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沧州三大名楼来源:时间:15-05-1410:17:00编辑:bohai旧时,沧州市区名楼众多,是沧州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多是建在大运河岸边,水波荡漾,风景秀美。朗吟楼朗吟楼是沧州之胜迹,在城南大运河岸边,楼左丈余又有岳阳阁,清康熙四十年建。上有复道通于朗吟楼,因阁有武侯塑像,又名武侯阁。清乾隆皇帝南巡曾登楼题词,其手迹摹刻作品,民国初年还耸立于此。旧时,朗吟楼连接园林,嘉木葱笼,窗轩临风洞开。有洞庭飞渡之景,宛在目前,凡名流骚客经过此地者,必流连吟咏,诗词墨迹很多,可供观赏。每当夏天,城里人多游玩于此。清沧籍人、户部左侍郎王公弼赋诗《朗吟楼》云:“黄公垆畔酒如泉,朗吟楼下多渔船。烹鲜浮白醉神仙,醉后诗狂直上天,上天下地何所有?醉梦醒时仍问酒。闲来楼上对仙踪,仙乎仙乎吾与友。”旧时,沧州南关有朗吟楼诗碑。碑文:“洞庭飞过已荒唐,沧酒何来重纪沧。遂有高楼临水裔,为传遗迹炫仙乡。因思无是谬悠事,哪得从他吟咏偿。四库全书今校勘,不宁此矣总宜详。”南川楼南川楼,在城南南川地方。南川地通暗泉,泉甘而水深,昔日沧州人取泉水以造酒,酒质量非常好,此酒冠以传说中驻沧州海神麻姑之名,名麻姑酒,是为沧州特产,亦名沧酒。有多首诗歌咏沧酒,仅举其一。《沧酒歌》咏:“渔洋山人希五柳,把杯辄唤麻姑酒,襄兰二陵并失颜,阁笔愿罚金谷斗。”有人在文章中写道:“乾隆年间,京城26种超级名酒中,沧酒榜上有名,口味保持了明末以来的优良传统。”闻远楼闻远楼,即钟鼓楼。是一州之名胜,辉煌巍峨。旧时,贡赋仕进,行役商贾,水浮陆走,凡赴京师者,经此有楼,乃一处景观。楼在旧时公署东南,乾隆八年重建,楼高7丈,上下两层,上层有巨钟晨昏叩响,声闻数里。楼不仅具有景观价值和报时作用,还是执政者发布政令和政务之余与宾客宴乐的场所。今有怀古之人吟诗:“沧城旧有闻远楼,历年既久物已朽。康乾盛世又重建,‘海天锁钥’胜一筹。”沧州“书院”的那些事来源:时间:15-05-1410:16:00编辑:bohai中国古代书院是封建社会独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沧州境内的书院始建于元代,元朝至正年间(1341年-1368年),河间建毛公书院。明代建交河董子书院、沧州天门书院、河间瀛洲书院、南皮瀛洲书院等。《南皮县志》载:瀛洲书院一在河间,一在南皮,明万历时南皮尚属河间,故书院统一用“瀛洲”命名。清代,南皮瀛洲书院改名为清风书院,同时沧州境内还建有东光兴贤书院、交河瀛南书院、任丘桂岩书院、沧州渤海书院等。沧州各书院创建的时代背景各不相同。元末至正年始建毛公书院,当时书院“几遍天下”,但受官方控制,书院少自由讲学的特点,几乎与官学无大别。毛公书院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因而当时的河间路总管王恩成才奏请皇帝,在修建毛公墓之际,在墓旁修建毛公书院。沧州明代各书院是在明四次毁书院的间隙中创建的。到了康熙晚年至雍正十一年(1733年),才允许书院在政府控制下创建。沧州境内在清代建立的书院前后有十五六所,除少数保留着自由讲学的传统外,多数与官学无异。古之书院最初多是在乡学者、绅士自筹经费,于市井外僻静之处所建,供私人隐居读书、收徒、从事讲学活动之用。现代版“海上丝路”崛起来源:时间:15-04-0910:34:00编辑:bohai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战略构想。此后关于古沧州境内“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说引起学界广泛关注。今年春,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赴海兴考察,结合此前的研究成果,考得海兴县境内的唐代“无棣港是河北海运母港”的结论。4月11日,海兴县将要组织全国著名文史专家,再次对“海上丝绸之路”与沧州的关系进行研讨论证。省专家考察海运古遗址确定沧州是古河北海运起点省社科院副院长孙继民是历史学博士,身兼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省历史学会秘书长等多个职务,更是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曾主持、承担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项省社科规划课题。作为专业研究隋唐史和敦煌吐鲁番文书、战国秦汉时期赵文化和地方史的国内知名学者。花甲之年的他,今春踏上了沧州海兴的土地。研讨会之后的次日,孙院长在海兴县政府主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地方志专家的陪同下,对与古海运有关的遗址点进行了考察。考察首站是海兴苏基镇中尤村。在村北,当地农民指着一处被荒草淹没的坑洼地说,多年前这里曾经挖出过一座大墓,挖出大骨头、瓷器、钱币等,还发现一个铁盒子。“根据当时群众描述,墓地形制和开元钱能证明是唐代的一座陪葬墓,骨头是马、狗和骆驼的,尤其骆驼骨,非常少见,让人联想到陆路丝绸之路。”地方志专家刘立鑫说,“更稀罕的是锈蚀的铁盒子里用黄绸子包着茶叶,这让人浮想联翩。”“海兴小山上,民国时期还遗存唐代古茶树三棵,骆驼、丝绸、茶叶,与对外贸易相关。”在东尤村村内,一座古井的遗迹已被填平,四周也被民房包围。在遗迹北面居住的村民介绍当年的情形说:“井里镶着砖,砖上有字。”“砖铭是‘大唐开元二十一年韦庄镇筑新井一口’”,2011年提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沧州东部说的海兴地方志专家孟建华介绍:“《宋会要》辑稿记载,‘景佑三年,以韦家庄镇改海丰镇’。这里属于古海丰镇地域,可能到了后来海丰镇移至今黄骅羊二庄镇海丰镇村。这里曾出土沉船、船务机构遗迹。”“无棣港得名于无棣沟,无棣沟也流经曾发现船坞和沉船的小曲河村、中尤村、东尤村等地,但距离海口远,不应是港口所在地。港口所在地应可能位于无棣沟、大口河等河流入海方向的交汇处,也就是大口河西岸灰台子、冯家屋子、葫芦头子三岛中的唐港(坨)铺附近。”刘立鑫说,那里曾发现西汉沉船、古粮仓、大型船坞及象征海运的鱼骨庙遗存。整整一天,孙继民对小山、古贝壳堤、秦汉古战场、古船坞遗址、大口河盐场沉船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听取了群众介绍和当地专家汇报。最后得出初步结论:唐代沧州的“无棣港即是中枢转运港,也是河北海运的母港”,这个观点,也是他的专著《河北经济史》相关内容的延伸。“楚关”印、陶豆铭文、瓷器佐证出海口在沧州东部其实,关于海上丝路的研究,海兴地方文物工作者已经致力研究多年。2004年本报报道海兴出土“楚关”印,也就是当年,刘立鑫带领学生们在杨埕水库体验地方历史。在二道岗子,一个小女孩捡到一枚铜印,刘立鑫随后也发现一枚,上面的“楚关”二字让他惊喜不已,这说明,此地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海关。后来刘立鑫又在杨埕水库附近发现印有“无棣”字样的战国残陶豆柄。唐代诗人刘长卿《晚泊无棣沟》诗云“无棣何年邑,长城作楚关。”无棣沟过盐山县,经现在的海兴县高湾镇、辛集镇、香坊乡入大口河。春秋古“无棣邑”遗址在今海兴县杨埕水库,“楚关”即在无棣邑,为齐长城最东之关隘。陶豆铭文和“楚关”印是沧州境内无棣港作为古代港口标志的最有力的佐证。这个唐代河北海运的母港、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起点,就位于香坊乡和小山乡附近的大口河西南岸。和他一同研究这段历史的孟建华说,位于大口河西南岸的古无棣港,作为一个港口一直沿用到民国,爷爷还曾说起过港口曾经的繁华。2011年,孟建华著文《九河故道与海上丝绸之路北方起点》指出,《金史》地理志载盐山县(含今黄骅、海兴、孟村及无棣北部)有四镇:海丰镇、海润镇、利丰镇、襆头镇。这是唐宋时期的四大物流重镇。其中唐代的海丰镇在今海兴县苏基镇东尤村。以上区域,曾多次发现沉船、船务机构遗迹。2000年以来,朔黄铁路、石黄高速、荣乌高速相继开工,对黄骅、海兴境内多处古遗址进行了考古挖掘,出土了很多精美的宋金瓷器和大量残片,以定窑、磁州窑为最多,同时伴有龙泉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窑口。近代以来,考古学家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研究,多着眼于泉州、广州、南京、宁波、扬州、漳州等漕运和南北货物集散地,而对于沧州这一渤海起航线的研究几乎空白。沧州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北方重要起点,该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专家的注意。两千水手组成庞大船队唐代贡丝盛于北方今年,刘立鑫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写出《沧海济帆会有时——古代沧州海上丝绸之路掠影》《唐代沧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母港——海兴古无棣港》《唐沧州无棣港初考》等论文。他认为,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水部式》文书,对了解当时的沧州海运规模很有用。文书上说,德、莫、瀛、沧四州全部或部分在今沧州境内,为滨海州。四州的官方水手不少于1500人,再加上民间水手,组成了庞大的海上丝路船队。而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任命的沧州守将被唐政府擒杀时,仅甲仗军械船就获得50多艘。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沧州大风,“海运船没者十一二,失军粮五千余担”,损失的十分之一二军粮5000担即今天的5万斤,如果是总运输量,那将是个庞大数字。船队规模之大可见一斑。同时,唐代200多年间在全国兴修水利269项,河北58项中,仅沧州就有20余项,居河北道乃至全国前茅。而就在那时,薛大鼎疏浚了隋末废弃的无棣港,重开唐代沧州海运的盛况。这也就有了刘长卿诗中“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悬”的句子。刘立鑫还提到一个观点,这个观点也是范文澜等历史学家提过、学界早就公认的,即在唐代以前,丝绸之盛,北方胜于南方。当时南方人不擅长丝织,是浙江东道节度使薛兼训招募军人到北方娶回善织的妇女,从而使南方丝织业开始兴盛。唐代,包括沧州在内的河北道15州郡,常年贡丝2000匹,占天下一半。盛产丝织品,无疑为海上丝路提供了可供运输的主要货物。西汉勃海楼船远行天下沧州筑城供外国人居住孙继民在海兴大口河盐场附近,考察了西汉沉船遗址。当年参与挖掘的群众说,1987年秋,在盐场东北发现一艘西汉早期沉船,船很大,载有两万多斤铜钱。文物工作者分析,这种大型沉船,可能是西汉时勃海郡滨海地带建造的楼船。当时,今沧州境内的河间善造车骑,勃海善造楼船,勃海楼船名满天下。这同样为运输大宗货物提供了条件,也为海上丝路进一步开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古沧州无棣港隋末一度废塞,唐初重新疏浚。刘立鑫认为,结合许多历史记载和诗文,可以推断无棣港至少在战国时期开埠于“楚关”。沧州的鱼盐、丝绸及内地的货物得以源源不断地通过海路外运。在唐朝,这些货物甚至远销到阿拉伯等国家。唐代后期,国家还设置了“飞雪将”数百人,由军队专门负责食盐海运,运输沧州“白盐”。“海上丝绸之路”还沟通了附近的朝鲜。在当时河间专门筑高丽城供朝鲜人居住,唐太宗征高丽驻跸汉武帝望海台,新罗(朝鲜)王子金乔觉圆寂,古沧州的诚善寺为他造金身……借力比“起点”更重要打造现代版“海上丝路”海上丝路起点说尚待专家们进一步论证,它于沧州的意义是见证古沧州海运和经济的繁荣,也为今日的沧州海运和经济建设挖掘历史渊源。更重要的是,今天沧州正在抓住机遇将发展纳入到“一带一路”战略中,更具现实意义。在沧州东部,发展的龙头———黄骅港已经迎潮而立。这里是环渤海、环京津地区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战略新兴区域,是国务院批复的《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举全省之力打造的沿海率先发展增长极和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极。以黄骅港为起点的海上通道为沧州打造现代版的海上丝路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暨2014中国投资论坛”上,沧州与捷克、荷兰、波兰等国家的企业或机构,在航空、现代农业、食品加工、贸易往来等方面签订了4份合作协议,掀起了新一轮的对欧合作热潮。在不远的未来,中欧产业园区将成为沧州与欧洲之间“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和纽带。沧州市委主要领导认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的沧州应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既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沧州面临的重大发展机遇。沧州俗语拾趣来源:时间:15-04-0110:25:00编辑:bohai沧州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长期以来,在沧州流传着的一些俗语不仅语意贴切,还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现摘录几则,并做浅释,与读者共飨。“永乐二年的”在沧州,人们常以“永乐二年的”戏言物之老旧,如同有人以“秦始皇他奶奶”来喻物之老旧一样。永乐,明成祖(朱棣)在位时的年号,永乐二年即1404年。史载,明太祖朱元璋病死,惠帝即位,燕王朱棣不服,遂以“靖难”为由,数次举
本文标题:沧州三大名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2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