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
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2008-8-15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五”科技发展综述“十五”期间,我省科技工作贯彻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部署,针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科技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据科技部统计,我省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居全国第10位,区域创新能力居第9位。(一)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针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遴选并组织实施了新材料与器件、粮食作物育种技术研究、病毒性疾病新药研发平台建设等10个省级科技重大专项,整合了科技资源,促进了学科交叉和人才聚集,培养了领军人物,引导了省内科技团队向国家级项目冲刺,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工业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丰硕。无铬高变化肥催化剂研制成功,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无机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光功能纳米陶瓷材料、纳米分子器件的设计合成研究等方面已进入国际前沿;高性能碳化硅纤维的工程化制备技术进入中试研究阶段,可望打破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在印刷式低逸出功率FED显示器制作上取得重大突破;高纯河豚毒素提取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的应用研发以及电子政务技术开发、集成与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农业科技攻关成效显著。水稻转基因、航天育种技术和超级稻选育等居国内领先地位。超级稻组合产量连创新高,亩产达1229.97公斤。2004年全国水稻新品种大区展示试验前10名的12个品种中我省占8个;亚热带特色水果早钟六号枇杷成为全国最佳品种;世界首个有性龙眼新品种冬宝9号人工杂交成功;优质肉用白羽半番鸭、山麻鸭高产系等良种选育成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簇矮病和齿矮病两种新病毒。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心脏、肾脏等器官移植技术研究居全国领先地位,胰岛细胞移植技术为亚洲首创;女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治疗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戊肝IgM抗体诊断试剂,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毒诊断试剂、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及其口服液“瑞帕明”获得国家二类新药证书;研制成功蔬菜中农药、硝酸盐、亚硝酸盐和重金属残留的快速低成本检测仪器,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食品主要污染物的监测系统和预报研究、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系统研究达国内先进水平。基础性研究取得可喜成绩。在新型无机聚合物的设计合成、结构规律与性能研究领域,开创了金属—有机纳米材料的新途径,研究出国际上首例具有优良半导体性能的金属石墨和一系列具有半导体性质的新型聚合物以及具有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磁学性能和荧光性能的聚合物;在艾滋病病毒亚型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领域,首创使用神经氨酸酶的改良培养法分离HIV,并首先建立HIV的全血微量分离法,建立了高敏感和特异性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的确认方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科技创新硕果累累。2001—2005年,全省共有9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51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全省专利申请受理量34832件,专利授权量22090件;2005年我省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居全国第11位和第8位。(二)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交流合作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开展项目成果和技术难题的双向推介,搭建科技招商引资平台。2005年共对接项目3538项,总投资605.14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435项,总投资256.54亿元,对接境外项目326项。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全省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近200项、政府间合作项目20项、JICA项目35项,巩固了与6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间的科技合作关系。闽台科技合作向纵深发展,启动了台湾学者(泉州)创业园建设;引进了台湾农产品加工先进设备1500多台套和台湾水产、水果、蔬菜、花卉、畜禽、食用菌等优良品种800多种,筛选推广130多种,推广面积500万公顷;加强了与台湾在农业、电子以及中医药等20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交流格局,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4年,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099.1亿元,比增32.2%,占工业总产值的24.6%;实现利税214.58亿元,比增32.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量78.40亿美元,占外贸出口的比重26.7%。至2005年底,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811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4家。我省2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培育了福州软件园、厦门软件园和泉州微波通信、莆田液晶显示等国家级产业基地。高速路由器、通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网络隐患扫描系统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其产品开发成功并迅速推向市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成效显著,推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2004年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产值达730.70亿元,比增37.5%。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2005年底,申请水稻新品种(组合)、不育系、恢复系的品种权共60件,已授权17件,居全国第12位,其中超级稻Ⅱ优航1号在尤溪示范头季平均亩产928.30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最高纪录为543公斤;晚熟龙眼新品种立冬本在闽东大规模种植;农产品标准化、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示范,提高了芦柑、乌龙茶、蘑菇等特色产品的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大黄鱼、对虾和鳗鲡等病害检测及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漳州(福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及各类农业成果核心熟化示范区306个,部级和省级科技示范场49个。建设星火技术产业带、星火技术密集区,启动实施星火计划“一县一业”科技富民工程,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了全省进步。“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已在全省实施,我省自主研发的农残检测仪器在全国20个省市推广应用;新一代艾滋病检测试剂盒获国家新药证书并实现产业化,占国内市场20%;硫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盐酸金霉素、饲料金霉素等四种抗生素原料药通过美国FDA认证,并进入美国市场;一批制药企业和中药材GAP研究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泽泻和太子参GAP基地通过国家认证,实现我省零的突破;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三)区域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2004年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22611项,完成销售收入1167亿元;全省工矿企业专利申请1536件,专利授权1170件;企业科技投入逐年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投入66.58亿元,占全省科技活动经费86.21亿元的77.23%,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关系进一步密切,全省有4519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崛起,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一支生力军。部分学科相对优势明显。2004年全省拥有高等院校66所,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52个、硕士点500多个,覆盖了10个学科门类。全省已建有国家、部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3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个,中试基地13个,地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所属独立科研机构1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家。海洋和水产科研力量居全国前列;化学、生物、环境与资源科学等学科具有相对优势;电子信息、新材料、农业和医药等领域形成了特色优势。科技中介服务日益增强。全省已有生产力促进中心8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5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8个,孵化基地面积40万多平方米,在孵企业近800家;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基地一期工程2.60万平方米已交付使用。技术咨询类中介机构800多个、各类技术贸易机构1300多家,拥有省高新技术产权交易所、125家技术检测机构和10个专利代理机构。科技宏观管理逐步完善。出台了《福建省专利保护条例》法规,修订了《福建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福建省民营科技奖励办法》等规章。改革科技计划管理,投入1.2亿元建立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大幅度增加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青年科技人才创新计划、专利申请专项资助资金和建立软科学研究基地。改革科技立项审批制度,试行科技项目招投标制,实行科技重大专项首席专家制,率先在科技项目管理中引入监理制度。改革科技评价奖励制度,2004年省委省政府首次颁发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重奖魏可镁、谢华安两位科学家,评选23位“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省属开发类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进展,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已全面启动。市县科技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53个市(县、区)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25个市(县、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二、发展机遇与面临挑战当前,国际经济和科技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国际、国内和周边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省科技发展既有历史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一)发展机遇1。世界新的科技革命为科技发展创造了机遇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科技将进一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知识传播应用进程的重要引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进一步对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发挥关键作用,能源科技将进一步为化解世界性能源和环境问题开辟途径,纳米科技将进一步带来深刻的技术变革,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将进一步为人类认知客观规律、推动技术和经济发展展现新的前景。同时,科技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促使世界各国在全球经济密切交往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科技成果快速传播,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后发优势”提供了宝贵机遇。2。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为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这为我们指明了加快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科技进步的根本任务和做好科技工作的神圣使命。3。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科技发展提供了空间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海峡西岸”第一次写入了中央文件,明确了福建的定位,为我省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科技要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九大支撑体系提供保障,必须从跟踪模仿向注重自主创新转变,从单项技术突破向注重集成创新转变,从单纯引进向注重引进、吸收再创新转变。科技创新的空间将更为广阔。4。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长12.80%,居全国前列。2005年全省GDP达6560.07亿元,经济发展为科技提供了资金和物质保障。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进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已逐步形成,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具雏形,为我省“十一五”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二)面临挑战1。国内外竞争日趋激烈对科技提出了严峻挑战随着科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科技竞争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成果的竞争力正逐渐成为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整个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内区域间经济科技竞争加剧,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及台湾省快速发展,对我省发展构成一定竞争压力。面对这种形势和我省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以及出口产品面临日趋严重的技术与环保壁垒等问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更为迫切。2.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对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我省经济持续26年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增长速度出现减缓的趋势,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减弱的危机;面对我省煤、电、油等长期依靠外援,能源自给率只有50%,人均土地和耕地分别只有全国的50%和43.30%的资源状况;面对我省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本文标题:福建省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4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