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02讲乔清举《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
1第202讲:乔清举《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2012-12-04日期:2012年11月24日时间:15:00—17:30地点:珠海市图书馆主题:《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主讲人:乔清举主持人:求知鉴赏,交流分享。各位现场的观众大家下午好,欢迎光临珠海文化大讲堂,我是今天的主持人严燕。很高兴在周末与各位共同聆听智慧的声音,探求真理的光芒。说起今天这个大讲堂要所关注的话题呢,有两个关键词,分别是生态文明,第二个关键词则是儒家文化。相信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儒家文化相对而言,会比较熟悉一些,毕竟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程发展中,儒家学术一直以来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在这期间,不断地得到传承和继承。在中国文化深层观念当中也留有儒家文化深深的烙印,而生态文明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当生态文明遇上了儒家文化,这两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就今天这个非常新颖的话题,今天非常荣幸地请到乔清举先生,为我们阐述儒家生态哲学。乔教授将从“天人合一”这一根本原则出发,从宗教、道德、政令三个纬度来向我们来展示儒家传统文化当中,所蕴含的对于自然的生态性认识和保护的智慧。也相信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对于今天生态文明建设值得学习一些内容。下面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主讲人的简历。乔清举教授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兼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哲学学会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天津市国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系统学会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社会科学工作者联谊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接下来就请乔清举教授,为我们带来《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有请。乔清举:珠海的各位朋友,非常高兴能有机会来珠海和大家一起分享关于传统文化里一2些有智慧性的洞见。我对珠海其实不陌生,我跟珠海应该说是很熟悉。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我多次来过珠海,当时梁广大同志任书记,后来是黄龙云同志任书记市长那个时候来过多次,对珠海发展印象非常深。当时我们来调研的时候,听到的规划比如说港珠澳大桥当时还是一个规划,现在已经快通车了。关于珠海的发展,我的印象当中,90年代的时候,珠海的规划一直有一个特点:不怎么发展小规模有污染性的企业,它一直比较注重环境的保护。这是珠海的特点,跟广东其他城市像中山、东莞确实不太一样。昨天我过来以后,感觉珠海的这种特点保持得挺好的。这么多年了,可能在经济发展GDP这方面,可能跟其他的地方相比之下,会有一些逊色或者遗憾等等。但是我感觉发展经济总体上还是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自然环境保护好的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质量。珠海的特点比较符合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正好是这一次十八大提出重要理念。从十七大以后、四届六中全会以后,就开始提生态文明。一、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有这么几个很核心的提法,一个是五位一体,它处于整体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总体发展五位一体布局之中。同时他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应该说这些提法比过去提得更高了。过去90年代的时候,我们知道一些关于政治提法的变迁,90年代会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后来又加上政治文明等等,经过这几年总体上形成了全新的理念。这里面就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这五位一体的布局,过去没有这么讲。这个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另外也提到一些新的观念,比如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等等。什么是生态文明?报告里面也没有具体下一个定义,我想就我自己的了解,先这个问题做一个说明。什么是“永续发展”?我想平常要了解的话,什么是“永续发展”,就是今年能发展,明年、后年也能发展,这就是永续发展。这是通常的想法,这个想法是否对,有这方面的含义。但是主要含义不是这个意思,它主要含义是一个可支撑性。为了做这次讲座,我特意看看了百度上对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它说可持续发展是注重长远经济增长的模式。这个定义我感觉还没有抓住核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它是一个可支撑,可支撑才是它的核心,可支撑可承受。这个英语单词里可持续Sustainable不是讲连续,它是支撑。单词本意的就是支撑。我们了解这个可持续发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的。这种持续是支撑一种结果,如果没有这种支撑作为前提,就谈不上持续。如果说仅仅是强调持续连续,可能就把支撑很核心地观念给忘掉了。永续发展也是过去少用的词,实际上台湾翻译的词,在台湾叫永续发展。前几天台湾一个学者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讲起这个误解。他就说台湾为了强调想让大家把可永续和连续区分起来,把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区分开来,特别强调用了一个新词就是永续3发展。两岸文化交流已经达到一个比较高一种程度了。我们也吸收台湾翻译的词。二、什么是生态?什么是生态文明?我想这几个概念说起。首先什么是生态?我们要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这几个概念。什么生态?这个词形成得比较晚,这个词是1866年德国一个学者创造的一个词,他用两个希腊词,一个是“生物”,一个是“家”,就是生物之家这样的概念。他创立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他就想把人类这种视野,我们讲到生态的时候,讲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强调人和自然,对生态的概念跳出这个范围,他光指人与自然是一种关系,自然本身还有内部的构造等等。他这个概念就比我们过去常讲的环境要深入得多。讲到“环境”这个词,基本上围绕外部的世界这个是环境。这个世界可以分为物理、自然的世界和社会的世界。我们讲“环境”这个概念的时候,他这个含义有一个什么问题呢?他这个概念有一个人类中心主义的问题。这是一个新词。人类中心主义是什么呢?怎么去理解它呢?比如说到儿童的时候,儿童比较自我中心不会考虑到周围大人或者其他,人类中心主义就是指人类在处理跟自然关系的时间这么一种状态。你仅仅从你的存在你的需要、你的目标去出发去考虑问题,而不考虑自然本身的问题。这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使用“环境”这个词天然就有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环境围绕着人,才会有环境,不以人为中心不会存在这个概念。“环境”这个概念跟“生态”概念相比,环境不如生态概念比较深入。《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它是这么讲,研究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研究生物间以及生物彼此间这种交互关系,这么一门科学。生态学是一种生态科学,在它里边比较关键的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这个也很容易理解。我们靠海,指的是海洋,海水是一种状态,跟海水相关的海里的生物,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比如说一条河流,珠江周围的环境、湿地、绿化等等,河流里的水生物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学包含生态系统的概念。还有一个常用的自然。“自然”这个词,生态也好、环境也好,从广泛的意义上讲,生态也好、环境也好都是自然。但是在自然的原出意义上跟我们现在理解的不同。我们讲两种理解,一种古代古希腊中,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理解,古希腊的人距今已经有2千年。那么他的理解是什么呢?他认为自然是不断生长不断增长的,自然本性就是一个词不断生长。每一个事物有自己形成成熟的过程发展的过程,自然就是一个事物,从一个初始状态向成熟发展的过程,就是自然。咱们中国自然这个词出现得很早,是《老子》“人法地,地法人,天法道,道法自然”第十二五章的话。这个话在道家哲学里非常核心的,道法自然,这个自然是什么意思呢?道之尊,德之贵,道和德都是很尊贵的,道是一个超越的客观一个东西。德是事物获得了道,包括人万物获得道的部分。成为道一部分,那个时候就是“德”。道德之尊贵,尊贵没有什么可以命令它。所以它常常是自然的,这个自然是什么意思,就是自己而然,自己来发展的。我们讲道家的时候,常常会讲到无为,不作为,不是现在消极意义上的,你4不要干涉自然,不要随意地介入随意地干涉自然,这是自然的概念。我们刚才从广义上讲,生态和环境把局限性了解以后,从广义上讲,生态、环境也好,都可以讲“自然”。我们讲生态文明基本含义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里面我们讲生态文明的时候,要理解可以更加深入,“生态”这个词有两个含义。这两个含义是什么呢,一个是事实的含义、一个是价值的含义。事实的话,山、水、自然界存在的事物,今天出去一会儿又回来了,这都是一种事实。存在的事情对你对人类有什么启发意义?有什么引导意义?你应该是什么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价值。我们讲生态的时候,一方面讲到以科学自然为基础,这个生态显然就是一个事实。但是讲到生态的时候,不是指那种污染、破坏的状态,是天然比较和谐、比较优美的这种状态。当我们用生态文明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它这种价值意义。应该达到那种和谐状态那才叫生态,这才是生态文明,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讲生态文明,它是有一种价值引导意义,引导人们努力去达到这么一种和谐状态,这么一种意义。有这几个概念以后,讲生态文明就比较好理解。生态文明是人和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的方式,或者是文明阶段。人与自然,通常会讲人与自然要和谐。和谐当然是一个核心,但是自然也在发展,人类也在发展,你的这个发展和自然的发展能够和谐地共存、共生,我想这个是讲生态文明要深化深入地理解的一个应有含义。这个生态文明把它放到人类发展历史上,怎么去看,比如说发展到现在,对过去一种纠正,提出一种纠正的措施,还是说它代表了人类存在一种新的阶段。这个问题前几天17号18号,环保部搞了一个生态文明小型沙龙,有10、20个人在那里大家讨论很长时间。最后大部分学者,包括参加会议的领导,大部分学者领导都觉得,恐怕要提高对它认识,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文明阶段去理解,可能更为适合。这是怎么说?我们讲人类存在,我想有三种存在,可能还会有第四种。这三种存在,第一首先存在于自己的心灵之中。每个人对自己有自我评价,自我期许,这是你存在于人生于世的一个标志和尺度。那么你存在于社会这也很显然,我们讲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都很容易理解,我们还讲你存在于自然,人类存在于自然。当然如果是信教的朋友,他觉得是存在与上帝的恩准之间,它还有另外的尺度。那么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比如原始时期,人类刚刚产生出来的时候,刚刚进化出来的时候,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采集渔猎阶段、农业阶段、工业阶段,到工业阶段人基本上是一种征服的关系。这些阶段过后,尤其是工业阶段过后,我们感觉经过工业革命到现在以后有350年的历程,经过这个阶段之后我们感觉人类的存在,恐怕要改变一下过去征服自然掠夺的关系。从这种角度来讲,这种生态的关系、生态的存在才是人类应该的存在状态,它更具有生命力,它这种生命力超越各种意识形态。它应该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一种贡献。我们中国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我们看历史的话以后会讲到,中国人对人类文明已经有很大贡献,到新的阶段我们可以对人类存在作出新的一种贡献。这是关于什么是生态文明,怎么去理解这个生态文明。下面我再讲一下5三、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其思想根源。讲到当前面临的生态危机我就不用太多的时间,因为大家都比较熟悉,耳熟能详。比如说温室效应造成海平面的上升,两极的冰川熔化海平面上升,有些国家已经消失了。图瓦卢这个国家平均海拔只有1.5米,一个大浪过来就把这个国家给盖住了,从2001年的时候,这个国家已经宣布放弃自己的祖国了,这个国家面积不大在新西兰南4000海里的地方,图瓦卢已经不存在了。马尔代夫在中国是一个旅游热点的地区,在地图是很窄一条。这几年马尔代夫最高的地方很矮也面临着危机,按现在的速度用不了多少年,它也要宣布放弃自己的祖国。这是海平面上升,还有森林锐减,气候失衡、水旱频繁发生而且快速转换,这个是针对中国来讲。前年云南、贵州一下子就旱了半年,过了快一年了,我印象非常好,结果两三天没有电视,结果一看就要抗涝了。这个事情给我的印象非常深,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自然的承受力极弱,不下雨就干旱,一下雨就洪涝。这个东西在北方就特别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到西北、陕西、甘肃很多地方都是黄土高原,黄土几十米全是土,树、河流都没有的。平时都干旱的,如果是夏季,暴雨一过来,因为无法吸水,一下雨就变成涝了。但是发生在南方,云南和贵州我们就觉得很不可思议。后来我看到一个外国人拍的卫星航拍,拍的是云南,图片是褐红色的,我一看,褐红色就表示土地是裸露的没有森林的。后来我问云南的朋友,到底
本文标题:第202讲乔清举《生态文明与儒家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49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