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深业三期设计总结-刘艳萍
1深业新岸线三期施工图总结(-关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板的设计)一、深业新岸线三期地下为一层车库,地上为28层住宅。地下车库部分局部为立体车库,净高要求大于3.6,为了满足净高的要求,只能做大板,板跨内不可放置次梁。因板上部覆土较厚,荷载较大,为了控制拱度,控制裂缝,经过经济比较,选择做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大板。一、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优点部分预应力结构可节约预应力钢筋,可避免过大的起拱,有效的控制裂缝;部分预应力较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呈现较好的延性,所以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排除了普通混凝土以及全预应力混凝土的缺点,具有了二者的一些主要特点。现在成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发展趋势。二、部分预应力结构对混凝土的要求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当采用碳素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作预应力筋时,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0.06%。三、预应力筋的种类预应力钢筋通长采用高强钢丝、绞线、以及热处理钢筋。目前有φ12,φ15钢绞线,以及7φs5高强钢丝三种规格的无粘结预应力筋使用较广泛。四、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板的设计也不宜大于3.5N/mm2,一般采用1.0~1.75N/mm2,(平均预压应力为扣除全部预应压力损失后,在混凝土总面积上建立的平均预压应力)。2.主弯距、次弯距、以及综合弯距由预加力引起的内弯距M1=NP.e称为主弯距,由主弯距对连续梁或板引起的支座反力为次反力。由次反力对梁或板引起的弯距称为次弯矩M2。对预应力连续梁或板由预加力对任一截引起的总弯矩称为综合弯距,综合弯距为主弯矩M1与次弯矩M2之和。3,计算方法21).本工程采用的计算方法为荷载平衡法:预应力对梁的作用,可用一组等效荷代替,由预应力曲承引起的垂直于预应力束中心线的横向分布力,可以抵抗作用在结构上的外荷载,因此也可以称之为反向荷载qq=8Np.f/L2当外荷载全部被预应力的反向荷载q平衡时,梁承受的竖向荷载为0,这时的梁没有变矩只有轴心压力NP的作用,也没有竖向挠度,外荷载于预应力的反向荷载相等,为q=8Np.f/L2平衡荷载的选取,在满足抗裂要求的前提下,在梁式板中不应产生过大的反拱和挠度,并应满足结构的使用要求。在施工阶段应注意在梁的预压受拉区边缘不致产生裂缝。根据实践经验平衡荷载可按下表采用。平衡荷载值的选取表7-2-1活荷载:恒荷载平衡荷载值0.580%恒荷载0.5~1.0全部恒荷载1.0~1.5全部恒荷载+10%恒荷载1.5~2.0全部恒荷载+20%恒荷载2).预应力钢筋应力的计算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不宜超过下表的数值张拉控制应力允许表-1钢种张拉方法张拉方法先张法后张法碳素钢丝、刻痕钢丝、纲绞线、热处理钢筋0.75fptk0.70fptk0.75fptk0.65fptk注:碳素钢丝、刻痕钢丝、纲绞线、热处理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不应小于0.4fptk;在下列情况下,表1中的张拉控制应力允许值可提高0.05fptk。a.为了提高构件在施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钢筋。b.为了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钢筋分批张拉以及预应力钢筋与张拉台座3之间的温差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适当增大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可以提高预应力构件的经济效益,σcon增大后,也会增加预应力损失值,因此合适的σcon取值应根据构件的具体情况确定。预应力损失的计算及组合详《混凝土结构规范》。3).我国《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T92-93)根据80年代以来的应用经验,提出无粘结预应力筋总损失的估计值,对板可取0.2σcon,对梁可取0.3σcon。所用高强钢材为应力消除的钢绞与钢丝,极限强度为1860Mpa或1570Mpa。4).对取用一般性能的钢材与混凝土,在一般天气条件下养护的结构,总损失及各组成因素损失的平均值可用预加力的百分比表示如表6-6-1:百分比表边的分项损失和总损失表-2后张(%)无张(%)混凝土弹性压缩混凝土收缩1647混凝土徐变钢材松弛5868总损失2025此表已考虑了适当的超张拉以降低松弛和抵消摩擦与锚固损失,凡未被克服的摩擦损失必须另加。此外,当条件偏离一般情况时,应根据条件作相应的增减。例如,当构件的平均预压应力(NP/AC)较低时,如约为1.7Mpa,则后张法和先张法的总损失应分别降低到大约15%和18%。根据《混凝土结构规范》规定,预应力损失不应小于以下的数值:先张法构件:100N/mm2后张法构件:80N/mm2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为σcon=σcon-σl4σcon-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σl-预应力钢筋的总损失附例题一道:详计算书.dwg
本文标题:深业三期设计总结-刘艳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0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