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习题
试卷第1页,总25页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习题1、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我国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读图,回答1~3题。1.甲、乙、丙图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搭配正确的是()A.甲图是东部经济地带B.乙图是西部经济地带C.丙图是中部经济地带D.丙图是东部经济地带2.由图可知()A.甲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第二、三产业的产值比重较乙、丙高B.甲、乙、丙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因为它们的产业结构比重相差不大C.丙的产业结构优于乙D.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越大3.下列关于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东部城市化水平不如中、西部高②东部工业化水平高于中、西部③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低④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交通通达度高于中、东部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图9-1-6为区域产业结构图,图中①②③表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图9-1-61.①阶段的基本特征是()A.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试卷第2页,总25页C.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D.三大产业比重相等2.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3、读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图M3-14),完成1~2题。图M3-141.在a、b、c三条曲线中,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的分别是()A.a和bB.b和cC.c和aD.c和b2.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例情况看,下列与阶段Ⅳ最相符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越南4、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油气资源丰富。据此回答1~3题。1.该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2.西部大开发首先要()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D.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3.图M2-12是“某丘陵公路分布图”,一场大雪之后,李先生乘车从甲镇到乙镇,沿途公路上都撒了盐,但李先生发现AB段撒盐特别多,其原因是()图M2-12试卷第3页,总25页①撒盐可加速雪的融化,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②这里公路与等高线夹角较大,坡度较陡③盐本身可增大摩擦系数④该路段路面破坏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5、图M1-16示意甲、乙是两个不同的地域空间,读图回答1~2题。图M1-161.若甲是我国东部经济带,乙是中西部地区,沿箭头方向在区间调配的是()A.水源B.能源C.资源D.资金2.若甲、乙表示的是我国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称之为()A.东煤西运B.东气西输C.北煤南运D.南气北输6、下图是依据某一自然要素划分的中国区划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区域的划分依据可能为()A.地形B.热量C.植被D.水分2.能较好地体现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Ⅰ→Ⅱ→ⅢB.Ⅱ→Ⅶ→ⅧC.Ⅲ→Ⅳ→ⅥD.Ⅶ→Ⅷ→Ⅵ7、有些区域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1~2题。试卷第4页,总25页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2.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B.B—C—AC.C—A—BD.B—A—C8、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1~2题。1.该流域新垦区()A.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C.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D.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2.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A.面状与点状B.线状与岛状C.点状与岛状D.点状与面状9、下图是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试卷第5页,总25页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积温的多少B.年降水量的多少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2.图中的四大区域()A.属于均质区B.内部某些特征并不一致C.属于功能区D.区域之间的界线非常明显10、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下图是北京市的2001~2012年三次产业贡献率统计图。完成下题。下列有关北京市三次产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对北京市GDP没有贡献B.第二产业发展波动较大C.第三产业对北京市GDP拉动明显D.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11、2012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展格局,其中,四轴是沿陇海发展轴、沿京广发展轴、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读“一核四轴两带”示意图,回答1~2题。试卷第6页,总25页1.中原经济区所在区域目前处在()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高水平的均衡发展阶段2.为了抓住机遇,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A.全力发展大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把该地区建成世界级的城市群B.利用其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化学工业及海产品工业C.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吸引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D.充分利用区域煤、铁、石油资源,大力发展煤炭、钢铁及石化工业12、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图,完成小题。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自然因素指标的是()A.气候B.地形C.洋流D.植被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C.水土流失严重D.自然资源不足13、读下表,完成第1~3题。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东部中部西部全国1991年2000年1991年2000年1991年2000年1991年2000年种植59.7351.966.457.565.9662.963.1355.6试卷第7页,总25页业(%)林业(%)4.23.54.893.94.644.14.513.8牧业(%)26.2827.025.5132.728.3531.226.4329.7渔业(%)9.7917.63.25.91.051.85.9310.91.表中三个地带,农业构成差异最大的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和林业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D.种植业和渔业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都在下降的是()A.种植业和林业B.林业和牧业C.渔业和牧业D.种植业和渔业3.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14、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据此完成第1~2题。1.两地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是()A.太湖平原土地减少,吐鲁番盆地劳动力不足B.太湖平原土壤贫瘠,吐鲁番盆地土壤矿物质缺乏C.太湖平原土地租金过高,吐鲁番盆地距离市场过远D.太湖平原气象灾害多发,吐鲁番盆地过于干燥2.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分别是()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绿洲农业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意灌溉农业的发展15、读图,完成第1~2题。试卷第8页,总25页1.关于两图所示景观所在地区的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①两地农业发展多取决于灌溉水源②两地多为粉沙性土壤③两地水土流失都很严重④两地皆全年少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2.下列关于图中两地生产、生活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乙图所示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②两地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③乙图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④出现乙图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16、下图中的甲、乙两地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完成第1~2题。1.结合两地的资源特点判断,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A.甲地区主要开发塔里木河的水资源,乙地区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B.甲地区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区主要开发长江的水能资源C.甲地区主要开发石油、天然气,乙地区主要开发核能D.甲地区主要开发煤炭资源,乙地区主要开发核能2.有关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乙地区到甲地区植被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甲地区的荒漠化非常严重,主要防治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大量植树造林C.乙地区有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该岛在未来可能与长江口北岸相连D.甲地区由于降水少而干旱,乙地区因为用水量大和水污染而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17、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3题。材料一:我国两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表”。地区耕地林地草地宜农荒地其他黄淮海平原56.14%12.15%8.08%3.18%20.45%黑龙江垦区37.37%14.41%6.23%30.67%11.32%试卷第9页,总25页材料二:我国贵州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8年自然和人文状况统计表。年份耕地面积(千米2)森林覆盖率(%)年降水量(毫米)雨季地表径流(亿米3)水土流失面积(千米2)粮食总产量(万吨)人口(万)196140036.7913697.1319.621.5200852120.4610878.26811.940.11.从材料一表中可以直接看出,与黄淮海平原相比,黑龙江垦区的农业资源优势包括()①土地利用程度高②耕地后备资源充足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④林地所占比例高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由材料二可知,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单位面积上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更大,原因可能是()①降水量大②土质疏松③土层浅薄④人口密度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贵州某山区县与黑龙江垦区相比,水土流失问题更严重,原因主要是()A.降水量过大,森林覆盖率低B.平原面积小,宜农荒地少,坡地开垦多C.以红壤为主,肥力低D.耕地利用频率过高18、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完成第1~2题。1.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2.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19、下图示意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读图完成1~2题。试卷第10页,总25页1.关于t2时刻各区域发展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1进入快速发展阶段B.区域2处于发展后期阶段C.区域3进入起步阶段D.图示三区域所处发展阶段相同2.若该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B.现阶段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应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C.从区域3到区域1反映了我国经济从沿海向内陆的发展趋势D.要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需宏观协调各区域的关系20、我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1~2题。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A.高寒缺氧
本文标题: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74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