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四校联考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四校联考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分)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等元素,对该化合物功能的叙述肯定错误的是()A.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命活动B.帮助人体抵御病毒的侵害C.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D.完成主动运输的直接能源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如胶原蛋白、肌球蛋白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运输作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等信息传递作用受体蛋白调节作用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等免疫作用抗体解答:解:该化合物含C、H、O、N、S元素,说明该化合物可能是蛋白质.A、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命活动是糖蛋白的功能,糖蛋白可用于细胞间的相互识别,A正确;B、在机体中帮助人体抵御病毒的侵害的物质是抗体,抗体是蛋白质,可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正确;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用于基因工程获得黏性末端的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该酶是蛋白质,C正确;D、完成主动运输的直接能源是ATP,不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2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图为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结构图B.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细胞液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该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是⑤、⑥、⑨和⑩D.该细胞可能取自茎尖分生区或根尖成熟区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电子显微镜;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分析图解: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液泡、④是细胞核、⑤是叶绿体、⑥是内质网、⑦是核糖体、⑧是高尔基体、⑨是线粒体、⑩是细胞质基质.由于图中能够看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故为电镜下看到的亚显微结构.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解答:解:A、该图是细胞的亚显微模式图,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A错误;B、该细胞有大液泡,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大于③内细胞液浓度时,可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B正确;C、该细胞能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对应⑩、⑨和⑤,C错误;D、此细胞有叶绿体,不可能是根尖细胞,并且分生区细胞没有大液泡,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明确虽然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细胞器,但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中均具有该细胞器;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才具有大液泡,而叶绿体分布在叶肉细胞和幼茎的皮层细胞中.3.(2分)(2010•合肥一模)如图是细胞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下列对其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1是指细胞膜B.图中9是指叶绿体内膜C.图中12是指线粒体外膜D.图中8是指内质网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分析题图: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其中细胞器膜包括线粒体膜、叶绿体膜、内置网膜、高尔基体膜、液泡膜和溶酶体膜.所以图中1是核膜、2是细胞器膜、3是细胞膜、4是叶绿体膜、5是线粒体膜、6是内置网膜、7是囊泡、8是高尔基体膜、9是类囊体膜、11是线粒体内膜、12是线粒体外膜.解答:解:A、图中1是指核膜,A错误;B、9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属于类囊体膜,B错误;C、线粒体具有双层膜,其中11能合成ATP,属于内膜,则12为线粒体外面,C正确;D、8是指高尔基体膜,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图,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名称,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易错点是B选项,要求考生明确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4.(2分)(2013•济宁二模)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下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若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可以滴1﹣2滴50%盐酸洗去浮色B.酒精在重铬酸钾的作用下由橙色变成灰绿色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渗透出细胞所致D.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蓝绿色色带最宽,可判断叶绿素a含量最多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检测脂肪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是在滤纸条上从上至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而色素的分离原理就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扩散速度越快;滤纸条上呈现四条颜色、宽度不同的色素带,含量最多的色素为叶绿素a,含量最少的为胡萝卜素.解答:解:A、在脂肪鉴定的实验中,先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再滴1﹣2滴50%酒精洗去浮色,然后制成装片,最后观察;故A错误.B、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使得重铬酸钾的由橙色变成灰绿色;故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细胞吸水,使得细胞液浓度降低;故C错误.D、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蓝绿色色带最宽,说明叶绿素a含量最多;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5.(2分)在其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在光照和黑暗条件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结果如下表所示:温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3.00黑暗中释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下列对该表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与5℃条件下积累的有机物相等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图中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中放出CO2的量代表的是有机物的消耗量,也代表呼吸作用强度.解答:解:A、从表中看不出来在连续光照的情况下,该植物在0℃条件下不能生长,A错误;B、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点,故最适温度为25℃,B错误;C、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的温度应该为净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速率的差值最大,即20℃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C错误;D、同理,每天光照与黑暗时间相等,在恒温条件下,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对值是0.5,5℃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相对值是0.5,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了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关系,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分析表格的能力.在读表时,确定第一行值为净光合速率,第二行值为呼吸速率,并且一天中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净光合作用量﹣夜间呼吸消耗量.6.(2分)如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甲图为盛夏某一晴天,乙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OA的绝对值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均大大减少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和HI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G时C0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DE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略有下降.乙图中AB和FG表示只进行呼吸作用,C、E时C02的吸收和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当.解答:解:A、G点光合强度=呼吸强度,以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故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A正确;B、有机物总积累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呼吸强度,B正确;C、甲图DE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略有下降,三碳化合物来源减少,去路未变,含量减少,乙图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合速率减弱,三碳化合物来源不变,去路降低,含量会升高,C错误;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相关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7.(2分)(2013•浦东新区一模)如图图中的甲图表示植物的淀粉酶与人的淀粉酶活性受pH影响的情况,乙图表示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pH=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②人的淀粉酶活性随PH值的降低而渐渐升高③乙图中,适宜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④乙图中,无法确认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分析图甲:植物淀粉酶和人体内淀粉酶均受PH影响,且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5,而人体内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4;在最适PH之前,淀粉酶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超过最适PH后,淀粉酶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分析乙图: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均受温度影响,其中B酶的最适温度约为25℃,A酶和C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在升高,不能确定A酶和C酶的最适温度.解答:解:①、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5,所以pH=5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故①正确;②、低于最适PH值时,人的淀粉酶活性随PH值的升高而渐渐升高;超过最适PH后,淀粉酶活性随着PH的升高而减小,故②错误;③、乙图中,适宜温度范围最窄的酶是B,故③错误;④、乙图中,C酶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还在升高,所以由乙图无法确认C酶活性的最适温度,故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分析曲线图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8.(2分)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不能得出的推断是()A.Ⅰ时期一定发生DNA复制B.Ⅱ时期可出现四分体C.细胞周期开始于aD.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细胞处于Ⅱ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图形可知:图示为细胞周期,其中Ⅰ表示分裂间期,时间较长;Ⅱ表示分裂期,时间较短.解答:解:A、图中Ⅰ表示分裂间期,应该发生DNA的复制,A正确;B、Ⅱ表示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而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B错误;C、细胞周期开始于a,C正确;D、Ⅱ表示分裂期,其中后期染色体组数目最多,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判断
本文标题: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四校联考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72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