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测试卷
上犹县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初二物理教学质量调查卷第三章----声命题人黄焕群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2.如图1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图13.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4.2009年4月我国玉树地区发生了大地震,给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损失,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____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所以地震前人们并没有感知到;声波生命探测仪是利用声波传递_________的一种救援装备,可以搜救到一些被困人员。5.车门车窗已关闭的汽车內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市区禁鸣喇叭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6.谚语“鼓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这里的“鼓不敲不响”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花样游泳运动员能随着音乐在水中起舞,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8.如图2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图29.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14s收到回波信号.该处海水深______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1500m/s).这种方法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10.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完成下面内容:(1)刮风时,风吹树叶哗哗响,是因为树叶的_________产生声音;(2)买瓷碗时,人们常会敲一敲瓷碗通过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不同来识别的;(3)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说明声波具有传播________的性质。二.选择题(共32分,第11~18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第19、20小题,为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11.当喇叭里响起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声速不同12.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13.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4.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A.减弱声波的反射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D.装饰的美观些15.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振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在校园内植树可减弱校外传来的噪声D.声不能在气体、液体中传播1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17.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按钮(图标)是:()A.B.C.D图318.善于归纳总结,是学习的好习惯。关于声现象中,以下知识结构正确的是:()1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2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的种类无关D.地震发生时水塘内的鱼恐慌极了,争着跳离水面,说明水能传播地震波三.简答与计算(21题、22题各3分,23题6分,24题5分,共17分)21.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您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为什么?22.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天狼号击中,听到了天狼号“轰”的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请解析23.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笔尖在纸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个或哪几个?其它的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24、在由两个平行的峭壁构成的山谷中,猎人向天空放了一枪,在0.6秒和1.4秒后先后听到两次回声,若当时的声速为340米每秒.则此峡谷之间的宽度为多少米?四.实验与探究(每题6分,共30分)25.图4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乐音的波形,图是噪声的波形.26.下图5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请回答(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2)塑料小球(可用乒乓球代替)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图4(3)加大力度敲击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又可得出什么结论?图527.衡衡同学在爸爸车库边上看到竖起的一只装油的铁皮桶,他好奇地在桶不同部位敲了几下,注意到发出的声音有差别。于是衡衡决定探究为何敲桶不同部位声音有差别?(1)衡衡敲桶的上部时,听到声音比较清脆悦耳;敲打桶的下端时,声音比较沉闷沙哑,于是他明白桶上边发声的音调比桶下边发声的音调(填“高”或“低”)。他通过思考判断出:桶内的油是不满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2)他继续进行探究,当他敲打桶发声时,用手摸了摸桶壁,感觉桶在动,这说明桶发声的原因是桶壁在,他再根据物理课学到的: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于是他猜想可能是下面装了油,振动时受油的阻碍作用,下部振动得较,上部没有浸到油,振动就较(填“快”或“慢”)导致的桶上、下部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图628.如图6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有关29.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如图7所示: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所示。(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选填“能”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的情况是:。(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图7试卷(三)声一、填空1、振动,空气2、振动,音调3、信息,能量4、次声波,信息5、传播过程中,声源处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水能传声7、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超声波8、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9、10500,不能10、(1)振动(2)音调,能量二、选择11、C12、D13、D14、A15、C16、B17、B18、B19、A,B,C20、B,D三、简答与计算21、22、23题略24、340m四、实验与探究25、甲,乙26、(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放大振动效果,使实验现象更明显(3)声源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7、(1)高,信息(2)振动,频率,慢,快28、慢,低,快,高,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
本文标题: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声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68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