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通西域的基本史实和西域都护的设置.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实物(或图片):核桃(告诉学生又叫胡桃)、黄瓜(原称胡瓜)、胡萝卜等,由这些瓜果的名字中的“胡”请学生说说这些瓜果的原产地会在哪里,并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是不可能吃到这些美味瓜果的,为什么呢?引入课题。二、新授(一)自主学习1.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适当圈注:(1)西域指的是哪里?西汉初年,西域各国与汉朝的关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2)汉武帝时,曾分别在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两次出使西域的背景一样吗?张骞通西域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公元前60年,什么机构的设置,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4)东汉时,是谁“投笔从戎”,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5)丝绸之路从哪里出发,途经哪些地方,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2.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自学情况,并适当点拨。(二)合作互动1.出示拟写的汉武帝时的“招贤令”:“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千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1)提问: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须完成什么使命?(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讲述:汉武帝时,随着国力的强盛,改变了之前和亲的政策,决定对匈奴实行军事上的打击,希望找一个盟友协同作战。于是汉武帝想到了大月氏。据说,当时匈奴人在武力征服大月氏后,把大月氏的国王杀了,并把大月氏国王的头颅当作饮酒器,这对大月氏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所以大月氏在西迁后一直寻找机会报复。在这种情况下,汉武帝希望手下的一个大臣能带领一些人去联络大月氏。可是,西路漫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加上西行之路还由匈奴控制,谁人敢去?此时,张骞挺身而出,主动请缨,远赴西域。(3)读图:出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示意图》,了解张骞西行路线。(4)探究:张骞此行有没有完成使命?他一去13年,光是被匈奴扣留就达11年之久,除此外,他还历经了哪些磨难?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此时的大月氏生活安定,无意再与匈奴打仗,因此张骞并没有完成使命。历经的磨难有:不了解西域情况;沿途地理环境恶劣,戈壁沙漠相连,崇山峻岭阻隔,气候变幻莫测;沿途民族关系复杂;语言不通等。优秀品质:建功报国的爱国主义思想;不畏艰难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不懈的意志和恒心;敢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善于外交的杰出才能。)2.张骞此行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为他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合作探究: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在背景、目的、过程、作用方面与第一次有哪些不同?(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第二次出使西域时在背景上匈奴已经大败,前往西域的道路已经打通;在目的上是为了建立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过程比较顺利;作用上建立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3.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情况下,一条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形成了。(1)读图: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对照现在的中国地图与世界地图,明确丝绸之路经过我国哪些省份和哪些国家。(国内——陕西、甘肃、新疆三省;国外——阿富汗、哈萨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巴勒斯坦等国)(可以采取学生当导游的方式进行,不完整的地方由其他学生补充)(2)合作探究:这条丝绸之路运载的仅仅是丝绸吗?哪些东西由中国传到了西方?哪些东西由国外传到了中国?丝绸之路的开辟起到了什么作用?(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教师适当点拨)三、知识小结,并当堂背记1.张骞通西域:出使:公元前___年和公元前___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结果:①促进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②公元前___年,西汉政府设置___③开辟了丝绸之路2.丝绸之路:路线:从___出发,经___、____,到达__、__和__,最后到达大秦(古罗马)传播物:中国传出的___、___、___等外国传入中国的___、___、___、___等意义: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从张骞、班超等古人身上学到了哪些优秀品质?今天我们重提丝绸之路有何现实意义?五、当堂检测:选择题:1.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宣帝D.汉光武帝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在于()A.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B.密切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C.设立西域都护D.控制了西域各族3.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A.战国时期B.秦朝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材料题:4.阅读下列材料: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经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1)“丝绸之路”是在什么事件基础上形成的?(2)汉朝设置了什么机构来保护这条商道的畅通?(3)举例说明这条交通要道上除丝织品外还传播了哪些物品或技术。(中国传出和外国传入的各举一例)(4)“丝绸之路”就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范围之内,请就如何开发这一地区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第17课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活动目标1.通过评价秦皇汉武,初步掌握和运用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2.多角度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3.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的表达能力。活动准备主要评价的人物:秦始皇。把全班同学按各自的意愿分成“政治家组”和“暴君组”两大组,各大组选好组长。各大组再分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军事等小组,分头搜集材料。其中“政治家组”的同学,要想尽办法搜集有利于秦始皇的材料,以论证他是个杰出政治家;“暴君组”的同学则要寻找秦始皇的暴政材料,以论证秦始皇是暴君。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注意史实甄别,去伪存真,做到史实可信。不能把各种传说、野史,特别是影视作品中关于秦始皇故事的艺术演绎作为评论的依据。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要认真做好记录,一是史实方面的,一是评论方面的,三是自己的心得体会。要求学生按照以下版面作好记录。编号:题目:作者(译者):杂志或书名(或网站):卷期页年月日摘录内容:各大组长收集好资料,组内交流并分类整理,制成一张张小卡片。组内再推荐另三至四名口才好的同学作为本组讨论代表,班内推选一位同学担任本次活动课主持人。课前请书法好的同学在黑板写上“秦始皇是杰出的政治家还是暴君”,教室四周贴几张同学们亲手画的秦始皇漫画像,桌椅摆成两大组面对面坐的形式,讨论代表席摆上“政治家”“暴君”字样。活动过程一、导入:主持人:唐朝大诗人李白曾写诗称赞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对于这样一位千古一帝,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大大的暴君,对此,聪明睿智的你们有何看法呢?本节课我们将进行的是振奋人心的辩论赛,下面我宣布本次活动注意事项:1.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2.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3.正反方每位代表有三分钟发言时间,同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补充时间不超过一分钟。4.不同观点的交锋要以理服人,在论辩过程中绝对不能出语伤人下面有请正方代表发言。。二、正反言方进入辩论实质阶段。三、老师总结:指明客观认识历史人物的方法;指出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表扬敢于创新,能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论点的同学。四、拓展延伸:通过对秦始皇的讨论,你学到什么?你能正确认识自己吗?请以“这样的我”为题,写一篇叙议结合的小短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第18课秦汉的科学技术学习目标3.了解造纸术,认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4.知道《九章算术》,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5.知道张仲景和华佗及他们各自在医学上的成就。教学过程一、导入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大力士才能抬动,而汉武帝则足足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把它读完,那个累呀,真是不言而喻了。二、新授(三)自主学习1.出示以下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适当圈注:(1)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是哪一朝代发明的?东汉时蔡伦的重大贡献是什么?他的发明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2)成书于东汉时期的哪一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展的数学水平?(3)地动仪的发明者是谁?这一发明比欧洲早多少年?(4)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医学贡献分别是什么?人们是怎么称呼他们的?2.采用开火车的方式检测自学情况,并适当点拨。(四)合作互动1.造纸术:(1)教师简单介绍西汉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的生产实践中得到启示发明“絮纸”的过程:西汉前期,生产蚕丝,需要将蚕丝煮烂,浸在水中反复捶打成丝棉,这一过程叫“漂絮”。每次漂絮完成后,纺织女工们发现总有一些残絮留在席子上。而且,随着漂絮次数的增加,席子上就附着一层交织着的残絮。晾干以后,女工们发现,这种薄片状物质具有同丝绵一样的性质,可以用于书写。以后人们有意识地“如法炮制”,并经过不断改进终于制成了一种新的书写材料——絮纸。但是这种纸仍然很贵,不是每一个普通老百姓都用得起的。(2)看课本81页《放马滩出土的西汉麻纸》图,了解这种纸虽比絮纸要便宜,但是比较粗糙,不便于书写。(3)看蔡伦画像,并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比较: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与西汉时期的造纸原料是否相同?使用这种原料生产出来的纸与西汉的絮纸与麻纸相比会有哪些优点?(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的来源比西汉时期的絮纸与麻纸原料来源更广泛,也更便宜,这直接决定了蔡侯纸比西汉的絮纸与麻纸更便宜,更方便普通百姓的使用;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纸的质量肯定也比西汉絮纸与麻纸更好。)(4)合作讨论:蔡伦发明的植物纤维纸同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具有哪些优点?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有什么样的影响?(学生分组从青铜器、龟甲兽骨、竹木简、帛四种书写材料中选择一种与蔡侯纸进行比较,小组汇报后教师总结:蔡侯纸更便宜,更平整,也更轻便,便于携带,因而这各纸逐渐取代其他书写材料成为人们最主要的书写材料。500多年后造纸术经由朝鲜传到日本,600多年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1500多年后逐渐传到美洲、大洋洲等地,,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九章算术》:设置一情境后思考讨论:东汉时期,一地主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向佃农收取租税怎样计算田亩面积,谷仓容积有多大等等,可他家的管家却不慌不忙地掏出了一本书,这本书能帮他主人解决上述所有问题,这是一本什么书呢?这本书体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什么特点?3.名医张仲景和华佗:(1)学生讲述关于张仲景或华佗的故事。(2)讨论:从张仲景和华佗两位医学家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刻苦钻研的精神、救死扶伤的高尚品质、敢于创新的开拓意识等。)三、知识小结,并当堂背记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技得以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请将这一时期在造纸术、数学、天文学、医学四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简单归纳,制作成一张表格。四、拓展延伸查阅资料,了解古代造纸工艺的流程。五、当堂检测:选择题:1.早在什么时候,我国人民就能够用丝絮和麻制纸?()A.西周B.东周C.西汉D.东汉2.下列是蔡伦使用的造纸原料,不正确的是()A.树皮B.破布C.旧鱼网D.丝绸3.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科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九章算术》C.《周髀算经》D.《甘石星经》4.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是一项伟大的发明,这主要因为它()A.是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B.是构思巧妙的地动仪C.通体用青铜器制成D.是世界上最早测出地震方位的仪器5.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医学家是()A.扁鹊B.华佗C.张仲景D.李时珍6.看了电视剧《大长今》中医女长今通过针灸技术给孕妇麻醉并施行开腹
本文标题:第16课丝绸之路的开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38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