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实践基础、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从那个时候起,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同中国各族人民的事业、利益和前途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提出和命题的使用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等曾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标志了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使用和论述过程中,又产生了另一个命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总纲中确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刘少奇选集》上卷第335页)。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首先是在学术界逐渐开始重新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提法。党的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文件中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时间要晚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提法在新世纪新阶段逐渐被广泛使用。胡锦涛在多次的讲话中和中央的许多文件中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特别是,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其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实际需要。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的是要按照中国的特点去灵活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二是指在运用的基础上将中国的实践经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炼。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且还包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对于中国本土文化来讲,马克思主义最初也是一种外来文化。历史经验证明,外来文化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它必须和中国的本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融入本土文化发展的潮流中,最终以本土文化的形式存在。否则,外来文化不可能产生大的影响。而中国的本土文化自身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在自己的发展史上,不断吸收着外来文化中那些用得着的东西,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同时又以自身雄厚的文化去影响世界。2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究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般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特殊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现实实际、历史实际、文化实际,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机融合,并且把中国的独创性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它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一个需要长期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不断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伟大的胜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有两个基本特点:一脉相承;与时俱进(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指引前进方向,旗帜指引胜利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自己国家命运的思想武器。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炮火还曾燃烧到我国边境,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人民求翻身、求解放,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过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3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以及再走向新的胜利的比较,才有了比较完整的实践经验,才使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有可能完整、充分和深刻。还应该看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难时刻,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性、复杂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抗日战争不仅在东方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伟大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呼唤着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且必然会在理论上得到反映,惊天动地的抗日战争伟业定会产生出凝结着民族智慧的理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经过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才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萌芽——初步形成——成熟——继续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萌芽从1921年党的成立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被毛泽东称之为“党的幼年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教育了中国共产党人,使党懂得了组织人民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紧紧依靠农民,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正是在斗争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3.毛泽东思想的成熟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以后,中国革命才出现了历史性的重大转折。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ª¡ª毛泽东思想。”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4.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一是指导中国革命大决战的胜利,实现了建立全国政权的伟大目标。二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实现了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三是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进行了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苦探索。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概念,有着明确的含义。第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第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第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这个科学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决议,它在以下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在概括了以上六个方面的理论贡献之后,进而把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称之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并把它具体展开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提出了任务,开辟了道路2、形成了体系,增添了内容3、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1、指引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成功开辟2、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3、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4毛泽东思想中所倡导的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远大理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奋斗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不依附于人、不怕鬼、不信邪的精神状态,等等。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原创性性的贡献,它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如果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深刻的认识。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也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问题上,出现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认为凡是毛泽东作出的一切决策、指示,都必须坚决维护、始终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全面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
本文标题: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4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