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清华大礼堂建筑分析:作为全国百年老校之一的清华大学,不仅在历史文化渊源还是教学理念都是排在全国前列的。而作为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之一的清华大礼堂,在当时不仅打破了旧中国的建筑风格,而且将一些西方的建筑理念结合到中国建筑上。在中国建筑史上起到了一定突破性作用。清华大礼堂始建于1917年9月,位于清华大学的中部,前方有一块大草坪,将建筑完全融入与自然环境中,是当时清华大学早期建筑群的核心。清华大礼堂是由美国建筑师墨菲和达纳主持设计的,大礼堂总建筑面积约1840平方米,是仿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图书馆,是一座罗马式和希腊式的混合古典柱廊式建筑,在当时中国的建筑理念还是比较先进了。大礼堂位于大草坪的正北端,大礼堂平面呈正十字形,南端为门厅北端是舞台。礼堂采用的是西方古城堡风格的大圆顶,属于古罗马的拜占庭风格,四周各堆砌了一块巨大的三角顶楣,十字形的坡顶与最高处的铜面穹顶相辉映。门前有四根汉白玉爱奥尼柱。石柱大概有两丈多高,约两人合抱,柱上纵向凹槽若干条,各凹槽的交接棱角上设计一部分圆面,花篮式柱头以毛莨叶作装饰,形式盛满花草,整体柱形设计规范而细腻,充满生气,属于古希腊晚起的科林斯风格。礼堂有三个圆拱形刻有富丽精致浮雕的大铜门嵌在汉白玉的门套之中,白色的门廊和红色的砖墙形成鲜明的对比,门上部的圆拱中有粗细相间的十几根钢条拼接出的图案,在礼堂整个素朴端庄之中又添了一分生动活泼,每个正门上方有一个大型窗户。礼堂内大约有1200个座位。清华大礼堂的结构分析:清华大礼堂的平面为正方形,四角同样有4个主立柱,不过用的不是石材,而是钢筋混凝土,立柱截面含外贴砖1m×1m。两两立柱间均为钢筋混凝土的半圆全拱,在每个拱顶上有3个不等高小柱,小柱顶设一八角形的水平钢筋混凝土圈梁,圈梁上砌5m高的八角形砖墙。墙顶支承着一个矢高7m、直径19.5m的钢筋混凝土扁球壳穹顶。由于穹顶的底部有一圈钢筋混凝土支承环,可以完全承受扁球壳产生的水平推力,使穹顶内力处于自平衡状设置抵御水平推力的附设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加礼堂的使用面积,减少不必要的建筑面积。清华大礼堂中间核心部分跨度为19.5m×19.5m,东南西侧观众平台和北侧舞台前均为4.6m宽的两坡顶拱架结构;加上前厅、舞台和后厅的总尺寸为南北长约43m,东西长约29m,周边建筑两层高,总建筑面积1843m2。1976年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清华大学属于6~7度震害地区,震后大礼堂无明显裂痕;后经检查仅发现北端墙体上因与小河邻近有少许不均匀沉降的裂缝,现已修复。清华大礼堂由于东西向宽度不大,只在两侧墙上做较大窗口,就解决室内采光问题,不需用屋面采光。因而屋顶采用吊顶木龙骨和苇箔做成的抹灰顶棚,加上饰面层,就能形成一个半球形的蔚蓝色天体;从观众席座位仰视,一望无际,同样十分壮丽。在当时无论从功能空间还是先进的西方建筑理念都成为了当时的标志性建筑。
本文标题:清华大礼堂建筑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19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