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世界金融危机的社会学考察
世界金融危机的社会学考察宋林飞2009年7月20日2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殃及各国,演变为世界性的金融动荡与经济危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与预测: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率不断下滑。去年从前年的4.9%下降为3.4%,今年可能跌落为-2.7%。这样大幅回落,前所未有。3发达国家已经全面陷入经济衰退之中,发展中国家也无一能幸免。不仅虚拟经济泡沫纷纷破灭,实体经济也深受影响。这是一个严峻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各国周期性失业、社会不稳定现象明显加剧。4“后富裕社会”已经来临。美国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1958年出版了《富裕社会》一书,认为已经摆脱了贫困,大家都富裕了。50年过去了,事实并不这样。美国和世界都没有真正摆脱贫困,“富裕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病。而且病得不轻,越来越严重。5“后富裕社会”的社会病主要有三个:社会结构失衡、消费文化矛盾、公共政策误区。近几年来,这些社会病并发。这是本轮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与蔓延的主要根源。6一、社会结构失衡是经济大调整的主要根源经济学一般用技术革命解释经济六十年左右一次的经济波动长周期,有一定解释力。上世纪80年代后期流行一本书:《1990,美国经济大萧条》。实际大萧条没有到来。为什么?信息产业的发展延缓了美国经济的大调整。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这次美国经济衰退,是1928年以来美国经济又一次大调整。7这次美国经济周期性大调整的深层次根源,是财富过度集中与社会严重分化。1928年到1932年,是美国财富最集中、社会分化最严重的一个阶段,近几年又出现了相似的情况。这样来看待美国经济周期性大调整,就是社会学的解释。81、社会分化加剧导致经济衰退经济长周期波动的深层次原因,主要不在于经济本身,而在于社会领域。我赞成这样的解释,经济大萧条的深层次原因是社会严重分化,社会结构失衡压垮了经济运行基础。即收入与财富的过度集中,低收入与贫困家庭生活困难加大,缺乏购买力,导致市场陷入低迷并在短期之内难以摆脱。9先看1930年前后的经济大萧条上一轮美国经济大萧条发生之前,美国社会进入了财富最集中的时期,社会分化日趋严重,更多的人没有购买力,市场一片萧条。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是经济运行中一次周期性大调整,也是社会结构失衡引发的一种剧烈震荡。10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蔓延,主要来源于发达国家贫富分化的加剧与社会结构的严重失衡。1922年,美国1%的家庭拥有国民财富的31.6%;仅仅7年之后,1929年这些家庭拥有国民财富的份额竟然上升到了36.3%。从而,财富集中达到了顶峰。11当时,一个美国家庭如果想取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每年要有2000美元的收入才行,但当年美国60%以上家庭的收入达不到这个水平。因而,多数家庭的购买力跟不上工厂产出的商品,形成过剩型经济危机。12财富的高度集中,刺激了很多人“一夜暴富”的欲望,助长了投机狂热。最终连银行也被卷入投机之中。收入与财富的高度集中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两极分化,是经济增长的推动乏力,消费信心不足,投资信心不足,消费投资引爆经济大萧条的主要原因。当时经济之所以大衰退,背后是一个贫富越来越悬殊的畸形社会。13再看当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90年代末,美国最高收入的20%人平均年收入为13.7万美元,而最低收入的20%平均年收入只有1.3万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0倍多。我在《中国经济奇迹的未来与政策选择》(1994)一书中,曾经研究过“社会两极分化指数”。两个20%的居民收入之比,即“大极指数”达到10,社会就可能不稳定,经济就容易陷入危机。14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突出地表现在公司总裁与一般工人的收入差距上。1998年,公司总裁年平均收入为10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了36%,比1990年上升442%,是一般工人年平均收入(2.3万美元)的460.9倍。1521世纪初,美国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最高10%家庭拥有财富占全部家庭财富的比例,从1995年的67.8%,逐步上升到2004年的69.5%。最低90%的家庭拥有财富占全部家庭财富的比例,则从1995年的32.2%下降为2004年的30.5%。16美国最富有的、占人口总数1%的人,拥有所有个人或家庭持有股票总量的53%,约2.3万亿美元股票;拥有个人或家庭持有债券的64%;拥有个人或家庭包括股票、债券和现金在内的金融资产总量的31%。17最富裕的1%的美国人占有的国民财富,已经超过了上世纪20年代“镀金时代”、大萧条时期以来任何时候的比例。18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剧社会分化第二产业采用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生产规模虽然扩大了,但是就业人数却减少了,不能激活低迷的劳动力市场。第三产业吸收白领职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就业规模并没有扩大,甚至在减少;而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美国就业市场的两极化,成为美国人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之一。19高科技公司企业普遍实行股权制。认股权具有留住人才和激发人才积极性的功能,只要公司创造良好业绩,股价上升,持证者分享到的利益远远高于他的年薪。例如,美国迪斯尼总裁艾斯纳1998年获得的年薪加分红一共576万美元,而他的股权所带来的收益将近5.7亿美元。这类高层管理人员的实际年收入,是普通工人年收入的上万倍。这也是美国人收入差距扩大的一大因素。203、社会分配的“马太效应”使许多人的“美国梦”破碎社会财富分配的“马太效应”显著。获得“第一桶金”者进入社会上层以后,社会财富分配加速器就开始推动他们。2004年,全球最富有的100人中,有42位来自美国,14位来自德国,5位来自俄罗斯,4位来自法国等。212006年10月17日,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发表的《2006年财富报告》告诉我们,在美国和日本等西方国家,5%的家庭掌握着该地区至少50%的国民财富。保罗.克罗格曼指出,二战后几十年里,“镀金年代”的种种不平等都成为远去的传说,然而如今又回来了。这是欧洲年轻人又开始走上街头的原因。22二、过度消费文化是金融危机的社会基础美国次贷危机的经济学解释,是降低贷款门槛,让信用能力不足的人群购买住房,这些家庭一旦不能偿还房贷,又将房产交给银行;银行用不良房产债券上市交易,作为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向社会、向世界转移金融风险。同时,美元处于垄断地位。从而,美国次贷危机向全全球蔓延,发展成为世界金融危机。23美国次贷危机的社会学的解释,是美国政府实施自住房计划,刺激低收入者消费,让大批低收入与收入不稳定的家庭购买自住房,但多数购房家庭陆续出现还贷困难,纷纷重新失去自住房。这是社会底层脆弱、不能承受过度消费的结果。241、低收入阶层购买自住房是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近40%的美国家庭不拥有自住房。为鼓励他们购买自住房,克林顿政府决定实施自住房计划,以扩大住房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到了布什时期,进一步降低信贷门槛。25许多低收入者家庭违背量入而出的原则,由于银行降低信贷按揭门槛而购买自主房。过度消费使美国储蓄率由1992年的8.9%下降到2000年的-1%,并继续恶化。这是美国1933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储蓄率。26美联储从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将短期利率从6.5%大幅削减到1%。利率的降低使得很多人能够负担月供,可以买房了。买房的人就多了,房价竟标也不断哄抬上去。房价大幅上涨,投机的人来了而且不断增多,他们要“无首付,只付利息”的房贷,是为了炒房。27许多美国家庭信用破产,导致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银行搞金融衍生产品,将不良房地产债券上市交易,分散风险,成为金融危机世界性蔓延的重要根源。282、过度消费文化是经济增长的陷阱美国为追求经济发展,不加限制地鼓励消费、大规模借贷、无限透支信用的生活方式。发达国家鼓励的不加限制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与社会结构不相适应,是构成这次金融危机的社会文化根源。全球化进程,推动美国式的极端消费主义文化与生活方式加快在全球蔓延。29上世纪20年代起,美国已由一个以生产型为主的社会变成一个以消费型为主的社会。美国消费文化的主要特征是超前消费,受社会风气和政府消费政策的鼓励,美国人崇尚超前消费。用我们中国话来说,就是“寅吃卯粮”。30多年来,在中国流传的“中国老太与美国老太”的故事,编得形象而又生动。现在,超前消费的“美国老太”透支消费遇到了大麻烦。不仅房子交出去了,子女工作、家庭生活都发生了困难。“中国老太”也受影响,但冲击没有这么大。随着房产泡沫的破裂,房产价值大量蒸发,近1/6的美国房主背负的房贷要高于其房屋的价值。31美国社会学者丹尼尔·贝尔认为:“现代社会的文化改造主要是由于大众消费的兴起,或者由于中低层阶级从前视为奢侈品的东西在社会上的扩散。在这一过程中,过去的奢侈品现在不断地升级为必需品,到头来人们竟难以相信普通人曾经无缘受用某一种普通物品”。32当代西方社会的文化矛盾,是传统意识形态与物质丰富后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冲突,一方面是新教伦理所要求禁欲、勤俭,另一方面是不断被鼓励的对物质欲望的无限度的鼓励和追求快乐生活方式的享乐主义。33美国借贷消费文化与借贷消费的生活方式与清教伦理文化冲突,这一次深重的金融危机向借贷消费文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美国人开始缩紧信贷消费了。“一个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这是美国历史学家斯蒂夫·费瑞瑟对这场金融危机的评语。34美国消费者是世界上购买力最强、消费最过度的消费者。目前,美国的家庭债务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家庭的负债率飞涨至可支配个人收入的13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美国的消费比它的生产多,以致“我们享受了超过我们财力所能承受的生活”。无疑,这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35美国前国务卿的舒尔茨也持类似观点:“美国国内市场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消费过度,存款过少。”36三、公共政策误区导致合法性危机社会不平等导致贫困与收入不稳定阶层的滋生,导致大量民众缺乏消费升级的能力。一旦经济危机发生,需要政府及时与合理干预。但是,政府向全民收税,却用税收挽救少数富豪导致的危机。从而,“救市”这一公共政策可能将经济危机转变为政府的合法性危机。371、美国政府救市计划的不公平性2008年9月15日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23日美国政府敦促国会尽快通过7000亿美元大规模救市方案。美国有120位经济学家联名致信国会,反对7000亿美元的救援计划。理由第一条就是“公平性”质疑。38这个计划是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给投资者。投资者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去创造盈利,需要能够承受损失。“救市”这一公共政策,怎么样才能保证企业与企业、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公平?这些经济学家们强调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学问题。397000亿美元是纳税人的钱,平均下来每个美国人须承担2300美元。因此,一些议员指责,布什政府是在花纳税人的钱,送华尔街大亨们“金色降落伞”。40华尔街高管薪酬问题成为议员们的又一大热点。部分议员要求,在方案中对卸下坏账包袱的华尔街公司的高管薪资设限。直至今天,仍有许多人质疑:华尔街一贯奉行的为公司短期增长而奖励管理人士的薪酬惯例,是否鼓励了冒险行为,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类行为导致了雷曼兄弟等巨头的崩溃。41国会的质疑来源于民众的矛盾心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08年9月23日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的美国人认为,如果救市方案不通过,美国经济将更为糟糕。但80%的人也认为,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将会从救市方案中受益。42美国政府现在是为华尔街大亨买单,却对普通美国人的损失视而不见,这种忽视“道德风险”的行为将加剧市场的投机风险,为新的危机埋下隐患。该计划让一些金融从业者直接受益,
本文标题:世界金融危机的社会学考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