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辽东湾滨海湿地影响因素1.滨海湿地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1.1滨海湿地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来,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使大面积的天然湿地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使得天然湿地的蓄水调洪功能、净化污水功能、调节气候和保护海岸带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将随之减弱。[1]1.1.1滨海湿地面积锐减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对湿地进行超强度的开发,使辽东湾地区的天然滨海湿地面积锐减。如大面积的开垦种植水稻、养殖池和开发油田等,已使滨海湿地破碎不堪。再加上沿海防护堤、闸的修建,从根本上改变了湿地的海陆水文条件,导致湿地趋于退化。据了解,辽东湾地区的湿地面积从1986年、1996年、2000年到2005年分别为922.18km2、840.82km2、807.55km2、781.56km2。1986~2005年盘锦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140km2,占1986年总面积的15%。[2]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和保护现存湿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1.1.2滨海湿地环境污染严重。滨海湿地污染是湿地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目前我国大多数湿地实际上己成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用废水的承泄区。水质氮磷含量超标,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辽东湾地区湿地的污染源主要为河流沿岸的工业排污。一是工业排污和区内的油田开发区内的油田生产和农药化肥大量施用,主要污染物为油、酚、汞、铅、砷、氰化物和铬。湿地污染加剧,赤潮发生频繁,鱼虾几乎绝迹,由于食饵减少,也危及到迁徙的鸟类。[2]辽河油田开发使人口增加速度更快,湿地面积缩小,油田污染加剧,水质状况恶化,生态功能降低,洪水对湿地的生态安全构成威胁。二是河流水质、地下水及近岸水域水质污染严重大辽河、双台子河、绕阳河及大凌河是辽东湾区内的主要河流,其大部分处于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BOD5和石油类。地下水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指标主要有Fe、Mn、NO2-等。另外,地下水普遍检出B(a)P和石油类污染物,超标率为7.5%~30%。[1]由于各类功能区海域多数不能达到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从而严重地影响了海域的相应使用功能,特别是影响了海水养殖、海洋渔业、工业用水及滨海旅游业,制约了海洋经济的发展。三是海洋生态环境退化,生物种类减少,渔业资源衰退近40年的资源开发和环境变化已使渤海渔业生态系统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目前该海域的底层鱼类资源只及50年代的十分之一,传统的捕捞对象如带鱼、真鲷等资源,有的枯竭,有的严重衰退。渤海渔业生态系统结构在近40年间的巨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环境污染。过度捕捞问题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通过采取法律和行政手段(如设立禁渔期、禁渔场等)逐步得以缓解,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渤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治理任务十分艰巨。二是传统的鱼类产卵场和育幼场的水质污染严重,富营养化水平高,赤潮频发,已严重威胁了鱼类的繁衍与生长。锦州湾是渤海中受重金属(铜、汞、镉)污染较重的一个海湾。以底质污染为最重,污染面积也大,栖息湾内的不同生态类群的生物对底质污染、水质污染都有程度不等的反应。80年代调查时,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动物共采到150种,90年代种类有明显减少。特别是锦州湾的南滩软泥潮间带处于排污口范围,底质呈黑色,总汞含量比无污染源的老河口泥沙质的北滩潮间带高出很多,栖息的动物只有8种。[1]1.2滨海湿地的主要影响因素滨海湿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具体可归纳为海岸侵蚀、海面上升、风暴潮、气候变化、围垦、城市和港口建设、污染、海岸带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4-5]其中,人为因素是天然滨海湿地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对天然滨海湿地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益严重的影响其自身调节及周边生态机能。1.2.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全球和区域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影响,滨海湿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变化。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海洋及河流水文条件发生了相应变化,如河道断流、海水入侵、入海水沙减少、海平面变化等因素,也对湿地的形成及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2.2人为因素一般情况下,人为因素在湿地退化的过程中起着加速器和倍增器的作用,气候变化主要通过改变湿地的水文特征,减少湿地水源补给,增加水分消耗,使湿地退化萎缩,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种趋势。[6-8]一是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与港口建设的快速发展。辽东湾地区的湿地被盲目开垦,使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减。加上油田开发活动,修建公路、城市化建设、架设输电和井架、石油开采和运输,以及修筑拦海大堤、围海等,严重的改变着湿地的面貌。二是环境和水体污染对湿地机能的影响。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中的残余物及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到湿地中,造成一系列点、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使辽东湾地区的湿地水体受到污染,水质恶化,生态系统结构受到破坏,湿地功能逐渐减弱,湿地系统不断退化。再有对滨海湿地的石油开采,会给其带来更加严重的有机物污染,如油田排放的废水、废气以及堆放的固体废物中含有的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三是滨海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业的影响。天然湿地面积的快速减小,与滨海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的飞速发展是有关联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天然湿地被开垦为稻田、盐田、蟹田或虾池,或者围埂造田、修建道路,湿地植被被破坏,生态功能衰退。由多样生境类型组成的自然湿地一旦被改造为单一的稻田、蟹田和虾池后,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依赖于湿地生存的生物种类将大大减少。按相关评价标准,湿地面积减少1/20后,生物种类将减少1/40。诸如湿地鸟类将明显减少,鱼类等水生生物丧失了栖息生存的空间与繁衍的场所,生物种类日趋单一,种群结构低龄化、小型化,湿地自身的生态功能会不断衰退。[9]2.滨海湿地保护及开发管理对策为了认真贯彻“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建立积极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促进辽东湾地区滨海湿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由于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雨水分配不均,春亏夏盈,严重影响苇田稳产和高产,因此,要因地制宜,修建一些小型水库,夏蓄春排,实现灌苇、养鱼、养蟹的良性循环。鱼塘塘泥可用于培肥地力,苇田为鱼塘浮游生物提供有机物质,增加鱼饵。还可以利用该地区盐生草甸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草-牧-稻或草-牧-渔的生态系统[10]。2.2实现辽东湾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辽东湾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应建立在现代生态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治环境污染,以达到经济效益、杜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依据生境更新与调控的原则,资源开发应遵循“零损失”原则,即资源开发强度不能超过湿地生境更新及恢复的速度,保持生境不存在净损失,根据湿地自然保护的需求,调整、替换和再造湿地,以维持区域湿地的总量平衡或增加。肖笃宁等提出:应采取与湿地增长方向尽量保持一致的循序渐进的“滚动开发”模式(图3),并使滚动开发的速度低于生境更新、演替的速度[11-12]。2.3开展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退田还苇、还草,改良鸟类栖息环境。过去的过度围垦“开荒”造成了辽东湾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因此有必要通过退田还苇、还草,以恢复和增加湿地的面积。将一些低洼容易受涝的水田重新改造为芦苇地或者种上其他耐盐碱植物,不仅可以增加该区的水资源涵养量、控制土壤侵蚀,以增强该区蓄洪防旱的能力,还可以为丹顶鹤等鸟类创造更多栖息地。[2]2.4兴修水利,建设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水是湿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辽宁是水资源严重匾乏的地区,大气降水是影响辽宁旱涝和水资源总量的决定因素,辽宁的水资源总量有95%来自大气降水[13]。从气候条件上分析,兴修水利,留住来水是尤为重要的,通过新建、扩建水库,增加库容,夏蓄春排、以丰补欠实现向自然湿地的人工补水;要通过人工影响天气,大力开发云水资源;推广生态型用水模式,大搞抗旱方塘工程;要适当减少水田的开发规模,发展水产养殖,多雨年可以养鱼养蟹,少雨年用以抗旱防灾。逐步建立该区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湿地的生态需水,以减少湿地因缺水而造成的退化。2.5强化海岸带污染源的综合整治要针对近岸海域污染较重的现状,强化海岸带污染源的综合整治与管理,通过部门间的联合,加大执法力度。要严格控制海岸带地区氮肥、磷肥、农药的施用量,控制畜禽养殖场废水对海域的污染影响,大型畜禽养殖场废水要严格按有关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达标排放,有条件的地区应推广养殖废水土地处理。近海水域污染物要实现总量控制。要根据近岸海域水环境承载能力,确定陆源各入海河流污染物限排量,保证辽东湾近海水域水质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97)中的I类海水标准,以保护近海海域水产资源及近海滩涂水生生物资源的生物质量。[1]2.6合理利用旅游资源本区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旅游资源尚待开发。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以双台子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重点,以苇场、湿地、海涂、鸟类等为主要内容,以环境保护教育为目标,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区域合理利用的和谐统一。[3]辽东湾地区滨海湿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滨海湿地的资源优势,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加大对辽东湾地区滨海湿地的保护及监管力度,利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湿地保护知识,不断增强人们对湿地的保护意识。希望通过各级人民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真正的使辽东湾地区的滨海湿地得到好的保护与发展。参考文献:[1]颜凡尘,郭志全.辽东湾湿地主要生态问题及其保护对策.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05.第5期(总第273期)[2]江和文,曹士民,迟春艳.辽东湾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思考.辽宁省盘锦市气象局.0517-6611(2006)24-6570-03[3]郭宇欣.许武德.周林蒸.辽东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利用.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003年第4期(第21卷总225期)[4]谷东起,赵晓涛,夏东兴.中国海岸湿地退化压力因素的综合分析[J]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海洋学报,2003,25(1):78-85.[5]张绪良,夏东兴.海岸湿地退化对胶州湾渔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J].海洋技术,2004,23(2):68-70.[6]丁东,李日辉.中国沿海湿地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3,23(1)109-112.[7]张绪良,谷东起,李永科,等.胶州湾海岸湿地保护:社区参与原则、方法与程序[J].海洋湖沼通报,2007,4:135-143.[8]刘红玉,林振山,王文卿.湿地资源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04-2012.[9]高莲凤,张振国.唐山滨海湿地退化影响因素及其保护对策.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2012年[10]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湖泊污染防治指南[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收稿日期:2002�09�13�编辑:胡新宇)[11]肖笃宁,韩慕康,李晓文等.环渤海海平面上升与三角洲湿地保护[J].第四纪研究,2003,23(5):237-246.[12]肖笃宁,李晓文,王连平.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景观演变与可持续利用[J].资源科学,2001,23(2):31-36.[13]班显秀,王吉宏.辽宁水资源状况浅析[J].辽宁气象,2004(4):27-28.[14]田凤玲,李晓明.辽东湾北岸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其利用建议.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004-6933(2003)05-0021-02要查找的文献内容:1.辽宁水资源状况浅谈.辽宁气象,(13要查新文献)
本文标题:湿地影响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75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