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浙江省温州山区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对策分析
1浙江省温州山区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对策分析摘要:温州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每年的6--9月份,由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给当地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介绍温州概况和温州滑坡灾害特征既危险性评估,简要阐述目前滑坡的治理方法。关键词:温州;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评估;防治措施Abstract:Wenzhouislocatedinsoutheastcoastofourcountry,betweenannualJuneandSeptember,heavyrainsbroughtbythetyphooneasilyleadstocollapse,landslide,mud-rocksflowandothergeologicaldisastersoccurred,whichcauseseriouscasualtiesandpropertylosses,andconstraintthelocaleconomicdevelopmentinsomecertain.Introducethegeneralsituationofwenzhoulandslidedisasterfeaturesandriskassessment,brieflydescribethepresentlandslidecontrolmethods.Keywords:Wenzhou;Debrisflow;Geologicaldisasters;Riskassessment;Preventionandcontrolmeasures1.研究背景及意义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而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事件或现象。对于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比较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我国由于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的原因,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问题一直比较严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种基础工程建设与日俱增,由此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灾害损失同益加重。因此,防灾减灾工作在当前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人们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损失,就必须对地质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评价,以保护环境,促进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温州市地处我国黄金海岸线中部的浙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众所周知,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温州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相应的地质环境也不断恶化,同时,由于温州市人口密度大,地质结构和地理环境复杂,又经常受台风及其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因此导致当地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尤其是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的灾害损失也相当严重。例如,仅在1999年,温州市区及周边共发生地质灾害数千处,死亡52人,重伤300多人,轻伤2000多人,压毁民房1200多间,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2间接损失更是不可估量。在对温州市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有关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发现温州市的地质灾害主要为滑坡,并且基本上都是由于强降雨所导致的小型滑坡,因此,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温州市滑坡地质灾害,并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价,同时概括可能的防治方法。2.温州市区域特征及地质灾害概况2.1温州市区域特征温州市是我国沿海对外开放的14个港口城市之一,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19o37’~121o157,北纬27olO’~28o35’之间,处于亚热带中部。东面濒临东海,东北隔乐清湾与玉环县相望;西面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县相邻;北面接台州市的温岭、黄岩、仙居诸县;南与福建省的福鼎、柘荣、寿宁三县为界。温州市辖瓯海、鹿城、龙湾三区,永嘉、苍南、平阳等六县和瑞安、乐清二市(县级市),总面积11783.5km2,人口733万。2.1.2地形地貌温州市是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区。全市陆地总面积中,山地面积有9212km2,占78.2%;平原面积有2059km2,占17.5%;江河水面有340km2,占2.8%;岛屿面积有173km2,占1.5%。西部为山地地区,海拔1000m以上的山峰连绵不绝,位于泰顺和景宁县交界处的白云尖海拨1611.3m,是全市最高峰。中部多为海拔500~800m的低山,超过千米的山峰有苍南县西部的九峰尖、乐清市北部的百冈尖。东部多为堆积平原,大部分海拔在lOm以下,间有少数300~500m的小山丘。温州海域多岛屿,面积比较大的有洞头岛、大门岛、北麂列岛、南麂列岛等。洞头县的岛屿占全市岛屿总数的2/3。岛屿的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形态与大陆相似,是与大陆有直接联系的大陆岛。在江、海汇合的江口附近,有冲积岛屿,较大的有瓯江口的七都岛和灵昆岛。2.1.2气候温州市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更宜人,多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西部山区由于地势较高,年平均气温比东部、南部沿海地,泰顺县多年平均气温只有16℃。温州市是我国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590mm以上。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部增加,海岛洞头县降水量反而较少,只有1200mm。临海的瓯海、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县(市、区),多年降水量均在1700mm左右,西部山区迎风坡多年平均降水量多达1800mm以上。一年中夏季降水较多,每年5-6月份南方带来的暖湿气流与北方的干冷气流在温州上空相遇,势均力敌,形成了持续较K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7-9月份常受台风袭击,台风中心经过的地方往往一昼夜内降水量多达数百毫米,台风过境对暑天有降温和湿润作用,但狂风暴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2.1.3水文温州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境内地形复杂,降水丰富,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瓯江、飞云江、鳌江、清江等。其中洞宫山以北的南雁荡山为瓯江水系和飞云江水系的分水岭,水系的排列形状为羽状,河流断面具有谷深坡陡、水流湍急、多瀑布急滩、多“V”字形峡谷的特点。虽然险滩瀑布对航运不利,但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据统计,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200MW,目前利用率不到1/10。在乐清湾地段还可利用有利地形开发潮汐能。沿海平原区有温瑞、瑞平两条塘河为骨干的河渠,具有发展内河航运和养殖淡水鱼的良好条件。2.1.4土壤及植被温州主要土壤有红壤、黄壤、盐土以及经过不断耕种改良的水稻土等。红壤主要分布在3低山丘陵地带。缓坡地土层较厚,可种植茶叶、油茶、药材、松、杉、竹、柑枯等经济林和玉米、番薯等杂粮;陡坡地可绿化造林。黄壤是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地土壤,宜发展林业和开辟茶园。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山麓地带,可种植水稻、麦类、油菜等作物。盐土主要分布在滨海地区,目前有一部分尚为荒涂和晒盐场,其中脱盐土都已耕作,可种植甘蔗、柑桔、棉、麻等农作物。温州原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杂有暖温带落叶林成分,原始森林除泰顺县西北部尚保存一小部分外,其它地区早已不见。常见林木有杉木、竹、柏、樟、山胡椒、女贞等。温州市同时还是我国榕树分布的北界,河边到处可以见到榕树和榆柳相映成趣的现象。在西部多石山区,马尾松生长良好,杂以杜鹃等,山坡则以竹类种植最多。2.1.5地质岩性与构造温州市位于太平洋陆缘火山岩带的西南部浙闽粤中生代火山岩带北段,丽水一余姚深断裂以东。按中国岩石地层区划隶属华南地层大区东南地层区沿海地层分区的浙东南小区,地层发育较简单,分述如下:(1)第四纪地层。①沟谷区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于大荆溪、芙蓉溪等中小型沟谷的两侧及局部山区地带。堆积物均为陆相成因,以冲积、洪冲积和洪积为主,其厚度极不均一,出露地表部分一般为5~lOm。②平原区第四纪地层。主要分布于瓯江北侧及东南部的滨海及河口海湾平原,由于第四纪以来受到多次海侵的影响,平原区松散堆积物不但具有分布广、厚度大的特点,而且具有陆相一海陆过渡陆相一海相的韵律变化。温州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缘,受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影响,塑造了独特的新构造特征。本区处于较明显的隆起抬升区,主要表现在第三系长河组、嵊县组的缺失,系抬升过程中未接受沉积或是遭受剥蚀所致。近期以来,本区的地质构造活动不明显,属地壳基本稳定地区。据历史记录,温州市除1813年10月17日发生过4.75级地震外,近代无破坏性地震记录。(2)中生代白垩纪地层。区内发育的地层为馆头组(Klg)、朝川组(Klc)、小平田组(Klx),馆头组(Klg)、朝川组(Klc),岩性为砂岩、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粉砂质泥岩、砂砾岩,组成低山地貌,岩石构造裂隙不发育,风化程度较高,风化层厚度5--6m,该地层分布区易产生地质灾害;小平田组(Klx)岩性为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凝灰岩,组成低山地貌,局部中低山地貌,岩石构造裂隙不发育,风化程度较低,风化层厚度0.5--1.0m,该地层易形成陡崖、危岩体,分布区易产生崩塌地质灾害。(3)中生代侏罗纪地层。区内发育的地层为高坞组(J39)、西山头组(J3x)、九里平组(J3j),岩性为碎屑流相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央凝灰质砂岩、粉砂岩,组成低山丘陵地貌。岩石构造裂隙不发育,风化程度较低,风化层厚度0.5--2.0m。该地层分布区因切坡修路、建房形成高陡边坡处易产生崩塌地质灾害。温州市属华南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主要有“温州一临海坳陷”,“黄岩一象山断拗”四级构造,“泰顺一黄岩大断裂”等。中生代火山岩大面积覆盖。依据火山岩的空间分御形态、结构、断裂构造形迹和产状等要素,区内分布有复活火山、火山穹隆等大型火山构造。印支运动后,本区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发展阶段,以剧烈的断块和大规模的钙碱性岩浆活动为特征,褶皱不发育,断裂构造极为发育。北东向温州一镇海深断裂及泰顺一黄岩大断裂从本区通过,并在长期的地壳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与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南北向断裂组成区内的构造格架,对本区的火山活动、岩浆侵入、沉积瓮地的发生和发展、成矿作用等具有控制作用。区内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全区均有分布,规模也较大,总体走向NE300~650,倾角较陡,一般大于700,断裂带内常见破碎并有条带状、片状和透镜状构造岩产出,沿断裂带两侧常有硅化、叶腊石化等蚀变作用。近东西向断裂在区内中部及南部有4显示,倾角一般大于800,常由一些挤压带、小断裂、片理和劈理带构成。北两向断裂主要在北部出现,露头表现不明显,一般为遥感信息所显示。近南北向断裂在区内零散出露,倾角陡立,断面常呈舒缓波状。温州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缘,受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影响,塑造了独特的新构造特征。本区处于较明显的隆起抬升区,主要表现在第三系长河组、嵊县组的缺失,系抬升过程中未接受沉积或是遭受剥蚀所致。近期以来,本区的地质构造活动不明显,属地壳基本稳定地区。据历史记录,温州市除1813年10月17日发生过4.75级地震外,近代无破坏性地震记录。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温州域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059及小于O.059,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属Ⅵ度和小于Ⅵ度区。据历史记载和地震监测资料,地震活动不强烈,区域稳定性较好。2.2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温州市各类基础设施较齐全,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加剧,且位于低山、丘陵区,诱发和加剧了一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发展。主要人类工程活动有如下几种。(1)道路工程:南北有甬台温高速公路贯穿全境,东西有金丽温高速,104等国道纵贯境内南北,区内各县、乡镇、村均通有公路。境内各种燧道几十处,开挖燧道大量的碎石堆放,阻塞河流。(2)水利工程:区内现有大中小型水库500余座,水利工程建设往往改变了库塘周围的地质环境。(3)矿业工程:温
本文标题:浙江省温州山区滑坡地质灾害特征及治理对策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29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