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工业见习总结学生姓名:赵鹏程学号:200908022203专业班级:2009级电专二班2012年5月2日工业见习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旨在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专业意识,巩固和理解专业课程。实习方式主要是到企业、高校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高校教授学习请教相关知识。一、实习目的为了更好的实践和了解专业知识,拓展实际的知识面,2012年4月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等知名企业及著名高校,我们参观了时下比较先进的实验室,受益颇多,我们见识了精密的焊接技术。生产实习是大学学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它让我们将所学的内容很好的何现实生活联系到一起。同时,参观著名高校的实验室,能够让我们很好的了解目前该领域的动向与前沿的知识技术。二、参观行程行程的第一站是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它下设物理化学、物理光学和精细化工三个分厂,专业从事计量仪器、物理、化学、光学实验仪器及成套实验装置和精细化工产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该企业主要生产的物理仪器:热学力学基础物理仪器、电磁学物理仪器、光学物理仪器,物化仪器:压力测量仪表、电压测量仪表、温度控制仪表、水浴系列、试验电源、成套实验装置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日本等国,曾为近千个大专院校、科研检测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精良的电子和化工产品,其主导产品(如:物理化学实验仪器系列、四氯苯醌中间体等)均在国内同行中占主导地位。企业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并在国内同行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该企业奉行“质量第一、客户第一、服务第一”的经营理念,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是桑力人永恒不变的主题。在企业的实习方式主要是请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介绍有关知识,然后下车间参观,向企业的现场管理、技术生产工作人员学习请教相关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的认识。行程的第二站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旧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强,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并为今后建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国内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99575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4103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3个、独立学院2个。共有在职教职工324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80人,副高级职称837人;专任教师173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6名,国家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5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3名,江苏省特聘教授4名。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5915人(不含独立学院),博士研究生721人,硕士研究生6568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2379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5057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1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264.58万册,电子数据库70个。,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重点建设“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和测控技术与仪器四个本科专业,现有“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学校重点建设的2个二级学科。学院拥有可用于研究生培养和教师的科研工作的电气工程重点实验室、信息与控制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楼宇自动化仿真中心、DCS实习基地、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实验室、微机原理实验室、电机实验室、综合控制实验室、继电保护实验室等多个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此外,在校外与大型厂矿企业共建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众多的实验、实习基地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实践条件,并成为一大办学特色。“楼宇自动化专业仿真实验系统的研制与实践”于200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电子实验装置”和“继电保护实验装置”于2002年分别被评为江苏省高校自研实验教学设备“二等奖”和“三等奖”。行程的第三站是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河海大学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办学历史,以水利为特色,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实施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其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15年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近年来,以科技部批准成立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先后批准正式成立研究生院和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为标志,学校的建设与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河海大学校本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并在常州市新北区、南京市江宁区设有校区,总占地面积2300余亩。河海大学下设水文水资源学院、水利水电学院、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环境学院、能源与电气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常州)、机电工程学院、力学与材料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商学院(常州)、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系等专业院系。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9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8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涉及18个工程领域;50个本科专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学科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尤其是水利工程学科总体实力最强,支撑及相关学科门类较多,水利及支撑学科人才梯队的综合实力处于国内一流地位。目前,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39809名,其中研究生11496名,本科生18746名。河海大学现有教职工330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58名;博士生导师306名,有12名院士受聘担任学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名、讲座教授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者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5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7人,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75人,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95人,获“江苏省教学名师奖”4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4个。2001年以来,学校承接的科研项目质量不断提高,承担了一批国家层面重点、重大研究计划和重点、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其中一批科研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0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65项。河海大学有着优良的育人传统。2001年至2010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2005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规模快速发展,研究生培养质量持续提高,已建成具有水利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基地。河海大学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是国家首批授权可授予外国留学生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学校,已为5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千余名博士、硕士与学士,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5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协作关系。河海大学的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1985年70周年校庆,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5年80周年校庆,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词:“面向未来,开拓进取,进一步发展水利教育事业”,李鹏、李岚清、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为学校题词;2005年90周年校庆,温家宝总理视察学校并作重要讲话,以“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对学校寄予了殷切期望学院科学研究的特色是强弱电相结合,科学研究涉及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通讯、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目前在电力系统非线性辨识、电力系统负荷建模和分析、电力系统运行及控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电厂综合自动化、工业生产自动化、计算机测控技术、计算机通讯网络、工业企业管理监控系统、智能仪器仪表、水电厂优化运行管理、水电厂辅机控制、雷达设计、研制及性能测试和优化等领域有较强的科研优势。学院学术气氛活跃,每年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和讲座20余场,与国内外十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相互交流,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学院实验条件良好,除拥有设备较为完善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电气自动化实验中心”外,还建设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和“电力设备健康诊断实验室”,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工作环境。三、对楼宇自动化系统的认识在这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楼宇自动化系统,楼宇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是智能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智能建筑通过楼宇自动化系统实现建筑物(群)内设备与建筑环境的全面监控与管理,为建筑的使用者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经济、高效、便捷的工作生活环境,并通过优化设备运行与管理,降低运营费用。楼宇自动化系统涉及建筑的电力、照明、空调、通风、给排水、防灾、安全防范、车库管理等设备与系统,是智能建筑中涉及面最广、设计任务和工程施工量最大的子系统,它的设计水平和工程建设质量对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有直接的影响。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对整个建筑的所有公用机电设备,包括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系统、电梯系统,进行集中监测和遥控来提高建筑的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维护及营运成本。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楼宇机电设备监控系统,作为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担负着对整座大厦内机电设备的集中检测和控制,保证所有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达到最佳状态。根据我国行业标准,BAS又可分为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子系统宜一同纳入BAS考虑,如将消防与安全防范子
本文标题:电气工业见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6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