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汇报--景德镇瓷器基础知识
一、陶瓷的应用二、制瓷流程景德镇手工制瓷工艺专业化程度强,行业分工极其细致,最核心的包括拉坯、利坯、画坯、施釉和烧窑等五项工序。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烧窑1、拉坯也叫做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它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1、双手扶泥定住中心2、往上拉到一定的高度,并用拇指开口3、将手伸到罐坯的底部4、从底部向上拉,将坯体拉薄5、确定罐体形状6、拉出罐口的大小7、将罐口拉薄8、调整口部,完成2、利坯即“修坯”。它是利用工具将经过印坯工艺后的粗厚不平、规格不齐的粗坯经过两次旋削,使之厚度适当、表里一致。3、画青花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4、施釉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5、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用一天一夜的时间,把坯胎烧成瓷胎。三、景德镇陶瓷主要分类其品种有斗彩、五彩、粉彩、素云彩、珐琅彩、青釉褐绿彩、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合称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1、青花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2、青花玲珑瓷景德镇青花玲珑瓷是明永乐年间在镂空工艺的基础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已有500多种年间的历史。瓷工用刀片在坯胎上镂成点点米粒状,被人们称为“米通”,又叫玲珑眼,再填入玲珑釉料,并配上青花装饰,入窑烧制而成。它显得灵巧、明彻、透剔,特别高雅秀洁。3、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4、颜色釉瓷在釉料里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祭红釉”,有千窑一宝之说。5、釉里红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十分名贵。6、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有从“斗彩”字义来解释的。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斗”,意即凑在一起,故称之为“斗彩”。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7、珐琅彩瓷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诞生于康熙朝。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珐琅彩盛于乾隆时期前后,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8、薄胎瓷: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是一种轻巧秀丽,薄如蛋壳的细白瓷。古人吟诵薄胎瓷曰:“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薄胎瓷的制作要求极高,特别是修坯,最艰难也最关键,全靠工人师傅娴熟的技巧,经过百余次的反复,将二、三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蛋壳那么薄,在关键时刻,少一刀嫌厚,多一刀则坯破功败,稍不留神,一个喘息就会导致前功尽弃。人们称薄胎瓷为神奇珍品。9、雕塑瓷-瓷雕:是陶瓷器的一种装饰。一般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四、瓷器器型介绍器型是器物的外形状。瓷器的形若按大类分:有炉类、尊类、壶类、罐类、瓶类、杯类、碗类、盘类及其他。1、炉类进入封建社会后,人们不再把鼎当作礼器,而把它变为焚香用的炉。瓷炉始于东吴,宋以前均见无足香熏和托炉,宋代开始流行三足炉。博山炉盛行于汉、晋,系仿铜熏炉烧制。因其炉盖高耸,象征海上蓬莱三山,故名。使用时,燃香料于炉中,香烟从盖上镂孔冒出,有如云雾缭绕。汉代一般为陶质,南北朝时有青瓷博山炉。白磁蟠龙博山炉熏炉熏炉又名香熏,功用与博山炉相同,都是作熏香之用。瓷熏炉始于东吴,六朝比较流行,多有托盘;炉身大,镂孔,式样大方;唐以后摒弃了六朝带托盘的造型,而把炉底改为三足或五足,也有作花瓣喇叭座的。小巧玲珑,式样很多都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生活习俗的需要。鼎式炉初见于宋,多仿商周铜鼎样式:立耳,直腹,柱足。元代青花鼎炉,造型新颖,纹饰华美,比例适度。至明嘉靖时,炉耳有小孔,腹部饰以火馅纹。宋官窑天青鼎式炉熏炉2、尊尊在商周时作酒器;北宋后期为宫廷陈设用瓷。元以后,瓶壶品种繁多,更适于灌酒、筛酒,尊便完全失去了实用器皿的作用。出戟尊仿古铜器造型,敞口,腹微鼓,足外撇。颈、腹、胫的四周各饰一戟,故名。宋钧窑的出戟尊,是名贵的珍品。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太白尊文房用具。小口微撇,短颈,削肩广腹,平底。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烧,以豇豆红最著名,晚清仿制质量差。清康熙紅釉暗花龍鳳太白尊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清康熙寶石紅觀音尊苹果尊口、底内凹,无颈,圆腹,器形似苹果,故名。清代景德镇窑烧造。大、小器物均有,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天蓝袖、窑变釉等。清晚“孩儿脸”苹果尊牛头尊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器形似牛头,故名。据记载,明末景德镇窑已经烧制。清代乾隆时流行,品种以青花为多。莲纹牛头尊石榴尊唇口外卷,短颈,圆腹,圈足,因其外卷的口部似张开的石榴果,故名。清代雍正景德镇窑始烧;品种有青铀、窑变釉、茶叶末釉等。窑变釉石榴尊3、壶类古代盛水器皿。自汉代以来,瓷壶一直是各地窑口生产的大宗产品。唐以前的壶无把,只在肩部安系或在肩部饰双耳。从唐代开始,带把壶流行。唾壶卫生用具,吐唾液的容器。洗口,短颈,鼓腹平底。三国时吴、晋初越窑已大量烧造青瓷唾壶。宋代龙泉窑、定窑亦烧造,造型有所变化,上部洗口增大,浅圈足。执壶中唐时出现的一种酒器,习惯上称作执壶;根据唐人记载,它的正式名称应作注子。长沙铜官窑出土的注子上有“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当是酒注。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酒注上题“酒温”二字,说明饮前需预先在热水中加温。提梁壶小口,细流鼓腹,平底,有盖,为了提拿方便,在肩部两端连以半月形提梁,故名。宋代耀州窑创制,明、清均有烧造,品种有青釉、青花、粉彩、紫砂等。僧帽壶宝珠形纽盖,鸭嘴形流,短颈,鼓腹,圈足,一侧扁平曲柄,形如僧帽,故名。系受外来影响器型,始于元代、明清景德镇窑继续烧制,明永乐烧制的僧帽壶十分著名,有白釉、红釉等品种。贲巴壶磨盘口,细颈,弯曲的长流,球腹下承下喇叭形足。系清乾隆时创制的宫廷供器,传世品有红彩、金彩和各种色地粉彩等。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托八吉祥纹贲巴壶鸡头壶以壶嘴作成鸡首状,故名。始见于西晋,延续至唐代初期,各代器型略有变化。浙江地区盛烧,品种为青釉和黑釉。4、罐类古代容器。早在一万年前,我国古代先民就用陶土制成罐类器皿。瓷罐最早见于商代中期的原始瓷中;从商代至今,瓷罐一直是瓷业生产的大宗产品。四系罐早期青瓷中最常见的一种实用器。直口,丰肩、鼓腹,平底,肩部有四耳,耳由两根泥条捏成或削成桥形。汉至唐大量生产。明永乐豆青釉四系罐天字罐口大,短颈,圆肩,腹略收,浅圈足,底部青花楷书“天”字,故名。明代成化景德镇窑创制,为斗彩器,系宫廷用瓷。斗彩螭龙纹天字罐5、瓶类陶瓷瓶是陶瓷制成用于盛放液体的容器。唐代越窑青釉瓶、邢窑白釉、工艺精细、釉色纯正。宋代南北各地瓷窑大量烧制青、白、黑、青白、白地黑花、白地褐花、三彩和黑地铁锈花等装饰的瓶。造型有玉壶春瓶、梅瓶、筋瓶、净瓶、卷口瓶、盘口瓶、直径瓶、穿带瓶、弦纹瓶、瓜棱瓶、橄榄瓶、胆式瓶、葫芦瓶、双鱼瓶、多管瓶、蟠龙瓶、贯耳瓶等。元代的八方瓶、四系扁瓶为独创之作,明代有天球瓶、葫芦扁瓶、宝月瓶、象耳折方瓶、鹅颈瓶、蒜头瓶,清代有棒槌瓶、柳叶瓶、凤尾瓶、灯笼瓶、象腿瓶,双陆瓶,转心瓶,转颈瓶等形式各异的品种。琮式瓶仿周代礼器玉琮烧制。圆口、方身、圈足,器形四面以凸起的线纹为饰,口与足大小相若。宋代创制,以龙泉窑、官窑多见,元、明、清仍有烧制.光绪款冬青釉琮式瓶葫芦瓶因瓶体似葫芦,故名。南宋龙泉窑创制,元、明景德镇窑多见,并有四方、六方、八方、上圆下方及扁腹等式。品种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有的书“大吉”二字。仿清乾隆粉彩描金黄地镂空转心葫芦瓶凤尾瓶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风尾,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凤尾瓶柳叶瓶撇口,短颈,丰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内凹,器身细长,形似柳叶,故名。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康熙豇豆红釉柳叶瓶,是极为珍贵的产品。红釉柳叶瓶6、杯类瓷杯,日用器皿,从古至今其主要功能都是用来饮酒或饮茶。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口沿直径与杯高近乎相等。有平底、圈足或高足。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杯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无论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还是河姆渡文化遗址中都见有陶制杯的存在。这一时期杯型最为奇特多样:带耳的有单耳或双耳杯;带足的多为锥形、三足杯、觚形杯、高柄杯等等。压手杯口平外撇,腹壁较直,自腹壁处内收,腹壁渐厚,圈足。握于手中有凝重之感,稳妥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青花压手杯(花心)明永乐爵杯酒具。仿青铜器造型,口沿外撇,圆腹略深,前尖后翘,下承三高足,口沿两侧有对称的立柱。明、清两代均有烧造,有青花、白釉、蓝釉及粉彩等品种。清乾隆斗彩爵杯高宫碗口沿外撇,腹部宽深丰圆,造型端正,多为皇宫用器,故名。明正德时烧制最为著名,有“正德碗”之称。外黄地洋彩洋花内红蝠纹宫碗孔明碗由两只碗粘合而成,两碗间中空,外碗底心有一孔,故称孔明碗,亦称诸葛碗。始于北宋龙泉窑,明代景德镇有烧制。北宋汝窑豆青釉刻花镂空双层孔明碗折沿盘元代开始流行。折沿,圈足,砂底。多为景德镇青花器。吉州窑出土有黑釉彩绘折沿大盘,龙泉窑也有生产。8、盘盘,常见的日用器皿,其基本器型为敞口、浅腹、平底、高足或圈足。据其功能可分为果盘、汤盘、托盘等;据其形状可以分为葵口盘、花口盘、折沿盘等等,以圆为主也有方的或椭圆的。青花博古花卉纹折沿盘五、瓷器优劣的鉴别鉴别陶瓷的好坏要遵循“一听二看”的原则。所谓听是指拿起瓷器轻轻敲敲,听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悦耳。如果是,这就表示是优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质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时发出的声音粗重,甚至沙哑,就是用劣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其质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其次看很重要,要仔细反复看。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不能出现色脏、缺釉、气泡等明显缺陷。怎样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1、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2、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3、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4、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图片欣赏金玉满堂•解题:金
本文标题:汇报--景德镇瓷器基础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388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