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1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刘晓艳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成果;空间技术的新成果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历史比较情景再现问题探究分析图表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尊重科学袁林平与杂交水稻袁隆平和南优2号;“国家最好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线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银河I号”“天河一号”计算机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重点“两弹一星”研制的背景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图表法学法自读法、识记法、合作探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及搜集整理历史资料能力教学手段钻研教材、大纲,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两弹一星”研制的背景资料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组织形式课堂分组教学2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活动目的时间播放视频导入语:自读导引:课件展示:板书预习检测:生齐答单独答:提问:师总结师概述:《嫦娥2号探月卫星发射》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今年第61个国庆日当天发射升空的嫦娥2号探月卫星。她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3号进行月面着陆进行关键技术的实验。这无疑反映了我国在以空间技术为代表的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那么,我国的尖端科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又是在何种背景之下发展的?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来了解一下吧。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回答以下4个问题:1.“两弹一星”是指、和。2.袁隆平培育出的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3.在生物技术方面,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4整合教材内容,指出从新中国成立至90年代共制定了几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生预习。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2.杂交水稻——南优2号3.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4.①1956年制定了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把原子能、火箭等高科技列为发展重点。②1963年制定第二个科技发展规划——部署了导弹、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③“863计划”④星火计划⑤1992年,我国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什么叫做“863计划”?要求生用教材原话回答,做简要了解即可。随着这一系列科技规划的实施和完成,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步迈向了世界前列。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课教材分三目共向感知成就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读解决问题能力273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活动目的时间板书设问:课件展示:设问:组一派3名代表阐释:师配合展示图片组二派3名代表阐释:我们介绍了5种尖端科技(强调本课的科技只指“尖端科技”):核武器、空间技术、农业科技、计算机与生物技术。其中重点是学完本课后要会回答: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首先让我们一起先来学习第一目的第一个问题“两弹一星”,要求大家从以下几方面来掌握:背景“两弹一星”成就影响背景: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如何?走在世界前列鸦片战争后又怎样?极端落后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发展状况如何?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背景:国内: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新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呢?国际:⑴美苏争霸,国际局势紧张图片1:图片2:以此来说明,美苏核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整个世界笼罩在核恐怖之中。⑵美国敌视新中国三点:一是以朝鲜战争为例,美军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并对我进行核讹诈;二是援引毛泽东原话:“美国的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的!”表明中国政府的态度。三是面对严峻形势,中国政府作出发展“两弹理清学习思路把握重点一方面培养学生上网查询、查阅历史资料和报刊等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之学会整合历史学科语言以阐述史实由于篇幅所限,本案具体史实均省略“小男孩日本广岛1949年8月29日苏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成为第二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4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活动目的时间设问:组三派2名代表阐释:课件展示组四派2名代表阐释:师配合展示图片设问:自由答:师展示材料:提问组一一星”的战略决策。当时我们发展“两弹一星”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那么当时能争取到的外援是哪个国家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明两点:一是1957年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苏联援助我发展原子弹、导弹。二是1958年起,中苏交恶,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两弹一星”事业陷入困境。⑶60年代中苏交恶目的: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两弹一星”研制的过程:一是我国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两弹一星”。二是列举两位研制“两弹一星”的学科带头人:三是强调区分两组概念:“两弹一星”与“两弹元勋”里的“两弹”;空间技术概念。(见课件)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两弹一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具体成果是什么呢?成就:⑴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附图片⑵1964年独立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附图片资料⑶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附图片资料“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各有什么影响呢?影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使我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要求学生在深刻感知我国做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是国家安全所需的基础上,领会国际外交的本质了解“两弹一星”精神通过让学生自己谈两位科学家生平及感人事迹,加强了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对学生的感染力,引导他们树立为报效祖国而发奋学习的志向重要概念的区分和了解增加常识积累;把握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952毛泽东会见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5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活动目的时间组二师补充师连接展示材料〈议一议〉课件展示两幅图片:设问师配合展示图片3幅家。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原子弹和导弹成功发射之后,1966年我国开始进行两弹结合飞行试验并获成功,自此,中国有了真正意义的战略核武器。毛泽东高兴地说:“我们搞原子弹、导弹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要感谢赫鲁晓夫,他帮了我们很大的忙,撤走了专家,逼我们走自己的路,应该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使我国既掌握了核技术又掌握了空间技术,尤其是核技术的掌握,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种意见认为: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而原子弹、氢弹等非常可怕的杀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难道不是和我们热爱和平的初衷违背吗?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所耗费的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那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小组讨论(过程略)得出两点结论即可:(不同意)一是研制核武器是中国政府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必须做出的战略部署;二是中国政府掌握核技术后的态度:坚持和平利用核能。我国军转民、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你们搜集的资料,谈谈“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有什么改变?组一代表: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组二代表:1972年2月21日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主动向我们伸出友谊之手,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组三代表:1974年,新中国的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名正言顺地站在国际舞台(六届特别联大)上发表讲话为此,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回忆“两弹一星”时曾深情的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思路考查学生历史规律的演绎能力236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活动目的时间师:课件展示教材〈学思之窗〉展示答案过渡板书引导自由回答〈数家珍〉师配合展示图片拓展延伸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思考: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小组内讨论,整合观点,派代表以条理性阐发(过程略)这段话生动地说明了尖端科技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关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时加强了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在空间技术方面,我国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开始向载人航天领域进军。战略决策载人航天成就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两方面来掌握,首先,中国政府是什么时候做出发展载人航天的战略决策的?这一工程命名为?1992年;“神舟”号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那些成就呢?生一:1999年起,“神舟”飞船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试验。生二: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飞船载着杨利伟升上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生三:2005年10月17日,“神舟6号”飞船载着费俊龙、聂海胜成功升入太空并返回。生四:2008年9月25日,“神舟7号”飞船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成功升入太空,翟志刚是中国进行太空行走的第一人。随着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的成熟,我国开始向深空探测进军。2004年,我国启动了首先对月球合作探究的力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能力关注时事焦点337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活动目的时间承转板书提问快速自由回答课件展示〈辨析题〉进行探测的“嫦娥工程”。目前,我国已发射了两颗嫦娥探测卫星,“嫦娥1号”探测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附图片)。随着“嫦娥2号”发射升空,中国航空航天集团空间技术研究所宣布,2013年我国深空探测的目标是火星。这些的确说明了建国后我们在这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外部的威胁我们发展了原子弹,而内部解决8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同样考验着共产党的智慧。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少人多的国家,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这一农业科研难题又是谁攻克的呢?科研成果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主要贡献1.袁隆平的科研成果是什么?2.为此他获得了什么荣誉?他为什么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荣誉呢?1.杂交水稻——南优2号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要因为他的贡献大:一是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的“第一人”,二是杂交水稻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而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图片一《饥饿的女孩》,阐释杂交水稻用来解决世界性饥饿的措施和意义。图片二《袁隆平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反映他的贡献及高贵品格。1.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杂交水稻。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杂交水稻。2.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说:“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指袁隆平B.他的发明成果是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培养学生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培养学生对次重点问题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历史试题的辨析能力38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活动目的时间承转板书引导学习拓展延伸引导学习巩固练习C.他的发明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D.他的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答案:A;A除此之外,新中国在其他方面的科技成就如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计算机与生物技术。计算机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自力更生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的。关于计算机技术我们从两方面掌握:我国开始研制的时间和主要成就。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突出展示两组图片:《银河I号》和《天河一号》2009年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的“天河一号”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上千万亿次,已超过美国,排在世界首位。新中国在
本文标题: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43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