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波谱分析-第六章波谱综合解析.
综合解析就是各种波谱法彼此补充,用于复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7.1各种谱图解析时的作用1.UV法:(1)判断芳香环是否存在;(2)判断共轭体系是否存在;(3)由Woodward一Fieser规则估算共轭双键或α,β一不饱和醛酮或用F.Scott经验公式计算芳香羰基化合物的λmax。2.IR法:(1)官能团的检出;(2)有关芳香环的信息(有无芳香环以及电负性不强的取代基的位置);(3)确定炔烃、烯烃,特别是判断双键的类型。(1)确定质子总数和每一类质子数;(2)区分羧酸、醛、芳香族(有时知道取代位置)、烯烃、烷烃质子;(3)从自旋偶合相互作用研究其相邻的取代基;(4)加入重水检出活泼氢。3.1H-NMR法:4.13C-NMR法:(1)确定碳原子数;(2)确定碳原子类型。5.MS法(1)从分子离子峰及其同位素峰确定分子量、分子式(并非总是可能的);(2)Cl、Br、S的鉴定(从M十2、M十4峰);(3)含氮原子的推断(氮规则、断裂形式);(4)由简单的碎片离子与其它图谱资料的相互比较,推测可能的官能团及结构片段。7.2综合光谱解析的一般程序(从送样到定结构)1.测试样品的纯度:样品应是高纯度的;应事先做纯度检验。2.分子量或分子式的确定:(1)经典的分子量测定方法如沸点升高法、凝固点降低法、蒸汽密度法、渗透压法等。(2)质谱法高分辨质谱在测定精确分子量的同时,还能推出分子式。低分辨质谱由测得的同位素丰度比可推出分子中元素的组成,进而得到可能的分子式。(3)结合核磁共振氢谱、碳谱推测简单烃类等分子的分子式。(4)综合光谱材料与元素分析确定分子式。(a)确定碳原子数■从13C-NMR得出碳原子的类型数。(b)确定氢原子数■从13C-NMR计算出碳上质子的总数HC。(c)确定氧原子数♦由IR确定有无vOH、vC=O和vC-O-C的特征吸收谱带,进一步用13C-NMR、1H-NMR和MS等有关峰数确定。(d)确定氮原子数♦可由元素分析氮含量推测氮原子个数。与波谱数据对照。♦若MS中有分子离子峰且m/z为奇数时,分子中应含奇数个氮。■从1H-NMR的积分强度计算得到的氢原子数HH。(e)确定卤素原子数♦从MS中M、M+2、M+4很容易确定是否含有Cl和Br原子及它们的个数。♦由于碘和氟元素中只含一种同位素,因此它们没有同位素峰。♦可由元素分析卤素含量推测卤素原子个数,与波谱数据对照。(f)确定硫、磷原子♦主要利用IR检查是否含有相应的官能团,以确定是否含有硫、磷。♦从MS中也可以得到是否含硫原子的信息。3.计算不饱和度分子式确定后,按下式计算出不饱和度:21134nnnU4.结构单元的确定(a)不饱和类型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可用于判断C=O、C=N等不饱和类型。UV可用于共轭体系的判断。(b)官能团和结构单元主要的结构单元与各种图谱之间的关系结构13C-NMR(ppm)1H-NMR(ppm)IR(cm-1)MS(m/z)CH30~82之间(q,四重峰)确定,也能知道CH3数。在0~5之间,从质子数可确定是CH3、CH2或CH,由分裂谱型和出现的位置,有可能推测出其相邻部分机构。1460,1380,特别在1380是CH3的特征谱带,能推断有否异丙基、叔丁基。支链上有甲基时有15或M-15.CH2CH0~82之间的化学位移(t,三重峰)和(d,二重峰)确定。CH2有1470,由于相邻官能团的不同会有一些位移,难以得到CH的信息。有CH2则相差14季碳原子由位于0~82之间的化学位移(s,单峰)确定,难以推断与其相邻的部分结构。不能得到直接信息。难于得到直接信息。叔丁基(t-C4H9)57。C=C82~160至少需要有2个C的吸收峰,用=CH2(t),=CH(d),=C(s)的组合可确定各种类型。在4~8。由质子数和自旋-自旋裂分能推断出各种类型。1680~1620(分子对称时不出现),在1000~650可推断出各种取代类型烯丙基开裂产生41、55、69离子峰。C≡C65~100若有氢,在2~32140~2100,如果有氢原子在3310~3200出现吸收带。26离子峰。芳香环82~160(芳杂环~175),由(s)或(d)和吸收峰形状,能推断出取代方式。6~8,质子数大致能推断出取代基数,从裂分谱型大致能推断出取代基的系统、取代方式。首先看1650~1450的吸收谱带,然后用900~650可推断出取代类型。有苯环时,出现77、65、51、39离子峰。结构13C-NMR(ppm)1H-NMR(ppm)IR(cm-1)MS(m/z)C=O羧基酯酰胺醛酮155~225160~180(s)160~180(s)(s)155~177(d)174~225(s)174~225没有直接信息在R-COO中与其相邻的烷基质子在3.6~55~8.59~10.5与其相邻的烷基质子在2.1~2.651900~1600酸60、74……酯R-C≡O+(R若是烷基,则43、57、71…其中之一肯定有一个强峰,甲酯74、乙酯88)酰胺44醛(M-1)酮R-C≡O+(同酯,43、57、71…)结构13C-NMR(ppm)1H-NMR(ppm)IR(cm-1)MS(m/z)OHNH没有直接信息,与其相连的碳原子的吸收峰与烷基碳原子相比,向低场位移。在很大范围内出现信号。加入重水,吸收峰发生变化。在3670~3230很宽的范围内有很强的吸收,1200~1000能确定出各种醇的类型。3500~3300有中等强度或强的窄的吸收带。(M-H2O)+(RCH=OH)+,31,45,….(RCH=NH2)+,30,44,….结构13C-NMR(ppm)1H-NMR(ppm)IR(cm-1)MS(m/z)C≡N117~126没有直接信息2300~2220(M-HCN)+41,54等NO2没有直接信息没有直接信息C-NO21580~15001380~1300O-NO21650~16201280~1270N-NO21630~15501300~125046结构13C-NMR(ppm)1H-NMR(ppm)IR(cm-1)MS(m/z)含硫官能团没有直接信息除SH外没有直接信息。S-H2590~2550S=O1420~101032+R,34+R32S:34S=100:4.44含磷官能团没有直接信息除PH外没有直接信息。P-H:2440~2250P=O,P-O1350~940C-X(卤原子)-20~80,不大有效没有直接信息。有各种吸收谱带,但不大有效。Cl:35Cl:37Cl=3:1Br:79Br:81Br=1:1结构13C-NMR(ppm)1H-NMR(ppm)IR(cm-1)MS(m/z)5.结构式的推定总结所有的官能团和结构片段,并找出各结构单元的关系,提出一种或几种可能结构式。6.用全部光谱材料核对推定的结构式①用IR核对官能团;②用13C-NMR核对碳的类型和对称性;③用1H-NMR核对氢核的化学位移和它们相互偶合关系,必要时与计算值对照;④用UV核对分子中共轭体系和一些官能团的取代位置,或用经验规则计算λmax值;7.已知化合物,可用标准图谱对照,来确定。⑤最后确定一种可能性最大的结构,并用质谱断裂方式证明结构式推断无误。7.3综合光谱解析例解例1.一化合物为无色液体,b.p144℃,其IR、NMR、MS如下,试推测结构。MS(m/z):27(40)、28(7.5)、29(8.5)、31(1)、39(18)、41(26)、42(10)、43(100)、44(3.5)、55(3)、57(2)、58(6)、70(1)、71(76)、72(3)、86(1)、99(2)、114(13)、115(1)、116(0.06)(括号内数字为各峰的相对丰度)UV:λmax=275nm(εmax=12)解:从可看出:UV:λmax=275nm(εmax=12)无共轭系统。IR光谱:无芳香系统,但有C=O、-CH2-、-CH3。NMR:也示无芳香系统。1.确定各部分结构:(1)由MS谱:可找出M峰,其m/z=114,故分子量为114。(2)确定分子组成:(M+1)/M=1/13=7.7%(M+2)/M=0.06/13=0.46%MS(m/z):114(13)、115(1)、116(0.06)7.7%/1.1%=7,∴该化合物含C数≤7。又由0.46%可知该化合物中不含Cl、Br、S。(3)UV:λmax=275nm,弱峰,说明为n→π*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又因200nm以上没有其它吸收,故示分子中无共轭体系,但存在含有n电子的简单发色团。vC=O的倍频峰vC-H有CH3或CH2vC=O有醛、酮或酸等3413(弱)~2950(强)1709(强)可能的结构类型吸收峰(cm-1)(4)IR:1709cm-1说明分子中的O原子是以C=O存在的,这与UV给出的结果一致,说明该化合物可能是醛或酮,又因在2900~2700cm-1之间未见–CHO中的C-H吸收峰,故该化合物只能为酮。(5)NMR谱:NMR图谱出现三组氢核,其比值为2:2:3。峰位(δ)峰重数积分曲线高度(小格数)氢核数2.371.570.86373585987223δ0.86ppm:该峰相当于三个质子,为一甲基。裂分为三重峰,因此相邻C上必有俩个氢,即有CH3-CH2-结构。δ2.37ppm:该峰为俩个质子,峰位表示-CH2-与电负性强的基团相连,故具有如下结构:-CH2-CO-;又因该峰了裂分为三重峰,说明邻近的C上有俩个氢,故结构应为:-CH2-CH2-CO-。δ1.57ppm:俩个质子,六重峰说明有五个相邻的质子,其结构必为CH3-CH2-CH2-,又峰位在1.57ppm处,说明该碳链与一吸电子基团相连,故可得出如下结构:CH3-CH2-CH2-CO-↑↑↑0.861.572.37总之,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化合物含有以下机构:UV示有–C=OIR示有–C=O、-CH3、-CH2-NMR可将上述结构组合为:CH3-CH2-CH2-CO-2.化合物的结构:由NMR可知氢原子个数比为2:2:3,故总的氢原子数为7n,另有一个结构与CH3-CH2-CH2-CO的7个氢原子对称,再结合M=114,碳原子数为7,所以该化合物的结构是:CH3CH2CH2-CO-CH2CH2CH33.验证:(1)有三个类型的质子,其比例为2∶2∶3。裂分峰个数也对。(2)红外光谱、紫外光谱也符合。(3)质谱图上m/z43、71系因α-开裂产生:验证结果,说明所提出的结构是合理的。例2.一个末知物的元素分析,MS、IR、NMR、UV如图所示,试推导其结构。解:1.确定分子式:C:122×78.6%÷12≈8H:122×8.3%÷1≈10O:122×(100-78.6-8.3)%÷16≈1或N:122×(100-78.6-8.3)%÷14≈1∴该未知物分子式为C8H10O或C8H10N。从质谱:M122,为偶数,不含奇数氮,故分子式应为C8H10O。2.计算不饱和度:U=1+8–10/2=4分子中含有苯环或其他不饱和键。3.各部分结构的推定:IR:在3350cm-1有强峰,其可能来自OH(氢键);1650~1900cm-1间无峰,说明无C=O;1500~1600cm-1之间有多个吸收峰,证明存在苯环;~1000cm-1(s)为vC-O振动,说明是伯醇;700与750cm-1双峰,为苯环单取代。UV:λmax=258nm,有精细结构,可能为苯环所致。1H-NMR:四组氢核,其比值为5:2:2:1。δ=7.2,约5H,δ=3.7,约2H(t)δ=2.7,约2H(t)δ=2.4,约1H(宽)来自苯环氢,这与紫外光谱结论相符。而从IR,1500~1600cm-1之间有吸收峰,都证明苯环的存在。1H-NMR图中可知苯环上有五个氢,即为单取代苯,这结论与IR也相符。δ=3.7与δ=2.7各约含2H,都为三重峰。即含有-CH2-CH2-结构,δ=2.4宽峰,为–OH,且与邻位无偶合。由以上可知该未知物含有如下部分结构:CH2CH2OH,,4.该未知物的可能结构为CH2CH2OH5.
本文标题:波谱分析-第六章波谱综合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10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