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1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惩罚性措施相联系,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最早提出的。10政府主体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11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伙伴。19决策权力的角逐的核心问题是权力,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20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个人负责制两种具体形式。21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外脑。22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行政等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29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步是诊断问题所在,确定决策目标。28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共识。30决策过程中的第二步是探索和拟定各种可能的备择方案。31西蒙把决策过程分为三步,分别称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和抉择活动。32西蒙认为,决策的基本程序中应包括审查活动,即决策过程中的反馈。33在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选择)。38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正常状态的失效。39史密斯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模型。40人们把分析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效现象所描述的曲线称为浴盆模型。41史密斯认为,政策执行中有四个基本要素是必须认真考虑。42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46政策效果评价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价值判断。47在任何决策过程中,理性因素和超理性因素总是混合在一起的。48在公共政策的评价标准中,应坚持加以突出的是技术可行性原则。49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方案所做的分析。50政策评估是对政策效果所做的判断。56思维就是有意识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关系所作的自觉性、概括性与间接性反映,而思维方法则是指人们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形成的思维规则和手段。57对于利益不相关的决策类型,一般来应当强调“公事公办”。这是一种十分恰当的“职业行为”思维类型,无论是在利益相关决策还是利益无关决策中,我们都需要提倡。58在某些认识媒介的诱导、启迪下,突然豁然开朗的思维过程指的是灵感思维。59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62科学家明确地直接把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公认以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为标志。63“系统分析”最早是由兰德公司提出并使用的。66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主体应该树立发展型政策理念。67多者博弈的公共决策体制其实质是公共决策权力多元化。68、主观概率预测分析法与(德尔菲法)一样,它需要专家意见并进行整理,以作为政策依据。77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是公共问题。78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问题。79公共利益是公众共享的资源和条件。80公共政策的归宿在于及时有效地解决公共问题。1、政策的导向是的行为、观念的导向。6公共政策的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12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13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社会公众。14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为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23公共决策体系包含着信息、智囊、决断、监控等子系统。24外部监控体系是由人民群众、新闻舆论、社会团体等组成。25决断系统在公共政策及其运行中的作用:选择政策方案、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界定政策问题。26有人认为,集权的决策体制有利于政治控制、社会稳定、集中资源。27政策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注意不同的政策方案之间的互相排斥。33决策目标的标准是:目标具体明确;目标有效协调;目标具有可操作性;目标与手段的统一。34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是:多方案原则;排斥性原则;多要素原则;可操作性原则。35过程中决策者形成共识的途径通常有:交换、说服、强制。36追踪决策的特征主要是:回溯分析、非零起点、双重优化、心理效应。43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44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抵触型、僵化型、滞后型、折扣型、结构型。45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有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突发性。51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内容是:规范、信息、分析、建议。5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公共政策评价可以分为: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事前评价、执行评价和事后评价。53公共政策效果有几种类型:直接效果、附带效果、潜在效果、象征性效果。54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需要在各类人员通过协商、平衡利益关系中产生。55处于不同地位的人们,对政策效果评价的态度有支持和反对。60立体思维的内在特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层次性、多维性、联系性、系统性、整体性、动态性。61创造性思维的各种基本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判断、顿悟。64按照人们决策时对自然状态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通常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65按照性质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分为程序决策、非程序决策。按照重要性不同,可将公共决策分为战略决策、策略决策和执行决策。65决策支持系统由基恩、斯科特提出。68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体知识化、社会组织扁平化、政策信息公开化、民主参与大众化69知识经济与公共政策的关系是知识经济的兴起要求实现政策创新、知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公共政策的扶植、知识经济的发展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70发展型公共政策理念的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超前观念、科学民主观念、公平优位观念、人本观念71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多者博弈决策体制、民主参与决策体制、网络化决策体制72为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需要调整的公共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73在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呈现出的新特点包括:民主化、高效化、科学化、信息化74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有公共性、管理性75根据公共政策案例记录的过程可以把公共政策案例分为未来公共政策案例、实时公共政策案例、完全公共政策案例。81公共文化的内容包括:对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认识、对公共道德观念的认识、对公共责任必要性的认识。82、公共问题横向性质维度的内容包括管制性公共问题、服务性公共问题。83、体现了公共政策的未来基本走向的说法有:公共政策应当是讲究公平的、公共政策应当追求民主化、公共政策应当实践科学化。从政策执行者对执行政策的态度分析,政策执行问题有如下几种:(1)抵触型。(2)僵化型。(3)滞后型。(4)折扣型。(5)结构型。三、名词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4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5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6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7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8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9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⑴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各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⑵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3)重点关心两类因果问题。10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词。1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12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主人与再输入过程。13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责任制、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14政策协调:是指在政策实施中,采取适中方法调节各项活动,解决或消除各种矛盾与冲突,引导各行政机构内部与各行政机构之间,或者与政策对象之间的互相配合协作,和谐一致地实现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种行为。15追踪决策:决策调整方案也是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择出的一个最佳方案。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称为追踪决策。16正式评价:是指事先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案,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17非正式评价: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18公共政策评价:是指论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19完全理性思维: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20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无限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更改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21渐进思维: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正。22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98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2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
本文标题:电大公共政策概论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02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