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河北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河北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冀林计字〔2011〕137号目录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取得的主要成就.(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二、“十二五”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主要奋斗目标.三、主要任务和建设重点.(一)突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二)做强林果富民产业.(三)加强林业基础建设.(四)深化林业改革.四、主要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二)狠抓依法治林,切实保护林业建设成果.(三)实施科教兴林战略,为林业建设提供支撑.(四)广筹资金,搞好重点工程建设.(五)优化环境,扩大林业开放.(六)强化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双增目标”指示精神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青山绿水硬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全省现代林业建设步伐,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专项规划。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取得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是全省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三步走”战略的关键时期,全省林业建设紧紧围绕“构筑京津绿色屏障,再造河北秀美山川”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各项林业建设工作,将中心城市、县级城镇、乡村居民点绿化及新增森林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覆盖率净增量纳入对设区市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目标,有效激发了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初步形成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搞绿化的新格局,全省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2279.3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214.6万亩、飞播造林3212万亩、封山育林743.7万亩。完成义务植树5.6亿株,占任务的112%。新增有林地888万亩,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74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全省沙化土地面积减少417.3万亩,荒漠化土地减少270.3万亩,分别排在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全省果品产量达到1140万吨,占任务的102.7%。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694亿元,是规划目标的115.7%。“十一五”期间林业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落实省以上各类林业建设资金154.9亿元,其中,无偿资金投入136.8亿元,有偿资金投入18.1亿元,分别为“十五”的1.67倍、1.69倍和1.53倍,为全省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全省“十一五”各项林业发展目标均如期完成。1、重点工程造林扎实推进。据统计,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太行山绿化、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和速生丰产林等重点造林工程完成造林绿化2082.9万亩,占全省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的91.4%,其中人工造林1045.2万亩,飞播造林321万亩,封山育林716.7万亩。再建三个“塞罕坝”林场和规模化造林绿化示范县建设累计完成规模化造林264万亩。通过狠抓种苗、设计、施工、抚育等关键环节,大力推广容器苗造林、飞播种子包衣、封造结合等抗旱造林技术,工程造林质量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质量评估,狠抓补植补造,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加强了农田林网建设,农田林网控制率85%以上的县(市、区)达到25个。积极开展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我省被国家林业局列为林油一体化项目全国首批示范基地之一。2、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取得新突破。省人大颁布了新的《河北省义务植树条例》,全民义务植树、部门绿化继续向纵深发展,全省1.67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新建义务植树基地1516个,面积124万亩。加快了通道和村庄绿化步伐,完成通道绿化2万余公里,植树近3000万株。深入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部门绿化取得新进展,有力推动了城镇村庄绿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各中心城市通过实施规划建绿、拆迁增绿、开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建绿、垂直挂绿、屋顶造绿等手段,城镇绿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31.6%,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6.4%。3、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全面加强。全省界定国家生态公益林面积2278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50万亩,年落实生态补助资金1.98亿元,为生态防护林建设的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面对森林防火严峻形势,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3齐心协力,狠抓各项防范措施,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0.3‰以下。征占用林地审核、林木采伐、木材经营加工和运输管理进一步规范。林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公安“三基”建设、队伍培训和装备建设不断加强,办案质量不断提高,各类涉林案件查处率达98%。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防控能力明显提升,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健全,主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以下,无公害防治率90%,测报准确率87%,种苗产地检疫率97%。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塞罕坝、滦河上游、茅荆坝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建自然保护区7处(省级6处、县级1处),自然保护区达到26处,新增面积170万亩,总面积达790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8%,较“十五”末提高了0.6个百分点。全省建立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169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88个。新建湿地公园10处(国家级1处、省级9处),面积23.8万亩。4、果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果品区域化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果品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形成了平原沙地梨、黑龙港及太行山红枣、燕山京东板栗、桑洋河谷和冀东滨海葡萄、冀西北山区仁用杏、石黄高速及307国道两侧果品产业带、太行山燕山浅山丘陵区果品产业带等“五片两带”果品业发展格局。果树总面积达2360万亩,居全国第一位,果品产量1140万吨,居全国第二位。规模化果品基地2000多万亩,产量1000万吨,分别占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4.7%、87.7%。建设以梨、板栗、苹果、红枣等为主外向型果品出口基地近1000万亩。完成果树树体改造和树型改良1000万亩。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水平日益提高,制定实施果品标准80多项,基本形成了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共建成国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区35个,标准化推广面积1800多万亩。建成省级林果桑花质检中心1个,市级果桑花质检站9个,县级果品质检站24个,果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初具雏形;建立了果品质量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完成果品质量安全监测5300多个批次,全省主要果品抽检无公害果率达96%以上;完成无公害产地检测认定500万亩,全省检测认定面积达1100多万亩。全省共有果品龙头企业和组织3000多家,经纪人队伍10万多人,国家和省级名牌果品100多个,绿色、有机果品达200多种;全省果品贮藏率33%,加工率422%,产业化经营率58%以上,京津市场占有率40%以上。果品集中产区果农人均收入2500元以上。5、林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以速生杨为主的丰产林基地发展迅速,新发展以工业原料林为主的速生丰产林300万亩,全省百亩以上的速生丰产林造林大户达到3000多个,万亩片速生杨基地达到20多片,全省速生丰产林总面积达到800多万亩。全省人造板年产量已达到1097.8万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已发展成为林业产业的主导产业。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年生产能力5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60多家,其中10万立方米以上的2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年产量由总产量的15%提高到60%左右。林下产业快速发展,出台了发展林下产业的指导意见,林禽、林菌、林药、林下野生动物养殖逐渐兴起,林下经济开发总面积达到200多万亩,成为林业产业新增长点。花卉产业稳步发展,新增花卉生产面积4万亩,总面积达到40万亩。森林旅游发展迅速,森林公园新增27处,晋升国家级7处,全省森林公园总数达到80处,其中国家级27处。6、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目标稳步推进,省委、省政府专门部署、调度林改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各级林业部门创新思路,稳妥实施,经过努力,全省170个有林改任务的县(市、区)全部编制完成了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累计完成明晰产权面积8292万亩,占总任务的99.9%;登记发证6095万亩,占总任务的73.4%,发放林权证129.3万份,基本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按照“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总体要求,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试点和专题调研,出台了《关于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对进一步促进林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国有林场改革稳步推进,在林场定位、职能界定、人员安置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7、科技兴林工作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一县一业一园”科技示范工程、“进万村兴百业”科技入户工程、“科技下基层,服务新农村”活动年、送技术下乡等重大的科技推广活动。取得科技成果74项,申请专利19项,获河北省科技奖励成果3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5%,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系5统研究了太行山花岗片麻岩区综合治理、泥质海岸盐碱地造林、坝上地区植被恢复等技术,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选育出优良林果花良种91个,应用于生产,其中新审定或认定11个树种33个优良品种(品系)。实施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果树优势布局及高效栽培技术等科技支撑和示范重点项目34项,推广应用新技术50多项、新品种30多个,建立不同规模的示范区300多个。制订修订无公害产品、病虫害防治及预测预报技术规程等标准50项,地方标准示范面积50多万公顷。开展了林业科技“16推”、科技下乡和果树生产技术网络直播活动,建立了省市两级林果技术专家咨询网。进一步强化林木种苗的基础地位,完成了全省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外业调查工作,加强了种苗质量抽检工作,林木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工程造林苗木质量合格率达到97%。(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全省林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总体发展水平和林业管理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1、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艰巨,与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不相适应。全省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整体绿化还处于全国中下水平,与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不相适应,离建立完善的京津生态屏障还存在较大差距。全省尚有适宜造林绿化的荒山荒地和需要改造的低质林地5700多万亩,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仍较严重,生态建设任务艰巨,全省有沙化土地3187.9万亩、潜在沙化土地338万亩、水土流失面积9137万亩亟待治理;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城镇、村庄等人口密集区绿化水平较低,人居生态环境较差;造林难度和造林成本逐年增加,后期管护和经营任务繁重;林业投资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全省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2、林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要求不相适应。与林果产业比较发达的省份相比,我省林果产业整体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果品加工、采后处理、贮藏、质量安全监管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林果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林果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还不高。林果产业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对生态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63、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进展缓慢,与加快林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与新的林业产权制度相适应的林木采伐管理、林地林木流转、林业投融资等配套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促进林业发展的长效保障机制尚不健全,激发广大林农和各类经营主体积极主动参与林业建设的政策机制尚需完善。4、林业基础建设落后,与快速发展的林业建设不相适应。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层推广体系建设、林木良种建设和种苗市场监管相对薄弱。林业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够完善。林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不能更好的为林业生产服务。国有林场职工住房难、饮水难、出行难的问题亟待解决,供电保障、信息通讯等方面急需完善。二、“十二五”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省委两
本文标题:河北省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3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