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1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使用时间12、7【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运用:初步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经济生活中的实例评价经济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2、通过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和内容、能分析实际经济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观念。2、通过评价事例,强化创新意识。3、通过了解建设成就和政策,强化民族自豪感。4,通过评价事例,树立科学发展的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课标要求】描绘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目标,产,阐明科学发展观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课型课时】:新授课1课时【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相结合、讲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经过多年的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但这个小康,还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教学活动的逻辑思路:成就----不平衡----需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内容----措施。知识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1)成就: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发展目标,人们的衣食住行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在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的服务类消费迈进。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3)特点:但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实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经济)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生态)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政治)④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社会)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①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翻两番。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④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基本形成。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⑥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2)①社会就业更加充分。②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③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3)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小康社会的特点: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的更快些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要加快发展。知识点2::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材料一:“土地荒漠化”、“沙尘暴”、“白色污染”、“治理费用”、“河流污染”、“癌症多发村”等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给我们以后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为什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和GDP的增加,甚至把GDP作为衡量建设成就和成绩大小的唯一指标,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危害不浅。2(2)片面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协调,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GDP不能直接反映老百姓人均实际收入、GDP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GDP不能理想制约眼前利益与终极价值的统筹。(3)科学发展观的地位: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指导方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找新的发展思路,需要我们思考为什么发展(发展的重要性),为谁发展(谁是发展的受益者,谁是发展的推动者),如何发展(发展的方式)。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①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②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③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①“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②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③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④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想,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二、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性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求: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2、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措施:坚持一条道路、一个方针、三个转变)(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2)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4)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知识拓展】1、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2、目标: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3、新型工业化“新”在哪里?(1)重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2)重视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人口控制的关系。(3)重视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①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②当前,我国工农差距较大,农业基础薄弱,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如何统筹城乡发展?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①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②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③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④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⑤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⑥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发展。(3)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什么?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变。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5、要统筹区域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1)必要性:我国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2)措施:①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②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③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知识拓展】1、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多占地、难循环、低效率32、绿色GDP: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为什么①、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②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③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④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对于保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⑤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⑥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重大举措(如何做)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循环经济模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②把节约资源和“控制人口、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③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④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⑤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鼓励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等。⑥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保护环境、生态的技术。⑦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节约意识企业、个人、消费者应该怎么办?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该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节能型、环保型产品,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个人─→提高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之中;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绿色消费。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是什么:①自主创新的含义。自主创新有这样几个关键的要素:一是属于自己的;二是创造出来的;三是新的东西。②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2)为什么: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现实原因)②资源、环境技术瓶颈对经济的约束要求我国加强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③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有利于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有利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⑤是增强独立自主、
本文标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57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