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单元六汽车的外形和色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描述汽车外形变化与空气动力性的关系,简单描述典型的汽车外形;2.正确描述常见汽车车身颜色的含义。能力目标会制作安全、环保、节能的新型概念车模型。汽车的外形和色彩1.汽车的外形2.汽车的色彩1汽车的外形汽车的外形各有不同,而确定汽车外形有三个因素,即机械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和空气动力学。机械工程学要求汽车动力性好、操纵稳定性好等;人体工程学要求驾乘人员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舒适性好;空气动力学要求汽车行驶时空气阻力小,即汽车外形应具有良好的流线型。所谓流线型,是指空气流过不产生旋涡的理想形状,流线型应用的最高境界是飞机的机翼,但是作为汽车,绝对的流线型是不能实、现的。目前,汽车的外形均是流线型的变化型。早期汽车外形如图6-1所示。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1844—1929)在曼海姆制造成一辆装有汽油机的三轮车,拉开了汽车发展史的帷幕。在此后的一百多年内,汽车无论是从车身造型还是从动力源或底盘、电气设备来讲,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富特色、最具直观感的当数车身外形的演变。汽车的外形1.1箱形汽车甲壳虫形汽车船形汽车鱼形汽车马车形汽车1.21.31.41.5楔形汽车1.61.1马车形汽车1885年,德国的两位工程师戴姆勒和本茨分别试制出1.1kW(1.5马力)和625W(0.85马力)单缸汽油发动机并成功地试制出第一台汽车,但当时的汽车车身基本还是沿用马车形,如图6-2所示。汽车的外形1.2箱形汽车由于马车形汽车很难抵挡风雨的侵袭,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15年生产出一种新型的福特T形车,它很像一个大箱子,箱子上部装有门窗,实际上只是在原来的马车车身上做了局部的改进,人们把装有这类车身的汽车称为箱形汽车,如图6-3所示。汽车的外形1.3甲壳虫形汽车193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公司生产的气流牌小客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车身外形,如图6-4所示。1936年福特公司在气流的基础上,研制成功林肯和风牌流线型小客车。此车散热器罩很精炼,颇具动感,俯视整个车身呈纺锤形,很有特色。流线型车身的大量生产从德国大众开始。1933年德国的波尔舍博士设计了一种类似甲壳虫外形的汽车,如图6-5所示。汽车的外形1.4船形汽车美国福特公司经过几年的努力,于1949年推出具有历史意义的新型福特V8型汽车。这种车型改变了以往汽车造型的模式,使前翼子板和发动机罩,后翼子板和行李舱罩融于一体,大灯和散热器罩也形成一个平滑的面,车室位于车的中部,整个车身造型仿如几个长方体的几何形体拼成一个船形,所以人们把这类车称为船形汽车,如图6-6所示。汽车的外形1.5鱼形汽车船形汽车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形成阶梯状,在高速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为了克服这一缺陷,人们把船形车的后窗玻璃逐渐倾斜,倾斜的极限即成为斜背式。这类车被称为鱼形汽车,如图6-7所示。与甲壳虫形汽车相比,鱼形汽车的背部和地面的角度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比较平顺,涡流阻力较小。另外鱼形汽车基本上保留了船形汽车的长处,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舒适性也好,并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最初的鱼形车是美国1952年生产的别克牌小客车。1964年美国的克莱斯勒顺风牌和1965年的福特野马牌都采用了鱼形造型。自顺风牌以后,世界各国开始逐渐生产鱼形汽车。鱼形汽车由于后窗玻璃倾斜太甚,面积增加了,此外还有一个潜在的重大缺点,就是对横风的不稳定性。针对鱼形车的这一缺点,人们想了许多方法加以克服,例如在鱼形车的尾部安上一只翘翘的“鸭尾”,以克服一部分升力,这便是鱼形鸭尾式车型。汽车背部的演变如图6-8所示。汽车的外形汽车的外形1.6楔形汽车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鱼形汽车的升力问题,人们设想了种种方案,最后终于找到了“楔形”的理想办法,如图6-9所示,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1963年司蒂倍克公司第一次设计了楔形的阿本提小客车。楔形对于目前所考虑到的高速汽车,已接近理想造型。现在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国都已生产出带有楔形效果的乘用车。汽车发展到鱼形,关于空气阻力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楔形继承了这一成果,并有效地克服了鱼形车的升力问题,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有了显著的提高,当之无愧为目前最为理想的车身造型。从外表看,这种车身造型清爽利落,简洁大方,非常具有时代气息,让人看了确实有一种美的享受。车身外形从马车形、箱形、甲壳虫形、船形、鱼形到楔形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这里包含了无数设计者的心血和匠心,但和发动机、底盘、电子技术的发展相比,还相差甚远。由此说明,车身设计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重视,且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理论。汽车的外形2汽车的色彩汽车是人们经常接触的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的色彩对城市和道路的美化,对人们的精神感染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研究驾驶人的色觉从而为他们提供舒适安全的操作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经典颜色与经典车型,令人一见钟情,其搭配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汽车在颜色的演绎下,也呈现出千姿百态,和迥然不同的韵味。汽车的色彩2.1汽车颜色的含义汽车车身颜色,不论对使用者还是对外界,或对车辆的视觉感,都非常重要。(1)银灰色。最能反映汽车本质的颜色。(2)白色。白色给人以明快、活泼、大方的感觉。(3)黑色。一种矛盾的颜色,既代表保守和自尊,又代表新潮和性感;给人以庄重、尊贵、严肃的感觉。(4)红色。红色包括大红、枣红,给人以跳跃、兴奋、欢乐的感觉。(5)蓝色。安静的色调,但是感觉非常收敛,个性不张扬,如同我们星球的深邃和大海的包容。(6)黄色。黄色给人以欢快、温暖、活泼的感觉。(7)绿色。浅淡且颜色鲜艳的绿色有较好的可视性,这是大自然中森林的色彩,也是春天的色彩。2.2颜色与安全颜色具有收缩和膨胀性,就是前进色和后退色,如果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共4部车与观察者保持相同的距离,看上去红色车和黄色车要离观察者近一些,而蓝色和绿色的轿车看上去离观察者较远。不同的颜色,会产生体积大小不同的感觉。黄色感觉大一些,有膨胀性,称膨胀色;而同样体积的蓝色、绿色感觉小一些,有收缩性,称收缩色。发生事故的轿车中,蓝色和绿色的最多,黄色的最少。银灰色车子不但看上去有品位,而且遭遇车祸的几率也比其他颜色的车子低得多,银灰色是浅颜色中最能避免车祸的,特别是在晚上,因为这种颜色可以反射灯光,更容易令其他驾驶人注意到。由此可见,汽车颜色和安全有一定的联系。汽车内饰的颜色选择也同样影响着行车安全,因为不同的颜色选取对驾驶员的情绪具有一定的影响。内饰采用明快的配色,能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夏天最好采用冷色,冬天最好采用暖色,这样可以调节冷暖感觉。汽车的色彩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红色内饰容易引起视觉疲劳,浅绿色内饰可放松视觉神经,利用不同颜色的座椅布套调节车内颜色,花钱不多,效果显著。汽车的色彩2.3汽车色彩的变迁流行色彩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被人们广泛采用的颜色。汽车的“流行色”与服装的“流行色”一样,具有时间性、区域性和层次性,当然还可以上升到文化的高度。汽车流行色彩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新鲜感是流行色彩的原动力。如果总是感受同样的色彩,人们就需要新的刺激。大量的资料表明,汽车的流行色彩也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其新鲜感周期大约为一年半左右,交替周期大约是三年半左右。汽车的色彩2.4汽车颜色的命名汽车色彩的名称起得都很悦耳,通常以著名地名、形似色进行命名,如宝石蓝、富贵黄、皓白、蔷薇红、反射银、元黑等。颜色的命名虽很有文化的底蕴,有时也让人不知所措,其实就是感觉听起来显得够档次。实际上不要被颜色名称所迷惑,实地考察,眼见为实。常见颜色命名见表6-1。汽车的色彩汽车的色彩2.5色彩给人的心里感觉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是指寒暖感(冷热感)、进退感(远或近)以及象征感。这种感觉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完善起来的,是人的视觉与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大脑神经活动的复杂联系。例如,看见黄橙色就会联想起太阳与火,看见蓝紫色就会联想起广阔的海洋、幽远的天空;又如看见红色就联想起流血牺牲,看见绿色就会联想起生机勃勃的原野。这些都说明了黄色是“太阳的色彩”,蓝色是“远的色彩”,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欣欣向荣。像这样联系的例子,在人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真是不胜枚举。表6-2中举出了各种色彩给人的心理感觉。汽车的色彩汽车的色彩2.6汽车颜色的应用轿车大多数是单色的,但级别不同,其色彩应有差别。高级轿车应该采用较稳重的色彩(明度较低),例如黑色、深蓝色、深灰色,中级及小排量轿车则可采用较活泼的浅色(明度较高),如淡蓝、淡绿、淡黄、灰白色等。深色的车身光学效果特别明显,如果车身表面不顺光,则会损害其完美的外形,浅色的车身却可以缓和高光点的对比,而且太阳不会把车身晒得过热。提倡统一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的单调,而是赞成适度的对比。例如在浅色车身上采用面积较小的饱和色彩会产生活跃的效果,在深色车身上采用镀金或镀铬的装饰件往往会有华美的感觉。客车由于体面转折比较简单,大平面较多,因而更注意比例划分,采用双色最好。喷涂双色也符合大客车小批量生产的特点。两种色彩在色相上不应该采取过强的对比,而在明度、纯度和面积几方面可以差别较大以便分清主次。货车和越野汽车因为用途较广,不宜采用太浅的色彩,在装饰上也力求简洁朴素。但是,利用车身覆盖件的分块和装配等工艺特点,就有可能采用双色。军用汽车常常采用保护色(迷彩)。特种车(工程车、维修车)应采用鲜明的对比色彩,如黄色等。汽车的色彩
本文标题:汽车的外形和色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490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