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1河北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文科历史试题第一卷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60分)1.史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遗留下来的历史材料。下列可以作为研究当时历史事件的第一手史料是①甲骨文②秦权(秤砣)③中书省印④《读通鉴论》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班固在史书中记载: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徭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这可以佐证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3.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古希腊建筑雄伟壮观,大多建造在山坡和高地,传递了接近上天神灵和营造公民对国家的情感,寄托和支撑着古希腊人的理想、精神。这不能表明A.希腊人勇于征服大自然B.希腊人的公民意识C.远离诸神的人文主义D.公民的爱国主义情操5.在2014年9月18日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英国面临分裂危机前夕,白金汉宫发表公开声明说,女王虽然赞成苏格兰继续留在联合王国,但在公投上将保持中立。对此最2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女王不关心国家事务B.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C.即使苏格兰独立,女王仍是苏格兰元首D.女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6.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因此,美国确立了A.中央集权制B.共和制C.联邦制D.两党制7.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有人形象地把众议院比喻为一杯热咖啡,而参议院的作用就是使这杯热咖啡冷却下来。据此判断,美国联邦宪法的设计意图是A.协调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冲突B.赋予参议院更大的权力C.发挥两院的制约与平衡作用D.兼顾南北方的民意诉求8.图中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A.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B.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9.1875年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人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右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左派则把它视为妥协的共和国,需要改善。这说明A.左派的宪政主张没有实现B.人们对于参政制宪的热情不高C.温和的右派主张君主专制D.1875年宪法是激烈斗争的产物10.代议制民主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共同体是政治权力的最终;公共权力的使用应以社会共同体的同意为基础;由各等级或社会团体选派的代表组成的机构能够行使共同体的政治权力。代议制得以实现的根本途径是A.人民主权B.天赋人权C.法律至上D.普选制度11.1946年2月22日,美国驻苏联外交官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美国必须在政治舞台上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苏联“对理智的逻辑性无动于衷,但对武力的逻辑十分敏感”。因此,美国若拥有足够的实力,并表明准备使用实力时,几乎用不着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这一文件3A.使二战后美苏关系由战时盟友转为对手B.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政治格局C.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D.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12.哲学家霍布斯说:“战争,并不只限于战斗行为;事实上,只要战斗意愿明白可知,这段时间都可算作战争。”以下不属于上述第二个“战争”内涵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华约组织D.朝鲜战争13.2015年11月,有学者认为,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时间才不过短短20年,其所主导的国际秩序就已岌岌可危,这在国际关系史上还是相当罕见的;而霸权的衰落并非来自霸权国崩溃或权力转移,而是来自权力扩散—大家渐渐地都不听“霸主”的了,这在国际关系史上更是从未出现过。导致“权力扩散”的主要因素是A.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B.美欧日三足鼎力局面的出现C.不结盟运动的开展D.美国自身实力的衰落14.周初,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A.礼乐文明崩坏B.井田制度瓦解C.分封制度崩溃D.铁器牛耕使用15.宋代太平兴国七年(982年)闰十二月诏:“诸路(应作道)州民户,或有能勤稼穑而乏子种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令农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男),某人见有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此诏的颁布A.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B.消除了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D.促使小农经济逐步走向瓦解16.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17.在谈到中国古代某一制度时,《新全球史》提出:“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据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制度4A.自曹魏开始实行至唐朝废止B.从根本上阻止了土地兼并C.平均分配了全国土地D.反映了封建国家与大地主之间的矛盾18.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反映了A.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B.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D.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19.《史记·货殖列传》曰:“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在作者看来,当时A.形成重义轻利思想B.重农抑商政策实际上没有实行C.儒家伦理纲常成为主流思想D.追求财富改善民生应受到鼓励20.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纭。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市场已经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21.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B.理学的形成,满足市民的欲望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22.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A.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B.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C.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D.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2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当时已经出现了铁犁牛耕B.元代工匠子弟入匠籍后不能随便改行;元代官营手工业者受到严格的限制C.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成为元朝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D.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纱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因此受到严重冲击24.在《清代中后期农业税和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中,我们不能得到的信息是5A.农业税相对较稳定B.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C.工商业占主导地位D.工商杂税增长说明商品经济发展25.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主要“新”在A.鸦片战争后,引进了许多农业新品种B.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C.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近代化大农业D.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出现了质的飞跃26.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7.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8.鸦片战争以后,来华商船日益增多。为了维修船舶,外商投资擅自设立船坞。1845年,英商约翰·柯拜在广州黄埔开设柯拜船坞。到60年代,英美商人在香港、广州、上海开设大小船坞近四十家。据此可知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产生B.列强对华已经开始早期资本输出C.英国的造船业技术最为先进D.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29.“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此实收回利权6之大端。”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A.打破了列强一度垄断中国水运的局面B.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成功的典范C.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D.造船技术水平比西方列强更高30.下列洋务运动主要活动,其中最能直接诱导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是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上海轮船招商局D.天津机器制造局31.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渝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32.据记载,《马关条约》签订后的“第一年,日本对中国的棉纱输出立刻增长了4.3倍;第二年,在1896年的基础上又增长了1.8倍”。这说明A.中国近代纺织原料主要依赖进口B.帝国主义进入资本输出的阶段C.近代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加深D.中国民族工业对棉纱需求剧增33.郭嵩焘在总结自己的观点时写道:“顷数十年,汽轮车船夺天地造化之奇,横行江海,无与为敌。而究其意之所极,贾市为利而已。”郭嵩焘在此认为西方侵华的目的是A.通商谋利B.开办工厂C.炫耀武力D.占领中国34.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7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35.以下对相关数据解读准确的有①手工生产始终占据主体地位②民国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率大幅提升③农家自用粉比重占一半以上④北洋政府时期机器化生产明显增加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6.下面是据《荣家企业史料》制作的申新九厂定量设备平均用工人数统计表(19-32~1936年)。据此反映出A荣家企业实现管理革新B.近代民族企业规模日渐缩小C.民族企业产品市场扩大D.荣家企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37.民族资本家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D.国
本文标题:河北省石家庄市辛集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35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