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1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1999年6月15日至6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会议中做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这就从大政方针上对职业教育学制的发展方向作了明确的政策性的规定。2005年11月,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决定》指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十一五”期间,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决定》要求,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多渠道增加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2发展面向21世纪,遂着科技进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劳动岗位将日趋复合化、智能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也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计划的调整,教学计划调整中课程的改革是重点。课程指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此解释为: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所有学科及教学科目的总和,或者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称;后者则指一门学科。扩展来说,课程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它根据社会与学校的培训目标,规定了一定的应教应学的内容;二是对这些内容进行设计、安排和实施的全过程。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层次不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其课程体系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此环境中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条适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二、课题研究的意义21世纪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国际意识和国际交往能力,具备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目前,我国经济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大幅度调整。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不再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业,而是面向各种性质的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毕业生更多流向新兴企业,到小企业工作和自主创业的情况亦愈来愈多。新世纪强调终身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不再是终结性教育,而应与其他教育形式建立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为与高职高专教育进行衔接提供无障碍通道,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会带来教育方式的变革,信息传播电子网络时代的到来,必然会给我们传统的以书本、黑板为主体媒介的教学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教学的媒体将更加多样化,教学的时间和地点也更加灵活。上述形势的变化对中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产生着重大影响。3专业的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控制技术和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发展使电气控制系统功能更强,技术含量更高,体积更小,使用更便捷。传统技术正在逐步被更新,如继电器控制正在被可编程控制器控制所代替;传动装置由直流调速系统为主向交流调速系统为主过渡;控制系统由模拟式向数字式过渡;单机控制向网络控制过渡。电气控制装置向系列化、模块化、小型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的设备日趋增多,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的技术面更宽,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更强。本专业的服务面日趋扩大。就业的行业从机械行业为主已扩展到电子仪表、化工医药、轻工、冶金等行业。学生的就业定位更趋明确,在企业中本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将作为电气技术工人,直接从事操作工作,少部分毕业生作为技术员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国家从去年开始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生数量大大增加,造成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层次有所下降,高职生占据了部分中职生的位置。同时,“普高热”也给中职带来较大压力,致使中职生源的质量比以往大大下降。同时,高等教育立交桥的建立,使一部分中职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接受高职高专或普通高等教育。上述形势的变化无一不对中职的专业教学改革产生着重大、深远的影响。因此,面对这一新形势,有必要对电气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相应改革,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三、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90年代以来,电气类中职毕业生的就业以技术和操作岗位为主,共占总体的65.5%,其中,毕业生从事技术岗位工作的占40.5%,从事操作岗位的占25.%;其次是管理类的岗位,占总体的19.46%。中职电气类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术管理、操作、维护检修及质检管理等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毕业生就业岗位已转为以操作岗位为主。1996年以前的毕业生较多在企业的供电系统、电气设备管理、运行、维护、安装等部门,而近年来毕业生更多在生产第一线作技术工人。企业到中等职业学校要人主要也是用在生产第一线作技术工人,一般经过2~3年后,其中一部分提升为技术员。因此,本专业中职生应既能担任中等电气技术工作,又能作为技术工人直接从事操作性工作。4尽管同是电气类专业的毕业生,但就业单位性质的比例各不相同。沿海地区,外资引进力度较大,在三资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较多;而中西部地区,毕业生则大多聚集在国有或集体企业中。这表明随着经济调整,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从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转向国企、三资、私营企业兼而有之。不同性质的就业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对要求不一致,由此会影响到学校的专业改革和课程设置,需要研究各种性质的企业对中职学生的不同要求。1.专业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情况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其适应面广,社会需求量大。几乎在所有工业企业都需要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气控制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工业生产设备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的含量越来越高,将需要更多的电气技术人员和工人。2.培养目标和定位早期和中期的中职电气类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后期以直接从事操作工作为主。根据这种变化趋势,再结合技术发展和高职教育大发展的形势,我们认为中职电气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由中等电气技术人才改为中等电气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应该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和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考虑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案。3.职业道德情况中职的学生一入校,就明确培养目标是“立足基层”、“服务一线”,因此他们更安心第一线的工作,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在基层“留得住、用得上、下得去”,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对近年来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时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首要要求是“吃苦耐劳”;因此,中职学生就应给自己正确“定位”,明确“立足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与创业观点,培养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这样就不会眼高手低,只有在“基层”、“一线”吃得苦,下得去,才能“留得住”,并有所发展与作为。4.专业教学情况5从对毕业生的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掌握上都比较扎实。调查中大部分毕业生对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表示满意,认为能胜任岗位工作的需要。同时,对大部分工作在第一线毕业生的调查显示,由于电气类专业技术发展很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因此相对比较扎实的电工电子等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近年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气控制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而且各地均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其设备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的含量越来越高。调查中发现电气类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传统技术有余,而反映先进技术不足,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有脱节的现象。电气类专业的专业课程,特别是主干课程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内容上除旧更新。另外,电气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已经跨越不同的行业,电专业技术应用背景更发生了大的变化,需要扩大专业的适应面,面向整个工业,包括建筑业甚至农业乃至第三产业。5.实践教学情况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电工、电子、电气控制等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电气技术应用能力,能较快适应岗位要求。在对企业的调查中,企业反映毕业生的一个突出优点就是实践动手能力强,大多数毕业生也反映在校学习时,实践动手能力是其最满意的收获,这是各校都非常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结果。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仍大有发展空间,我们要考虑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改革,尤其是加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它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岗位适应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我们要努力营造工业现场环境,创造工业现场气氛,建立贴近实际的实训室,在实验、实训的过程中要求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6.外语、计算机教学情况外语、计算机是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工具,对电气类专业也不例外。当前毕业生在这两方面的发展很不均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相对较强,已经基本满足生产实践一线的需要;但是,对于外语能力,电气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外语方面水平较差,不能适应6工作发展的需要。7.岗位分析通过对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分析,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以下工作:(1)在工业企业的生产部(制造部)门担任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的日常维护人员(一般机电结合,以电气维护为主)。(2)在电气控制设备及电子通信设备的制造部门担任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产品测试检验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3)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及电子设备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营销部门担任营销人员和售后服务人员。(4)在设备安装企业和有关企业的工程部门担任常规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人员。(5)在物业管理部门中担任楼宇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人员。(6)担任供配电系统的维护人员。四、改革的重点、思路和措施(一)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本专业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中等职业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理论、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对电气控制系统图的阅读和定性分析能力和必要的定量分析能力;同时为实践教学提供理论基础。1.文化基础课文化基础课应保证使学生掌握高中阶段教育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同时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文化基础课程设置为:政治、体育、数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文化基础课教学要以应用和继续深造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对本专业尤其要加强人文课程的教学,提高综合素质并充分考虑学生继续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同时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将物理课穿插在电工基础、机械工学课程中讲授,物理课不单独设课,而英语课结合专业特点,根据学生可以接受的程度7开设,英语课教学目前是中职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还不能满足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英语教学改革要调整教学目标,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尤其要加强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讲求实效。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理论课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革考核方式,强调应用,注重实效,杜绝死记硬背。加强政治理论、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语文课的教
本文标题: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整体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57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