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1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可行性报告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秀珍菇(PleurotusgeesteranusSinger),又名环柄侧耳、环柄斗菇、姬平菇和小平菇等,隶属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秀珍菇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蛋白质含量比双孢蘑菇、香菇、草菇更高,质地细嫩,纤维含量少,口感脆嫩。据测定,鲜菇中含蛋白质3.65~3.88%、粗脂肪1.13~1.18%、还原糖0.87~1.80%、糖分23.94~34.87%、木质素2.64%、纤维素12.85%、果胶0.14%等。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更为可贵的是,它富含有人体自身不能制造,而日常饮食中通常又缺乏的苏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等多种必需氨基酸,并含抗癌活性物质,长期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因此,秀珍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鲜美可口,具有独特的风味,美其名曰“味精菇”,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新食品资源开发“天然、营养、保健”的要求,颇受消费者青睐,成为近年来新兴的菌中新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秀珍菇在夏秋季经过低温冷刺激能成批整齐出菇,可以人工控制出菇时机,具有良好的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特性。福建省罗源县1998年在全国率先从台湾引进试种秀珍菇获得成功,历经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农村有30%的农民从事秀珍菇生产,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年栽培量达到1.6亿袋。我省自2001年从罗源县引进秀珍菇栽培技术以来,武义、江山、常山、缙云、龙泉、桐乡2等10多个县市相继建立了规模化、设施化的秀珍菇生产基地,2011年全省栽培量达6500多万袋,年产量1.93万吨,产值近2亿元,成为近年来我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已位居我省蘑菇、香菇、黑木耳、金针菇之后的第五大菇种。发展秀珍菇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不像杏鲍菇、蟹味菇、金针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那样动辄需要投入数千万,投资额可大可小,十分适宜中小企业与栽培大户投资发展,同时适宜采用“公司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合经营模式,有利于推进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设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秀珍菇出菇盛期为6~9月份,正值夏秋季高温期,是一般食用菌的产菇淡季,市场需求量大,是我省最具发展优势的珍稀食用菌品种之一。近年来,我省秀珍菇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日益显现,业内人士为此深为担忧。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秀珍菇出菇期间的日常管理与采收的劳动强度比香菇、黑木耳、杏鲍菇等食用菌大1倍以上。目前秀珍菇的栽培模式为每潮菇采收后都需将菇架上的菌袋搬入固定专用冷库进行低温刺激后再搬回原菇架出菇,按出菇6~7潮计算,每万袋菌袋低温刺激的搬运劳力费达3000余元,比三年前提高了1400元左右,还有棉籽壳、麸皮、筒袋等原辅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致使秀珍菇生产者赢利空间不断压缩;二是菌袋病虫危害日趋严重: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秀珍菇栽培过程中菌丝吐黄水、黄菇病等病害的发生率,及菇蚊、菇蝇的危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程度影响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轻者减产欠收,重者导致绝收。如2010年江山市清湖、淤头、长台等乡镇四五十户菇农的300多万袋秀珍菇因吐黄水现象严重而感染杂菌,菌袋成活率在5%以下,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针对难以控制的秀珍菇病虫害,3生产者不得不反复使用各种化学农药进行防治,给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很大隐患;三是产品保鲜贮运过程常酸化劣变:秀珍菇采收包装后在保鲜贮运期间,特别是在夏秋季高温季节,容易酸化劣变,成为秀珍菇市场拓展和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又一大制约瓶颈。此外,我县是浙江省“蚕桑西进工程”重点扶持的八个实施县(市)和“十大蜜梨”基地县之一,桑枝、梨枝等资源丰富,但除少部分作为农家燃料外,多为就地焚烧或任其腐烂。目前,我省蚕桑、蜜梨主产区每年修剪的大量桑枝、梨枝基本没有得合理利用,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秀珍菇作为一种新兴的食用菌品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技术规程,各地生产者只能借鉴其它类似品种的种植方法来进行操作管理。实施本项目,与有关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破解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异常现象频频发生等制约瓶颈,并研究开发以桑枝、梨枝等为主要原料的生态高效基质配方,对加快提升我省秀珍菇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秀珍菇原系热带及亚热带的一种野生食用菌,原产于印度,1974年Jandiaik,C.L在印度詹务效外,喜马拉雅山山脚下,罗氏大戟的树桩上发现。20世纪90年代初,秀珍菇由台湾农试所通过改进栽培工艺而开发成商品化生产。1998年,福州日胜食品有限公司从台湾引进秀珍菇并成功建立规模化基地以来,生产基地辐射浙江、江苏、河南、上海、天津等10多个省市。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院所主要开展了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如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等科研单位通过多年努力,基本掌握了秀珍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条件要求,为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4浙江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鲁东大学等单位以从台湾、日本引进的秀珍菇菌株为亲本,应用杂交、辐射技术成功选育出了农秀1号、秀珍菇LD-1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为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力成本,福建、浙江等地部分菇场对秀珍菇菌袋固定制冷模式做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即将移动式制冷机组搬入菇棚内直接进行低温刺激催蕾,由于缺乏配套的设施和技术,存在制冷效果不佳、出菇不整齐、菇蕾萎缩死亡多等问题,该项工艺至今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淳安、桐乡等地为科学利用农林产业的废弃资源,通过开展以桑枝为主要原料的黑木耳栽培试验研究,成功建立了规模化的生产基地。目前国内利用桑枝、梨枝栽培秀珍菇还仅局限于小规模的试验中,其相关技术要求尚未明确。近10年来,虽是秀珍菇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因科研滞后于生产,其生产工艺与管理技术却没有大的提升。针对影响秀珍菇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日益凸显的状况,开展轻型化栽培模式工艺、生态高效配方筛选、病虫害安全防控、鲜菇保鲜贮运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着力完善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技术规程,已成为推进我省乃至全国秀珍菇产业提升发展的当务之急。三、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一)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1.秀珍菇轻型化栽培工艺技术研究(1)移动式制冷机组制冷催蕾工艺技术的研究:根据秀珍菇需经低温刺激催蕾的特殊要求,研究设计密闭保温性好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新型菇棚,研制开发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探索总结便捷高效的移动式制冷催蕾工艺技术规程。(2)菌袋高效喷雾增湿技术的研究:秀珍菇子实体分化、生长的不同时期对水分需求量不同,常规的人工喷水增湿方式不仅劳5动强度大、大量水流失浪费,而且因人工操作难以控制适宜的喷水量,子实体分化期的幼蕾容易萎缩死亡。本项目拟引进借鉴日本香菇工厂化生产增湿技术,通过开展秀珍菇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的增湿与通气量化指标的研究,研发建立秀珍菇菇棚内可控式的半自动化喷雾增湿系统。2.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针对棉籽壳等传统基质原料价格上涨快,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研究开发以资源丰富的桑枝、梨枝等为主要原料的生态高效基质配方,并开展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3.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研究:在研究秀珍菇菌丝吐黄水、黄菇病发生机理,及菇蚊、菇蝇消长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安全有效的秀珍菇病虫害防控技术体系,控制菌袋遭病虫危害而污染,免除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4.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研究:通过开展秀珍菇保鲜、贮运和销售过程中酸化劣变机理的研究,试验分析应用不同的预冷与冷藏工艺、鲜菇包装袋、包装工艺与酸化劣变的变化情况,研究确定合适的保鲜贮运工艺,优化完善秀珍菇保鲜贮运技术。(二)技术关键1.研究设计出密闭保温性好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新型菇棚,研制成功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2.试验筛选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研究提出以桑枝、梨枝为主要原料的配套栽培技术。3.探明秀珍菇菌丝吐黄水与黄菇病的发生机理,及菇蚊菇蝇的消长规律,研究提出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的技术体系。4.研究确定秀珍菇保鲜、贮运和销售过程中酸化劣变机理,确定合适的保鲜贮运工艺。6(三)主要创新点1.建立秀珍菇便捷高效的移动式制冷催蕾模式,制定出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增湿与通气的量化指标。2.建立以桑枝、梨枝为主要原料的秀珍菇高效栽培模式,探索出科学利用农林产业废弃物的新途径。3.建立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的技术体系,免除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4.建立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确保产品质量。四、项目预期目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社会效益、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以及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建立秀珍菇便捷高效的移动式制冷催蕾模式,制冷效果与固定式制冷无明显区别,工效比常规固定式制冷提高30倍。按每只菇棚排放菌袋30000袋核算,每次菌袋制冷时移进移出制冷机组和安装拆卸配套设施,1个男工和1个女工只需用时2小时,而常规制冷模式则需3个男工和3个女搬运10小时。2.开发秀珍菇生态高效基质配方2个,并形成一套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生物学效率达70%以上,比常规配方提高10%,构建桑枝、梨枝等基质资源生态化高效利用链。3.建立菌袋高效喷雾增湿工艺规程,制定出子实体不同生长阶段增湿与通气的量化指标。水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幼蕾萎缩死亡率明显降低,劳动强度比常规人工喷水增湿降低90%。4.建立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标准。菌袋成品率达95%以上,比常规栽培管理模式平均提高20%以上。5.建立秀珍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措施,产品质量得7到有效保证。6.建立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秀珍菇年栽培规模扩大到150万袋,比项目实施前新增100万袋,预期年增产值360万元、新增利润80万元。即项目执行期内,实现新增产值720万元、新增利润160万元。(二)社会效益1.有效破解我省秀珍菇产业提升发展的制约瓶颈。研究建立秀珍菇轻型化栽培模式工艺,大幅降低日常管理的劳动强度,化解了劳动力工资、原辅材料价格等生产成本上涨压力;建立秀珍菇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和鲜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提高菌袋成品率和产品质量,确保了生产效益。2.建立以桑枝、梨枝等为主要原料的秀珍菇生态高效栽培模式,不仅缓解了棉籽壳等传统基质原料价格上涨的压力,还有助于推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3.项目执行期内,技术成果拟在我县及省内秀珍菇主产区累计辐射推广600万袋以上,预期节本增效300万元以上。(三)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前景本项目针对我省秀珍菇产业发展的制约瓶颈,通过开展秀珍菇轻型化栽培模式工艺、生态高效配方、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体系和鲜菇保鲜贮运期酸化劣变防控技术等方面研究,总结出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将有利于加快推进我省秀珍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项目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四)获取自主知识产权的情况1.申请专利1项。2.发表论文2篇。8五、项目实施方案、技术路线、组织方式与课题分解(一)项目实施方案1.秀珍菇轻型化栽培工艺技术研究:通过开展菌袋移动式制冷工艺和高效喷雾增湿技术的研究,破解常规的生产管理过程中菌袋低温刺激催蕾、人工喷水增湿等环节劳动强度大的问题,缓解成本上升压力。(1)移动式制冷机组制冷催蕾工艺技术研究:在设计搭建密闭保温性好又便于通风换气的新型菇棚的基础上,联合有关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研制开发秀珍菇催蕾专用型的移动式制冷机组及配套设施。通过考查制冷效果和子实体分化情况,研究确定菌袋移动式制冷工艺技术规程。(2)菌袋高效喷雾增湿技术的研究:引进借鉴日本香菇工厂化生产增湿技术,研究建立秀珍菇菇棚内可控式的喷雾增湿系统,改人工喷水增湿为只需人工控制电源开关的半自动化喷雾增湿。2.秀
本文标题:秀珍菇安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50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