷家难舍”,是对一个人情化的世界的依恋,它在本质上,是对本土文化的适应和对异质文化的隔膜。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7.在修辞活动中,当接受者认同一种预设的时候,实际上也就是把自己的解释权交给了这种预设,因此,要使自主性接受不受压抑,需要走出既定的预设,重建一个认知前提。()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8.当年刘心武笔下的“小流氓”宋宝琦进入王朔话语,一扫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剧意味,变得神气活现,以“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嬉皮姿态,蔑视一切既定价值、写作规范和话语权威()A.错误B.正确满分:2分29.隐喻在修辞活动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据瑞恰兹在《修辞哲学》一书中的统计,日常交际中每三句话,就有一句是以隐喻的方式来表述的。A.错误B.正确满分:2分30.人的心态是一个单极的世界,而不是非常复杂的。A.错误B.正确满分:2分
本文标题:福师11秋《广义修辞学简纲》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18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