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0讲国际热点问题关注
教案授课时间2015年月日星期第节课章节名称第10讲国际热点问题关注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够了解从经济全球化到区域经济一体化,掌握政治多极化挑战国际政治秩序,清楚峰会外交成为重要外交模式,明确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教学重点1.从经济全球化到区域经济一体化2.政治多极化挑战国际政治秩序教学难点1.峰会外交成为重要外交模式2.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教学方法讲授、讨论、自主探究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教学内容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正处在力量重新组合的重大转折期,各类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重视”中国,中国更需要向世界主动表达自己。中国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同时,在化解全球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一、从经济全球化到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国家经济体制,它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一变革也给当前国际关系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一)促进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争端和摩擦接连不断。而传统经济体制下的零和、输赢规则已被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非零和及双输、双赢规则所取代,要么一损俱损,要么共同获利。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实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国,尤其是大国,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必须相互沟通。协调与合作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21世纪,中美关系跌宕起伏,这与经济全球化密不可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由于两国在经济上互补性很强,中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美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又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因而,中美间的经贸关系一直保持迅速发展。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对中国的直接出口为美国提供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双边贸易至少为美国工业和服务业提供了上百万个工作岗位。经济上的互惠互利推动着两国间的接触,中美双方对话不断发展,彼此搁置分歧、增进了解、加强协调、扩大合作。两国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元首频繁互访,并设立首脑热线,及时就全球问题交换看法和意见。中美两国还在资源、能源、环保、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进一步加强合作。(二)对南北关系产生双重影响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中国家摆脱发达国家经济和政治上的剥削与控制,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全球化对南北关系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从积极方面看,首先南北关系长期以来的紧张态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过去南方对北方的单向依赖已变成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南北经济交往的规模和密切程度空前增强。现在彼此都认识到,只有保持南北双方和谐发展,世界经济才能得以健康地运行。双方都在处理南北关系时表现出务实性和灵活性,放弃了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南方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南方国家之间要求加强经济和科技合作的呼声很高。从消极方面看,首先冲击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使发达国家便于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无国界经济逐渐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国家减少干预,甚至出让部分经济决策权,由全球协调和仲裁机构去实行。从理论上看,主权让渡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对等的,而且都可以共享。但实际上,发达国家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便利,单方面冲击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在发生危机时又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增大了发展中国家承担风险的概率。东亚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钻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和解除金融管制的空子而引发的,这本身就是出让主权的结果。而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紧急援助贷款,又是以发展中国家出让主权,放弃亚洲发展模式为条件的。有的东南亚国家把这一模式称为“新殖民主义”。所以,南北关系的实质依然是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的斗争。其次,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市场经济就是实力经济,其成果是按实力分配的。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参差不齐,所分享的成果相差就十分悬殊。因此,随着社会财富的大量增加,财富的集中程度也越来越高。1997年9月在香港举行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的资料显示,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人均收入的19倍,1995年扩大到38倍,而到201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近50倍。目前,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3万美元,而发展中国家还有13亿人的年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500美元,全球还有1亿人每天在挨饿,15亿人上不起学。最后,使南南合作面临挑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77国集团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南方国家组织的主导下,南南合作曾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一度被视为南方国家摆脱北方的经济控制,走上自主发展之路的根本途径。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乏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经济上存在互补性的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的合作提供了客观条件,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强烈要求平等参与国际经济新秩序、金融新秩序的新的“游戏规则”的制订。这又要求首先加强南南合作。(三)推动区域内国家联合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各个国家,特别是弱国、小国,都希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但是一个国家又往往力不从心,于是有着地理、文化等若干共同因素的国家就通过区域内国家的联合,通过地区经济一体化来加强争夺市场份额的能力。近年来,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不断增多,20世纪60年代只有9个、70年代发展到28个、80年代有32个、90年代107个,到2014年超150个,共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有的还参与了多个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地区经济一体化又进一步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促进地区范围内的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地区化的经济组织是以承认成员国主权平等为前提的,发达国家不能对发展中国家颐指气使、为所欲为,而比较注意尊重发展中国家的权益。而且,各种经济一体化组织都有程度不同的合作形式和规范,这就为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提供了制度保证,有利于促进南方国家的发展。二是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地区经济一体化组织为了给本地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或者为了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地位,往往还注重加强其他方面的合作,从而维护了地区安全和稳定。美洲国家组织1998年10月就成功地调解了厄瓜多尔和秘鲁长达50多年的边界争端,两国议会都表示无条件地接受保证国提出的解决有争议领土的方案,这是在地区一体化框架内和平解决争端的成功范例。西非经济共同体也成功地化解了长达9年的利比里亚内战。三是有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地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要求用制度来巩固其成果,这就导致地区经济一体化逐步向政治一体化发展。地区政治一体化则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例如,建立于1967年的欧洲共同体,从最初的6个成员国不断扩大,并向纵深发展。1995年扩大为15国的欧洲联盟,盟内生产总值达到7.5万亿美元,占该年全球生产总值23万亿美元的1/3,首次超过美国该年的国内生产总值6.26万亿美元。欧盟成为与独霸世界的美国抗衡的一大力量。政治上,1991年12月,共同体各国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政治联盟和经贸联盟条约》,向建立全面超国家一体化的欧洲联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97年10月欧盟15国签署的《阿姆斯特丹条约》,进一步促进了欧盟的政治一体化进程;1999年1月1日,欧盟中的11个成员国建立经济货币联盟,统一使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这标志着一个新欧洲由理想初步变成了现实,它将大大增强欧盟的经济和政治实力,并进一步冲击美国经济和它的世界霸权,对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亚洲东盟、拉美南方共同市场、非洲的东南非共同市场等发展中国家集团也在成为影响经济政治的重要力量,这些力量的发展有助于打破超级大国对世界的主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展望世界未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它对国际关系还将产生更深刻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把握当前国际关系的种种特点,趋利避害,抓住机遇,促进我国的振兴与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大突出特征。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它是世界经济国际化的高级形式。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生产要素在超国界的一定区域内实现合理流动,各种资源在更大的空间和生产领域的有效配置,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反映出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基本形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都是实现生产要素资源跨国家自由流动,解决资源跨国家配置的问题,其最终目的在于实现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克服各种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克服各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得以建立的客观基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两者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其归宿点不同。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它是经济一体化的高级阶段。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主要表明各个独立的国家经济体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经济全球化体系的物质基础和必然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但经济全球化并不能够取代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呈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第一,跨区域的经济合作迅速增加。在跨区域的经济合作中,形成了一批像新加坡、墨西哥、智利这样的国家,他们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自己则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中心国。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领域越来越宽。第三,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为中心进行洲际经贸合作。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世界形成了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即欧洲经济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正在建设中的中东亚经济集团。还有2001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2007年成立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目前可以看出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强劲。二、政治多极化挑战国际政治秩序(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世界政治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国际政治关系中存在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五个力量中心之间存在的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军事霸权主义受到更多的制约和限制,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第一,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第三,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四,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五,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第六,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政治新格局中不可能起主导作用,但中国作为大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一直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升,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中国应坚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决不当头”的战略方针,坚持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大变动中要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实行正确的外交政策,努力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发展和稳定,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到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进而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二)国际政治新秩序国际政治秩序是指处于同一个国际社会中的国际行为体在其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原则、规范和机制,其特征是相对稳定性、价值倾向性、行为规范性。国际政治新秩序内容是各国在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
本文标题:第10讲国际热点问题关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19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