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浙江省加快港口和海运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浙江省加快港口和海运业发展的对策研究一、港口、海运业发展现状浙江海洋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061个,海岸线长6600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拥有10米以上深水岸线333公里,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岸线253公里,集中分布在杭州湾北岸、宁波、舟山、乐清湾等海域,其中可建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约有106公里;北仑—金塘海域可以全天候通航和靠泊第四、第五代和超大型集装箱船舶,是我国东南沿海建设大型深水港最理想的港址之一。(一)浙江省沿海港口、海运业发展现状到2002年底,我省沿海港口34个,生产性泊位87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8个,码头长度5.39公里,年货物综合通过能力21606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198.5万TEU(详见附表1);其中公用泊位282个,岸线长1.87公里,综合通过能力9183万吨,为全省货物综合通过吞吐能力的45.3%;完成货物吞吐量2.5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07万TEU,分别占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15%和6.13%。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已达1.53亿吨,列全国大陆沿海港口第二,集装箱吞吐量达186万TEU,列全国大陆沿海港口第六。全省港口开通远洋航线27条,近洋航线30条,内支航线8条,内贸航线15条。2002年全省对外开放港口口岸11个,其中一类开放口岸5个,二类开放口岸6个;外国船公司驻我省境内办事机构50家;我省设立经营国际海运企业17家,拥有国际海运船舶60艘、32.22万载重吨;设立国际船舶代理企业24家、经营无船承运人业务企业14家;进出我省主要港2口的国际班轮航线70多条。至2002年底,全省共有海运企业385家,营运船舶2909艘、316.26万载重吨,其中远洋15艘、29.55万载重吨,船队规模占全国的9%。2002年全省海运周转量为913亿吨公里,占全国总量的14.6%,除中央企业外,居全国各省(市)第二位。(二)港口及海运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我省沿海港口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八五”、“九五”期间投入较大,在港口规划、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宁波——舟山港为中心,温州、台州、嘉兴港为骨干,其他港口为辅的沿海港口群框架,在我省的综合运输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的贡献。1、港口是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浙江是外贸大省,2002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0亿美元,出口总额达295亿美元,进口总额达125亿美元,95%以上、总量达7630万吨的货物通过港口进出口。2、港口是能源需求强有力的保障。浙江是个资源小省,关系我省国计民生的原油、煤炭、液化气等近亿吨物资都是通过港口海上运输来实现,占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的50%左右,其中2002年全省港口发电煤运输量为2100万吨。由于浙江经济发展迅速,玉环华能电厂、宁海国华电厂、温州第二电厂、浙江沿海电厂等大型火电厂将相继建设,相配套的煤炭泊位将新增吞吐量2000万吨。3、港口是综合运输网的节点。它将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运输网的节点。水路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例分别为27%和67%。4、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港口及相关的仓储、运输、加工等行业为港口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滨海临港工业的发展,带3动交通、金融、通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的品质,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5、港口在陆岛交通、海岛旅游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2年全省水路客运共输送2122万人次,其中舟山、宁波两港的旅客流量都超过600万人次。海上“蓝色公路”为发展海岛旅游提供了完善、可靠的交通,促进了海岛经济的发展。6、港口为国防建设作贡献。浙江省地处东南海防前线,港口建设坚持“平战结合”,设备完善、能力充足的港口及迅速可靠的海运在国防、战备方面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对实现对台三通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当前我省港口、海运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港口改革开放力度不够、观念落后,停留在计划管理的传统模式上,造成港口设施及服务、海上运输能力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港口发展无法可依,规划编制滞后。我省目前没有专门的港口法规,主要港口虽有总体规划,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大部分港口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缺乏全省的港口布局规划,出现了港口发展定位不明,各自为营,无序开发,造成岸线资源浪费现象。2、港口设施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我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为全国的15%,而万吨级泊位数仅为全国总数的8.28%,港口公用泊位生产能力不足,尤其集装箱泊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货物通过能力与吞吐量之比约为0.84,低于全国沿海港口0.9的平均水平;集装箱运输量不足全国总量的6%,温州、台州、舟山、嘉兴都没有专业的集装箱泊位。适应集装箱、原油、铁矿石、液体化工等货物运输的大型专业化码头布局不够完善,深水泊位数量4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3、现行港口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改革。目前我省港口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省职能部门调控能力弱、地方政府管理薄弱;港务局的隶属关系不明确,管理不顺;政企分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港口企业缺乏竞争机制,效率低下,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海运企业规模小、运力结构不合理,缺乏市场竞争力。全省海运企业平均每家拥有运力约1万吨,低于以内河运输为主的安徽省;企业人均吨位40吨,人员负担重、债务多、机制不灵活;在经营观念上,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运输组织方式落后,运输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竞争力。现有沿海船舶以普通散杂货船为主,船龄老化,营运附加值高的特种船舶如集装箱船、液化气船等偏少;船舶吨位结构不合理,大吨位船舶稀少;客运船舶低速和舒适化程度不高,全省高速客船数量和客位只占总量的5%和4.2%;没有洲际运输船舶,缺乏国际竞争力。二、港口、海运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入世后面临的形势目前世界航运发展的趋势是港口码头规模和装卸设备向大型化,泊位和航道向深水化,港口生产向高科技化,港口经营向民营化,港口发展向信息化、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加入WTO后,交通运输业的对外开放主要表现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两个方面。港口服务、国际海运及辅助服务将首先对外开放。一方面进出口贸易量不断增加,运输需求也不断增长,同时全面提高我省对外开放的水平,加大吸引外资、技术、人才的力度,必将加快港口、海运基础设施和装备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外资、外企的进入将会5对港口、海运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为了应对国外企业的竞争,我省的港口、海运企业必须加快结构调整和重组步伐,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二)“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地作出了“主动接轨上海,积极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协作和发展”的战略决策,把环杭州湾区域发展作为浙江经济新一轮腾飞的切入点,提高我省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产业竞争力。宁波-舟山港域正处于我国长江、沿海T型交汇点,嘉兴港地处接轨上海的桥头堡,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对我省港口、海运业发展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港口运输格局变化的态势“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沿海五大主要港口周边都将建设一批重大交通设施。这些项目的建成,完善了沿海港口集疏运条件,提高了港口的吞吐能力,也对港口的布局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洋山港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使我省沿海港口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浙江沿海港口群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将更好的发挥我省沿海港口城市资源配置和辐射作用,对带动沿海港及周边支线港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的综合竞争力,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加速国际化进程,参与国际港口间的竞争有着重要意义。——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使上海和宁波两个大港口的陆上距离由370公里缩短为230公里,依托港口,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进一步扩大我省对外开放水平。——两大工程的建成,为我省沿海港口拓展了腹地,特别是宁波6港集装箱货源的腹地拓展到了浙北和苏南,与嘉兴港紧密相连,在加强对浙北地区货源吸引力的同时,也为嘉兴港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挑战方面:——来自传统的竞争。近几年来,宁波港与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一直呈快速发展态势。两港除了具有传统的经济腹地和货物来源外,在浙北、安徽、江西等地的货源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由于上海港的航线设置、航班密度、口岸服务、货代及其他配套的服务机构和设施较之宁波港有很大的优势,我省的集装箱有一半是从上海港出口。——随着跨海大桥、洋山港的建成,上海航运中心向我省偏移,连接陆地与港区的东海大桥使苏南、浙北到达洋山港更为便捷,特别是洋山港东海大桥将作为市政工程免费通行,将使上海港对此区域的吸引力大大提高,势必造成部分货源流向上海。——两大工程的建成,对我省沿海港口特别是宁波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准”的要求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港口的服务水平,改善运输环境,提高港口的吸引力。三、港口、海运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一)发展思路与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实施“海运强省”战略,以接轨上海,构筑“长三角”区域大交通为契机,以宁波、舟山港口资源整合为龙头,充分发挥和利用浙江沿海港口的区位优势和深水条件,重点确立一个理念,建设二大设施,拓展三大领域,即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推进台州、温州两港优势互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集疏运网络的完善;加快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引导港口海运企业向现代7物流服务业发展,开拓大宗散货水上中转运输。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沿海港口吞吐能力7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2000万TEU,海运运力1400万吨。其中宁波、舟山两港吞吐能力达到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500万TEU,超过或接近目前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世界特大港口水平。本届政府任期内,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1.5亿吨,建成30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海运运力达到600万吨。到2007年全省沿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计超过700万TEU,在2002年基础上翻两番。(二)港口定位宁波港: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港、大宗散货中转港,浙江省的物流龙头,以水陆中转为主,重点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并为临港工业发展留有充足的发展余地。舟山港:“长三角”地区的能源、化工、冶金工业的存储、中转基地,全国沿海中部修造船基地,发展重点是大宗散货的水水中转。温州港:沿海主枢纽港,集装箱、化工、杂货的综合性港口,发展重点是内贸集装箱、液体散货的储运和加工。台州港:服务台州地区的地方性港口,重点服务于全国电力基地和发展精细化工。嘉兴港:以工业港为主,集商、贸于一体,重点发展临港工业。(三)重点建设项目和扶持领域1、确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宁波——舟山港口的一体化进程宁波、舟山港同属一个海域,共用同一航道和锚地,港口资源自成整体。由于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等原因,宁波、舟山的港口资源未能得到统一规划和开发利用。而宁波北仑、大榭的深水岸线相续开发建设后,随着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实施,舟山金塘等地的岛屿岸线资8源与宁波北仑等地的大陆岸线资源将完全连成一体。推进宁波——舟山港域一体化,首先要统一规划,编制以宁波-舟山港域一体化为核心的港口布局规划,明确港口功能定位,优化港口的总体布局;其次要建立一个跨市的协调机构,探索由政府倡导和市场共同推进一体化的体制;再者要建立起更加紧密、有效的合作机制,着重消除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秩序,为人、材、物、信息等各个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各类经济主体的合作与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我们认为,根据现行体制,可以成立宁波舟山港口统一管理委员会,统一两港的规划和建设;深化港口体制改革,在两港政企分开基础上,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港务集团,统一规划,开发金塘岛的建设。——推进台州、温州港口的优势互补温州、台州在行政区域上毗邻,大麦屿港区行政上隶属台州港,但当地经济联系与温州更为密切。该港区位于玉环岛乐清湾内,有良好的深水资源优势,泊稳条件好,是建设深水泊位的理想
本文标题:浙江省加快港口和海运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21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