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国际金融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系主讲人:王曼怡教授2第一章绪论3国际经济活动国际资金运动国际资金运动(包括很多内容)一、国际金融的含义4国际收支国际货币外汇汇率→汇率制度金融工具(信用工具)外汇管制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协调与监管国际资金运动5结论: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分析、研究和处理国际间的货币兑换、借贷关系、收付方式、结算制度、金融市场、货币体系、金融机构、金融协调与监管等问题的总称。6二、市场经济中的金融功能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是以银行信用为枢纽的货币资金运行。表现为金融经济或信用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功能体现在经济运转的平衡关系中,即社会总需求等于社会总供给。解释:社会总供给也称国民收入,用Ys表示,可分解为消费收入C,储蓄收入S,税收收入G,表示为:Ys=C+S+G7社会总需求用YD表示,可分解为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财政开支需求GtYD=C+I+Gt依据平衡原理:Ys=YD故:C+S+G=C+I+Gt上面C=C,G=Gt所以S=I储蓄与投资的平衡关系决定着Ys与YD的平衡关系8现代经济中S转化为I的主要方式––金融主导型由此可见: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必不可少的9三、世界市场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一)现代市场经济体系包括生产与消费的商品化过程商品与货币的流通过程宏观经济管理协调过程10(二)主要内容特点1、生产与消费的国际化2、世界流通领域分成紧密相连的两大部分——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3、国际经济宏观协调体系出现11四、现代国际金融结构(一)传统国际金融结构三大支柱:严格的利率限制严格的业务分工内外金融市场隔离121、金融革命席卷全球:取消利率限制放松对金融业分工的限制暴发“伦敦城大震”形成欧洲美元市场美国IBF建立日本离岸市场设立(二)当代国际金融变革132、固定汇率制度解体,建立了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资金融通机制。3、金融商品创新层出不穷14第二章国际货币15(一)国际货币的演变过程一、国际货币的含义16第一阶段:金本位时期具有以下特点:以黄金作为币材、使各国货币有了比较的基础黄金可自由熔化、铸造各国货币可自由兑换、流通各国货币具有法定含金量与重量17第二阶段:英镑为主的时期因为当时英国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因此保持了英镑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地位。同时开创了国际货币发展史上以一个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货币的时代。18第三阶段:英镑、美元、法国法郎并存的时期形成英镑区、美元区、法国法郎区三个货币区。在区内以三种货币计价,三个货币区之间经协商确定三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形成了英镑、美元、法国法郎并存为主要国际货币的格局。19第四阶段:美元为主的时期美元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原因:美国自身发展的原因30年代经济危机使英国经济衰退黄金在国际货币领域仍有一定地位,而美国是当时国际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美元摧垮了英镑20第五阶段:多元化国际货币时期出现多元化国际货币的原因:60年代后,美国接连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元危机。美国黄金储备大量流失西方国家经济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美元与黄金脱钩存在特里芬难题21第六阶段:复合货币时期出现了两种复合货币:一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的特别提款权,SDR另一种是欧共体发行的欧洲货币单位,ECU22第七阶段:区域性货币——欧元的出现1999年1月1日起在欧洲11个国家里,欧元以支票、信用卡、股票、债券、存单等票据方式流通结算,取消了ECU的使用。2002年1月1日起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发行欧元,国家货币退出流通。23(二)国际货币的概念与职能1、概念国际货币是指在国际经济交易中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的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主要表现为主权国家特定货币的国际化。24国际货币与国内货币的差异国际货币国内货币价值具有协议性、国际性价值由发行国以法律形式确定自愿接受强制接受25国际货币与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差异国际货币可自由兑换货币一定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不一定是国际货币国际社会普遍接受本国居民持本币自由兑换外国货币262、职能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贮藏手段职能27二、国际信用货币(一)概念国际信用货币是相对于较高阶段的社会生产进程和更深程度的国际商品交换而存在的国际货币形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目前,广义国际信用货币已成为国际货币支付的最主要内容。即以国际存款货币为基础,通过金融工具的流通,完成国际货币的职能作用。国际银行在世界范围内,组成庞大的信用网络体系,通过信用业务,利用电子货币和现代支付系统进行非现金结算。28(二)职能1、流通手段职能2、融资手段职能3、国际储备职能29三、外汇外汇是国际货币的范畴,是国际汇兑的简称。其一般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30外汇的确切含义应从两方面理解(一)动态的外汇概念动态的外汇是指一种活动,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即把一国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借以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的经营活动实现这一活动的基本前提条件:——信用工具和银行帐户其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说明案例131(二)静态的外汇概念静态的外汇是指外币以及外币所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间清偿债权债务关系的支付手段。具体内容包括外币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存款以外币表示的汇票、本票、支票等支付凭证外国政府国库券、债券、股票等有价凭证32我国外汇管理条例也对外的内容作了规定外汇内容包括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其他外汇资金外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现代国际经济活动中,用于支付的外汇手段绝大多数已属于广义外汇的范畴。理解外汇、外币与外钞33(三)外汇的基本特征1、外汇必须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国外资产或外币债券。2、外汇必须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即外汇必须具有自由兑换性。34第三章外汇汇率35第一节汇率的基本知识一、汇率的概念汇率又称汇价,是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比价。也可以表述为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外汇是一种特殊商品,它的价格就是汇率。36二、汇率的标价方法一般商品的价格标价具有不可逆性——商品的价格是用货币表示的,而货币的价格不能反过来用商品表示。由于两种不同的货币可以相互表示,也就有了两种基本的汇率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特殊商品外汇的价格标价具有可逆性——交易双方都是货币,可以相互表示对方的价格。汇率具有双向表示的特点,即:既可以用本币表示外币的价格,也可以用外币价格表示本币价格,本币和外币都具有同样的表现对方货币价格的功能。37(一)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我国外汇牌价采用直接标价法例如:2004年2月20日人民币外汇牌价为100USD=826.47-828.95¥100HK$=106.31-106.63¥100€=1052.34-1055.50¥100£=1567.36-1572.07¥38(二)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计算折合多少单位的外国货币。美、英等国采用间接标价法例如:2004年2月21日纽约外汇市场汇率1USD=109.07-109.15J¥1USD=1.3335-1.3342C$1€=1.2538-1.2542USD39三、汇率的种类汇率有多种表现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汇率可划分为不同种类。如书P33~P3640第二节汇率形成机制汇率产生以来,它的价值基础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自1816~1936年的120年时间里,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金本位制。41广义的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狭义的金本位制指金币本位制,也称金铸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42(一)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铸币平价是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称为铸币平价例如:十九世纪末期,1英镑金币的重量为123.27格令含纯金量为113格令1美元金币的重量为25.8格令含纯金量为23.22格令即英镑与美元之间的铸币平价为:113格令23.22格令=4.8665由此可见,1英镑金币的含金量是1美元金币含金量的4.8665倍,即1£=4.8665$,其构成金币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43铸币平价是两国货币之间法定的兑换比率,但不是市场上的真实汇率。市场汇率随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化围绕铸币平价上下波动。汇率波动幅度受黄金点制约。黄金点也称黄金输送点,由黄金输出点和黄金输入点构成。案例244(二)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黄金平价是两国货币所代表金量的比黄金平价是金块、金汇兑本位制度下汇率决定的基础45金块本位制的特点:①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③银行券不能自由兑换金币,但因国际支付或工业方面需要,可请求兑换一定数量以上的金块。②银行券的价值与一定量的黄金保持等值关系。46金汇兑本位制的特点:①国内不流通金币,只流通银行券。②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③本国货币和另一实行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47两种本位制的特点决定了各国银行券均有过量发行的可能,不能稳定地代表一定的黄金量,因此,两种本位制下汇率均失去了稳定的基础。1936年国际金本位制宣告彻底破产。48二、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1936年至今,均为纸本位时期.根据纸币流通是否代表黄金量,可分为两个阶段:49(一)货币黄金化时期1、1936年-1945年国际金融发展史上的混乱时期,各国普遍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和货币保护。黄金对货币价值的形成仍有决定性的作用。黄金平价是这一时期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502、1945年-1973年战后世界各国普遍实行了不兑换纸币制度。各国通过黄金市场价格以法令的形式规定纸币代表的黄金量。黄金平价是这一时期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黄金对货币价值的形成仍有十分重要的影响。51(二)货币非黄金化时期70年代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价值的基础,纸币流通非黄金化。纸币流通中所代表的真实价值表现为纸币具有的购买力。两国纸币购买力水平构成汇率决定的价值基础。52纸币购买力的概念纸币购买力是指单位纸币购买商品或劳务的能力。纸币购买力高低,是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和商品价值对比的结果。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单位纸币买回的同种商品越多,说明该纸币的购买力越高,或者说它所代表的价值量越大。反之,则说明该纸币的购买力越低,或者说它所代表的价值量越小。53结论:在两国同种商品的价值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比较两国纸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即可得出两国纸币的交换比率——汇率。强调:两国纸币购买力比较,必须是同种商品具有相同价值量。同时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具有国际价值。54第三节汇率制度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做出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从历史发展看,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55一、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两国货币具有法定兑换比率并基本保持稳定,汇率只能围绕法定比率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制度。从固定汇率制度的发展看,可分为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和纸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56(一)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基本内容:1、以铸币平价为基础。2、汇率波动受黄金点限制。3、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随之消亡。57(二)纸币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概念和内容概念:为消除二战以前和二战期间国与国之间为了各自的政治、经济利益竞相进行货币贬值,重建国际货币制度。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美国策划召开了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通过了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IMF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IBRD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58主要内容:双挂钩一固定上下限政府干预59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的概念和内容概念:纸币流通条件下,把两国货币比价的波动幅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若在市场上汇率的波动超过规定
本文标题:《国际金融学》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