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浙江省慈溪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1-慈溪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查高三生物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处理胰蛋白酶会影响它的活性B.酶在完成催化反应后立即被降解为氨基酸C.ATP的合成和水解需要的酶相同D.酶通过提供能量来提高催化反应速率2.某探究小组为探究淀粉酶浓度和淀粉溶液浓度对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结果如下表:实验自变量组别1组别2组别3组别4组别5实验一(淀粉溶液浓度为10%)淀粉酶浓度01%2%3%4%相对反应速率02550100200实验二(淀粉酶浓度为2%)淀粉溶液浓度05%10%15%20%相对反应速率02550656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溶液浓度B.实验二中,限制组别4相对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淀粉酶的浓度C.实验一中,若适当提高温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D.实验二中,若提高淀粉溶液浓度,则各组别相对反应速率均将增加3.癌细胞是正常细胞分化机制失控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癌细胞的基因与正常分化细胞的基因有差异B.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癌变的可能性越大C.细胞分化机制失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原癌基因的存在是癌变的主要原因4.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2-A.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HB.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像C.图乙中与2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3号染色体D.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5.紫杉醇能诱导、促进微管蛋白聚合从而抑制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形成。如果用一定浓度的紫杉醇处理幼芽分生组织的细胞,则会发生A.DNA和有关酶的合成受阻B.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染色体的着丝点不能分裂D.细胞膜内陷的时间推迟6.下图表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CO2和的变化,①~⑧表示生理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叶绿体,过程①②不能完成B.没有线粒体,过程③④不能完成C.过程⑤⑥均消耗[H和ATPD.⑦⑧过程产生的CO2中的O并非均来白C6H12O67.细胞呼吸是细胞能量的根本来源,细胞呼吸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温度与氧气浓度对植物叶片细胞呼吸速率的影响,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细胞呼吸速率可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量表示-3-B.从甲图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C.温度对曲线Ⅱ代表的呼吸类型影响较大,对曲线I影响较小D.分析图甲、乙可知,水果储存需要低温和低氧的条件8.某科研小组为验证蔗糖在黑暗条件下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转化成淀粉这一结论,将天竺葵饥饿处理一段时间后,从同一叶片上打孔获得4组网形小叶片,分别处理如下表所示。一段时间后,脱色,然后用碘液检测叶片颜色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将天竺葵饥饿处理能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B.组2叶片无淀粉的产生与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有关C.组1、2、3实验能证明蔗糖通过气孔进入叶片D.组4是将叶片密封并浸泡在通入O2的5%蔗糖溶液中9.假设取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每个细胞含15N的染色体条数是A.2B.3C.4D.4或210.植物活性硒是农作物吸收的硒元素经生物转化作用后,与氨基酸结合以硒代氨基酸形态存在,植物活性硒能有效抑杀癌细胞。为研究植物活性硒的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用不同浓度的植物活性硒处理小鼠肝癌细胞,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需要设置不含植物活性硒溶液的空白对照组B.植物活性硒的浓度和处理时间均对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起作用-4-C.植物活性硒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的机理可能与编程细胞凋亡的基因表达有关D.植物活性硒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最佳浓度为1.00g.L-l11.图1表示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分子状态图,图2表示该生物正常个体的体细胞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某生物的黑色素产生需要如图3所示的三类基因参与控制,三类基因的控制均表现为完全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所示的基因型可以推知:该生物体肯定不能合成黑色素B.若b1链的(A+U+C)/b2链的(T+A+G)=0.3,则b2为RNA链C.若图2中的2个b基因都突变为B,则该生物体可以合成出物质乙D.图2所示的生物体中肯定存在含有4个b基因的某细胞12.花的位置叶腋和茎顶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两株茎顶花植株杂交,无论正交、反交,F1中总是一半是茎顶花,一半是叶腋花。茎顶花的F1植株自交,F2是全茎顶花;叶腋花的F1植株自交,F2表现为叶腋花1908株,茎顶花1452株。下列假设能解释该遗传现象的是A.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茎顶花为显性性状B.控制该性状的是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叶腋花为显性性状C.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一种显性基因时就表现为叶腋花D.控制该性状的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有两种显性基因时才表现为叶腋花13.下图表示人体基因Y的表达过程,①~④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基因Y促甲状腺激素RNARNA肽链②③④-5-A.①过程在分裂间期进行,需要解旋酶的催化作用B.②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需要RNA酶的催化作用C.③过程在甲状腺细胞中进行,需要核糖体参与D.④过程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进行,需要ATP参与14.下图是一个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基因以A或a表示,乙病基因以B或b表示,两对基因自由组合。I3和I4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病属于显性遗传,乙病属于隐性遗传,两者均为常染色体遗传B.I1和I2表现正常,但Ⅱ7患乙病是由于等位基因分离的原因C.可以推测出Ⅲ13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D.Ⅲ12和Ⅲ13结婚,子女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3615.有关细胞生命历程中各种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中,mRNA不存在明显区别B.在不断增长的癌组织中,癌细胞DNA量始终保持不变C.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减小D.细胞的分化和凋亡受基因的控制,细胞衰老癌变不受基因控制16.科学家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叫“微泡”的泡状结构,这些“微泡”在离开肿瘤组织时携带一种特殊的“癌症蛋白”。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它所携带的“癌症蛋白”就会触发促进新血管异常形成的机制,使这些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不合理...的是A.“微泡”和血管上皮细胞能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B.“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C.“癌症蛋白”的作用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新生血管向着肿瘤方向生长时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会延长17.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6-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18.如果基因型为AA、Aa、aa的一个种群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是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不正确的是A.这对等位基因中A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增加,而a的基因频率将逐渐下降C.在持续选择条件下,a基因的频率不可能降为0D.由此看出在自然界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19.如图为一个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系图(致病基因用a表示)。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q。若Ⅱ2与一个正常男性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A.3)1(qqB.2q1+qC.)1(3qqD.-q620.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B.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C.辣椒开花后,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获得无籽果实D.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植物,可使植株增高21.下面是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只能接受抗原-MHC复合体的刺激B.器官移植发生免疫排斥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C.致敏前的B细胞不能合成抗体分子D.被动免疫时人体内抗体合成量不出现明显增加22.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2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23.下图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7-A.图中各营养级的生物共形成一条食物链,这是能量流动的渠道B.②与①的比值表示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④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D.每个营养级的能量输出除③④外,还能流入下一营养级24.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区分三种疾病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25.下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各阶段细胞核中DNA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解旋只发生在图中的b时期B.将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注入该细胞d时期细胞的放射性开始增强C.d时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或2个DNA分子D.e时期完成细胞核DNA和细胞质RNA的精确平分26.下图甲为人体某细胞生命历程示意图,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细胞癌变过程中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与②相比,①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较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较强B.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细胞的mRNA完全不同C.癌变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与癌变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癌变的过程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发生定向改变的过程图甲图乙-8-27.右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B.该细胞形成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组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28.BrdU能代替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若用姬姆萨染料染色,在染色单体中,DNA只有一条单链掺有BrdU则着色深;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着色浅。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取出根尖并用姬姆萨染料染色,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染色单体的颜色差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第一个分裂周期中,每条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均无颜色差异B.在第二个分裂周期的前期,每条染色体中有3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BrdUC.在第三个分裂周期的中期,细胞中有1/4染色体的染色单体间出现颜色差异D.此实验可用于验证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29.以下有关人类遗传病相关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发育过程中,只要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就会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病B.家族性疾病和先天性疾病都属于遗传病C.先天愚型患者体细胞中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这属于多基因遗传病D.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是常见的产前诊断方法30.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为了确定基因A是否突变为基因a,有人设计了以下4个杂交组合,杂交前对每个组合中父本的花药进行诱变处理,然后与未经处理的母本进行杂交。若要通过对杂交
本文标题:浙江省慈溪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26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