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1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哲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的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就在于推动哲学的进步和发展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2.科学家一直都想了解物质的质量从何而来。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预言,希格斯玻色子(又称“上帝粒子”)是赋予其他粒子质量的粒子,2012年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最终发现了这种基本粒子。“上帝粒子”的准确预言表明A.物质的存在就是被感知B.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D.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3.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这样的感受:“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种感受①是唯物主义观点,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②是唯心主义观点,因为它认为客观事物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③说明真理是具体的,因条件的变化而发展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受主观因素影响的A.①②B.①④C.①③D.②③4.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带有自发唯物主义的倾向③声称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行不通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D.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上不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6.在西方哲学史上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有人说水变成了酒,怎样鉴别其真假呢?大家去请教一位哲学家。这位哲学家回答:“如果在座的各位都感觉到是酒,并一致地认为是酒,那就不应怀疑酒的存在了。”下列观点与这位哲学家观点一致的有①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②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③万物皆备于我④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7.针对当前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雷同”现象,新华社撰文指出,城镇化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8.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9.2014年人们纷纷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运动与物质密不可分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10.“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这几句诗,说明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型实现诗歌的创作B.正确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事物C.诗人的实践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D.意识活动在诗歌创作中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1.广东省卫计委10月7日数据显示,今年全省累计报告登革热诊病例共23146例,其中肇庆92例。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广东调研疫情后表示,广东登革热疫情形势依然严峻,防控工作仍然存有盲点。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看,广东应3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强疫情、病例的监测分析和处置报告②坚持联系的观点,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城市间信息沟通和防控措施协同③抓住主要矛盾,开展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环境卫生整治,清除蚊虫孳生地④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加强医疗救治,完善病例救治指引,科学用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12.2015年我国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将“连续稳定”和“预调微调”相结合。既要坚定信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又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预调微调,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这说明今年的宏观调控坚持了①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④把自在联系和人为联系结合起来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3.学习成语和古语不仅能提高汉语水平,还能从中悟出深刻的哲学道理。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是亦彼也,彼亦是也”“万物皆备于我”,以上观点分别属于A.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唯心主义B.辩证法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D.形而上学辩证法相对主义唯心主义14.在西方,芝诺提出了“飞矢不动”的理论,迷惑了很多人。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①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②承认了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③认为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世界无车日”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转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4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7.2014年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一国两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实践》白皮书,以大量事实和数据介绍了“一国两制”政策在香港取得的成就,说明“一国两制”是香港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这表明①科学构想源自实践,根本目的在于获得真理②实践高于认识,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真理是发展的,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真理是客观的,真理能够精准预测现实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18.十年前,科学家只把几十种基因突变与疾病挂上钩,现在已经把三千左右的基因突变与疾病对上号,但要搞清所有基因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尚需时日。这是因为①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象的本质的暴露与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19.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①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总死亡率(数)与气温的关系曲线多呈U形或V形,说明高温或低温都可使死亡率(数)增加。这说明A.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无条件的B.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必然联系C.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是无法改变的21.“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中做过一个单摆实验,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给小球一个推力,小球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若是在地球上,小球则会左右摆动的。上述材料佐证了①联系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③联系的客观性意味着人不能触及客观联系④联系是多样的,不同的条件联系的特点不同5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我国已逐步进入汽车社会行列。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蚂蚁穴体系的有序、高效运转中,学到了疏导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A.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B.整体功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C.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D.系统优化的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2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强调读书讲究方法,由全观分,由分观全。读书之法,要多读,熟读,仔细玩味,才能了解和体会。从哲学上说,这是因为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②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③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无条件的④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4.把工作做到90%你会满意吗?请看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90%×90%×90%×90%×90%=?结果是59%;工作过程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环环相扣,如果满足于每个环节的90%,五个环节之后,你的工作成绩就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可能使整个工作前功尽弃,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材料体现的哲理是①部分统率整体,要把握好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②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能把工作做好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5.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6.“打击与挫败是成功的踏脚石而不是绊脚石”这句话哲学启示是①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具有统一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7.“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D.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2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中6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调整是因为①矛盾具有特殊性②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③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样描写时间的味道“时间是食物的挚友,时间也是食物的死敌”。对“时间的味道”的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①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引起质变②矛盾的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③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④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0.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必须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权力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港澳自身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C.分析事物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D.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
本文标题: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4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