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湖南省的城市地名为何很多都喜欢带上“阳”字
画幅漫画标题叫:自从手里有了这把好剪子(绝不是讽刺裁缝).漫画讽刺市政公司自从有了马路切割机后,动不动就把好好的马路开膛破肚了.今天横着铰,明天竖着铰,把个马路裁的补丁摞补丁.我更贴几个谜语吧。1.银河渡口(天上的码头——天津)2.两个胖子在一起(肥合——合肥“倒卷帘”)3.双喜临门(双——重,喜——庆,重庆)4.船出长江口(就上了东海——上海)5.风平浪静(没有波浪——宁波)海中绿洲(洲是岛屿,绿是青——青岛)江淮河汉(四条河,河川——四川)被开垦的处女地(开封)大家都笑你(大家都——齐齐,笑哈哈,你——尔,齐齐哈尔)全面整顿(大整顿——大理)万紫千红(各种颜色——百色)巍巍壮观(壮观——广大,广州)水路要塞(海口)1、狗急跳墙2、草木皆兵3、画蛇添足4、朝三暮四5、开门见山6、鸦雀无声7、衣食父母8、鱼目混珠9、九牛二虎湖南省的城市地名为何很多都喜欢带上“阳”字?如邵阳,衡阳、浏阳等等。沈阳衡阳辽阳阜阳双阳漂阳耒阳荣阳资阳朝阳蒲阳溧阳密阳来阳咸阳洛阳锦阳绵阳汇阳枣阳邵阳光阳(韩国)成阳威阳德阳南阳安阳绵阳沈阳濮阳洛阳咸阳莱阳衡阳泌阳沁阳洛阳、南阳、襄阳、山阳、岳阳、淮阳、安阳、庆阳、辽阳、阳泉、阳新等中国的地名还有带“州”的挺多.尾字为州的中国地名:福州,泉州,漳州,广州,郑州,徐州,沧州,兰州,宜州,贺州,琼州,柳州,雷州,惠州,郴州,永州,荆州,兖州,孟州,莱州,霸州,涿州郑州、杭州、苏州。潮州、滨州、池州、随州、毫州、锦州、德州、福州、广州、荆州、朔州、漳州、台州、滕州。扬州株洲常州湖州梧州,香港的长洲。庐洲~沧州~徐州~柳州江苏:徐州-扬州-泰州-常州-苏州安徽:亳州-宿州-滁州-宣州-池州浙江:湖州-杭州-衢州-温州-台州这是华东三省的,只精确到地级市。其他的太多了,估计这个版面上都放不下。山南为阳,水北为阳例如衡阳(在衡山之南),城市大多有一条“母亲河”,城市的中心位于母亲河的北边,就叫“阳”。中国四大粮仓分别叫什么徐州广运仓属于明代四大漕运粮仓之一明代四大漕运粮仓分别是淮安的丰济、徐州的广运仓、德州的德州仓、临清的临清仓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定都南京,并派兵北征,攻占大都,改名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升北平为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此后东南区的粮食由运河输入京师供官、军食用。由于淮安、徐州、德州、临清水路畅达,故漕粮先集中于这四个地方,然后漕运北京。淮安、徐州、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后人誉为“明代四大漕运粮仓”。1.淮安:得名于南宋,寄托着淮地安定的希望。自邗沟开凿和拓宽后,淮安是运河入淮的重要口岸,历代漕运必经的咽喉要地。明主管漕运总督就专驻在这里。2.徐州:大运河的重要口岸,从河南向东流的汴水和从东向南流的泗水交汇于此。自前5世纪至16世纪,这里是江淮通向中原的必经之地。明时,经徐州驶往京城北京的漕船每年1.2万多艘,漕粮达400万担。3.德州:湖泊众多,有“湖城”之称,明代德州是“水陆四达”的交通要冲,也是大运河上的重要口岸。4.临清:位于山东运河和南运河汇合处,为“南北交汇咽喉之地”,皇家规定,江苏、安徽等地民运粮220万担集中于临清仓,再由官军接运到北京。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地名渊源解释,也叫地名语源,是指地名得名的由来和它的含义。在我们中国,一般情况下是指汉语地名的由来及其含义;若系少数民族语地名则指其所属语种,并说明其含义。古今中外,地名学一直以地名渊源解释为主要内容。美、英、法、俄、日是世界上走在地名学研究前列的五个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出版的地名学著作非常丰富,而研究地名由来或追溯地名语源成为地名学研究的主流。其代表性著作,美国有H.盖内特著《美国地名由来指南》、G.R.斯德瓦特著《名称:美国地名命名的历史诠释》'、布莱基著《地名由来辞典》等,英国有E.埃克沃尔著《英国地名语源辞典》、P.H.李内伊著《英语(国)地名的由来》等,法国有A.多札著《地名的由来及其演变》、《法国地名语源辞典》,俄罗斯有A.φ.奥尔洛夫著《苏联和西欧河流、城市、部落与地区名称的由来》等,日本有阿部完堂《日本州名解》(1852年)、山中襄太《地名语源词典》(1979年)、牧英夫《世界地名的语源》(1979年)、吉田茂树《地名的由来》(1979年)和《日本地名语源事典》(1981年)、楠原佑介《古代地名语源事典》(1981年)、沟手理太郎《市町村名语源辞典》(1997年)、丹羽基二《地名的语源和谜》(1997年)等。在中国历史上,从《汉书·地理志》到《大清一统志》,传统的地名学一直以地名渊源解释为核心内容;反过来说,地名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以一定数量的地名渊源解释为基础。地名渊源解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发展至清代的全盛局面,经历超百、超千、超万三个阶段。第一节超百阶段三国鼎立以前,我国的地名渊源解释尚不丰富。从先秦时零星的地名渊源解释到东汉末年应劭的地名渊源解释达到168处,中国地名学走过了地名渊源解释从零到超过一百的历程。先秦时期的地名渊源解释大多是自发的,也是不成系统的,但犹如江河源头散乱的涓涓细流一样,是传统地名学的发达之源。甲骨文、金文中的地名目前尚未发现有渊源解释者,但先秦文献有这方面的记载,如:《公羊传》桓公九年:“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其意是说,被周天子选为都城的地方必须以“众多”、“弘大”之类的词语来形容才行,也表示首都规模的恢廓广大和人口众多,所以才叫“京师”。这就开了地名渊源解释的先河。生活时代比屈原稍晚的唐勒,著有《奏土论》,该书虽早已佚失,仅存的一条佚文却是解释地名渊源的:楚国方城又名万城,他说:“我是楚也,世霸南土,自越以至叶,垂弘境万里,故号曰‘万城’也”。上蔡县本系蔡国,周武王克殷,封其弟叔度于蔡。据成书于战国末年的《世本》载:“上蔡也,九江有下蔡,故称上”。尽管这些地名的渊源解释有的已相当透彻,但毕竟都是零星的。一部书中最多也只有两三处,像《尚书·禹贡》、《山海经》这样的地理著作中连一处地名渊源解释也没有。从西汉开始,地名渊源解释逐渐多了起来。例如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齐所以为齐,以天齐(渊)也”,指出了齐国得名的由来。《史记·赵世家》载:赵襄子即位后,派兵击杀代王并吞其土,又派人迎还其姐代王夫人,代王夫人行至半路山区,哭道:“代国已亡,代王已死,我还能到哪儿去啊?”结果,她摩笄(一种金属头饰)于山石而自杀。代人很怜悯她,遂把此山称作“摩笄之山”。到了东汉时期,诞生了中国地名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内容的《汉书·地理志》;应劭的168处地名渊源解释大大丰富了《汉书·地理志》)的地名学内容,开创了我国地名渊源研究之风。《汉书·地理志》不仅叙述了公元2年时西汉王朝103个郡国及其下辖1587个县级政区的名称和地理沿革,还介绍了175座山名和361个陂泽湖池名称,其记载地名超过4500处,很多汉代以前古文献所记载的地名赖此才得以知其所在,正如清儒王先谦所说的那样:“班志地理,存前古之轨迹,立来史之准绳,兼详水道源流,使后人水地相资以求往迹,可谓功存千古者也”。《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系统地解释地名渊源的文献。据笔者初步统计,《汉书·地理志》对六十处地名作了渊源解释,成为我国地名学研究的开端,如表2-1所示:表2-1《汉书·地理志》的地名渊源解释类别地名渊源解释隶属以故国为名潞共温密南燕许项南顿随邓舒萧向郯缯徐吴无终肥累莒陈任城彭城傅阳六蓼故潞子国故国故国,己姓。故国南燕国,姞姓,黄帝后。故国,姜姓,四岳后。故国故顿子国,姬姓。故国故国故国故萧叔国故国故国,少昊后,盈姓。故国,禹后。故国,盈姓。故国,周太伯所邑。故无终子国故肥子国故国,盈姓。故国,舜后。故任国,太昊后故彭祖国故逼阳国。颜师古注:逼音福。故国,皋繇后。故国,皋繇后。上党郡河内郡河内郡河南郡东郡颖川郡汝南郡汝南郡南阳郡南阳郡庐江郡沛郡沛郡东海郡东海郡临淮郡会稽郡右北平郡真定国城阳国淮阳国东平国楚国楚国六安国六安国以旧邑为名郑叶郢班氏虢周宣王弟郑桓公邑楚叶公邑楚别邑,故郢。秦地图书班氏虢宫,秦宣太后起也京兆尹南阳郡南郡代郡右扶风以山水为名彭泽雒滇池叶榆沮羌道居延柳城吞列阳城鬲《禹贡》:彭蠡泽在西章山,雒水所出滇池泽在西北叶榆泽在东不狼山,水所出沮水出东狼谷羌水出塞外居延泽在东北参柳水北入海分黎山,列水所出。阳城山,洧水所出。平当以为鬲津豫章郡广汉郡益州郡益州郡牂柯郡武都郡陇西郡张掖郡辽西郡乐浪郡颍川郡平原郡以方位为名因山得名华阴汧山阳蒙阴山阴太华山在南吴山在西,古文以为汧山东太行山在西北《禹贡》:蒙山在西南会稽山在南京兆尹右扶风河内郡泰山郡会稽郡因水得名杜阳晋阳汾阳荡阴鄱阳旬阳泾阳杜水南入渭晋水所出北山,汾水所出。荡水东至内黄泽鄱水西入湖汉北山,旬水所出。《禹贡》:泾水所出,东南至阳陵入渭。右扶风太原郡太原郡河内郡豫章郡汉中郡安定郡人物地名霸水新蔡长子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蔡平侯自蔡徙此周史:辛甲所封京兆尹南陵县汝南郡上党郡物产地名蓝田山出美玉京兆尹部族地名陆浑春秋迁陆浑戎于此弘农郡由上表可知,以故国为名是《汉书·地理志》地名渊源解释最多的一类(26处),表明地名的继承性是相当明显的;以山水为名类中,仅“阳城”一处表示山,其余十一处均表示水,以方位为名类全都由山、水的相对位置而命名的,其中因山得名仅五处,因水得名却有七处,这些事实均表明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我们先民对水的依赖比山更为强烈。《汉书》中除《地理志》之外,别的篇章也有地名渊源解释的内容。《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东巡,来到左邑桐乡,听到攻下南越国都的好消息,遂将桐乡改置为闻喜县;次年,武帝巡游至汲县新中乡,臣下汇报说已捕斩南越国丞相吕嘉,于是把新中乡改置为获嘉县。这就是今天山西闻喜县和河南获嘉县县名的由来。《汉书·地理志》以后,地名学研究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大量涌现,仅东汉时期对地名渊源的研究即不乏其人,其中著名的有圈称、应劭等人。圈称字幼举,东汉末年陈留郡(郡治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后汉书》无传。《隋书·经籍志》著录《陈留耆旧传》二卷,汉议郎圈称撰;又《元和姓纂》卷二引录圈称撰《陈留风俗传》。可惜此二传早已亡佚,亦向无辑本。好在郦道元《水经注》等书中有它的佚文,共凡四十余条,涉及的地域虽仅有东汉陈留一郡之地,但其中不乏地名渊源的解释。比如长垣县(今河南长垣县),《水经·济水注二》引《陈留风俗传》:“县有防垣,故县氏之”;浚仪县(今河南开封市),《水经·渠水注》:“《陈留风俗传》曰:‘县北有浚水,像而仪之,故曰浚仪’”;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水经·渠水注》:“圈称云:“尉氏,郑国之东鄙弊狱官名也,郑大夫尉氏之邑”;襄邑县(今河南睢县),《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圈称云:襄邑宋地,本承匡襄陵乡也,宋襄公所葬,故曰襄陵;秦始皇以承匡卑湿,故徙县于襄陵,谓之襄邑”;雍丘县(今南杞县),《水经·睢水注》:“圈称曰:县有五陵之名,故以氏县矣”;己吾县(今睢县东南),《水经·阴沟水注》:“《陈留风俗传》曰:县,故宋也,以成、哀之世户至八九千,冠带之徒求置县矣。永元十一年陈王削地,以大棘乡、直阳乡十二年自鄢隶之,命以嘉名曰‘己吾’,犹有陈楚之俗焉”;酸枣县(今河南延津县西南),《水经·济水注二》:“圈称曰:昔天子建国名都,或以令名,或以山林,故豫章以树氏郡,酸枣以枣名邦,故曰酸枣也”;扶沟县(今河南扶沟县东北),《太平寰宇记》卷二开封府扶沟县:“《陈留风俗传》云:‘小扶亭有洧水之沟,因以名县”;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之圉镇),《太平寰宇记》卷一开封府雍丘县下“圉城”条:“《风俗传》云:旧陈地,苦楚之难修,干戈于境,以虞其患,故曰圉”;考城县(今河南民权县东),《水经·水注》引《陈留风俗传》:“章帝东巡过县,诏曰:‘陈留菑县,其名不善,高祖鄙柏人之邑,世宗休闻喜而显获嘉应,亨吉元符,嘉皇灵之顾,赐越有光,列考武皇,其改菑县曰考城”。可见,圈称《陈留风俗传》今存佚文,已解释了十个县名的
本文标题:湖南省的城市地名为何很多都喜欢带上“阳”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70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