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重点: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主干学科。疾病定义:疾病是生命过程中的一种障碍,它使整个机体或一部分发生改变,以致该个体在自觉方面、临床方面或社会活动方面需要加以帮助。(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定义: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活动上完全良好的状态。a.认识疾病本质的理论基础b.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3.内容:病理学总论:疾病状态下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共有的基本的反应和结构改变,亦即基本病理过程。病理学各论:各种疾病的病因、病变及其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重点:1.四种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重点)的概念及类型2.变性、细胞死亡的概念(重点)、原因3.三种坏死:凝固性、液化性、纤维素性;4.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及三种坏疽5.凋亡的概念及与坏死的比较复习思考题:解释名词:变性和坏死,萎缩和肥大,增生和化生,水变性,脂肪变性,凋亡试比较三种类型的坏死和三种类型的坏疽的异同。适应:细胞和组织能耐受内外环境中有害因子的刺激而得以存活,并调整其代谢、功能、结构的的过程,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损伤:细胞和组织不能耐受有害因子刺激时引起细胞和组织结构、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变性、坏死。第一节适应一.萎缩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目的减少称为萎缩。特点: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间质(主要是脂肪组织)增生,萎缩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多,功能活动降低。形态表现:一般均表现为器官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部分表现为器官假性肥大;实质细胞体积缩小,细胞器减少,自噬体增多(如脂褐素等)。结果:器官缩小,重量减轻,功能低下。萎缩的类型:生理性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性腺萎缩老年性—骨骼、脑、肝、皮肤萎缩病理性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肾盂积水—肾萎缩废用性萎缩:骨折不活动—肌肉、骨萎缩,去神经性萎缩:脑、脊髓损伤,如脊髓灰质炎内分泌性萎缩:垂体瘤或坏死引起肾上腺萎缩性腺萎缩,Simmonds综合征转归:恢复萎缩消亡一.肥大肥大: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特点:肥大常伴发细胞数量增多;单个细胞的细胞器增多转归:代偿肥大失代偿一.二.增生增生: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特点:增生是由于细胞数增多,常伴发细胞肥大增生受机体调控形态:细胞数目增多,器官增大。类型生理性性增生:激素、生长因子作用病理性增生:再生性增生:通过细胞再生而修复,结构上和功能上均恢复原状。如肝细胞毒性损伤、肾小管坏死、溶血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等过度增生:慢性反复性组织损伤——反复再生修—过度的增生如慢性胃炎,宫颈阴道部糜烂,慢性肝细胞增生等内分泌障碍性增生:某些器官由于内分泌障碍可引起增生。如缺碘——甲亢——甲状腺增生,雌激素过多——子宫内膜增生、乳腺增生等。代偿性增生:如低血钙——甲状腺代偿增生四、化生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特点:与干细胞调控分化的基因重新编程有关,属于细胞的转型性分化,只发生于同源细胞之间上皮——上皮,如柱状一鳞状间叶——间叶,结缔组织——骨组织、软骨常发生的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损伤定义:损伤因子作用超过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能力而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功能的损害分类:可复性:轻的损伤——变性不可复性:重的损伤——坏死一.原因1.缺氧全身心肺功能障碍局部动脉管腔血流受阻2.物理机械性、高低温、高低气压、电流、射线等3.化学物质和药物:毒物4.生物因子: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5.营养失衡:过剩、缺乏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精神因素11.医源性因素一、损伤机制二、形态学表现损伤的病理学表现:变性坏死(一)变性一.变性变性:定义: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沉积物原来没有—玻璃、纤维样物数量异常多—细胞内水、脂肪(二)细胞死亡概念:细胞因受严重损伤而累及胞核时,呈现代谢停止、结构破坏和功能丧失等不可逆性变化,此即细胞死亡1.坏死:定义: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炎症反应。炎症时渗出的嗜中性粒细胞释放溶酶体酶,可促进坏死的发生和溶解。发生:迅速发生;可逆性损伤(变性)发展而来。基本病变:核主要形态标志核固缩:核脱水、缩小、染色加深,提示DNA停止转录;核碎裂: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核膜溶解;核溶解: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只见或不见核的轮廓。胞浆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消失;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最后坏死细胞和基质融合成一片模糊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2)类型1.凝固性坏死2.定义: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常保持其轮廓残影,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故称凝固性坏死。特点:坏死组织的水分减少,而结构轮廓则依然保存形态:大体:灰白、土黄色、边界清楚,干燥,坚实镜下:胞核消失,胞浆细颗粒状,结构轮廓可辨认机理:坏死细胞蛋白质凝固,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1)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坏死组织彻底崩解,含脂质状如干酪或豆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2)坏疽:坏死腐败(继发性感染)定义: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的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教大范围坏死,并因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肉眼观:黑色特点:坏死组织经腐败菌分散——产生硫化氢,后者与血红蛋白中分解出来的铁相结合——形成黑色的硫化铁—坏死组织呈黑色。H2S+Fe++——FeS类型: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气性坏疽1)干性坏疽:常发生于肢体,水分容易蒸发的体表组织,坏死组织干燥,腐败感染轻,边界清楚。2)湿性坏疽:湿性坏疽多发生于内脏(肠、胆囊、子宫、肺等),坏死组织含水分多,腐败菌感染严重,呈污黑色,恶臭;3)气性坏疽: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感染,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组织内含气泡呈蜂窝状。三种类型坏疽比较干性湿性气性病因A阻塞V通A、V均阻塞深、开放伤、产气菌部位四肢多肠、肺、子宫等深部肌肉特点干、实、分界清湿、肿、臭,分界不清气泡、蜂窝状临床症状轻,预后好毒血症明显、预后差同左,截肢2液化性坏死定义: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成液态。主要发生在含可凝固的蛋白质少和脂质多(脑和脊髓)或产生蛋白酶多(如胰腺)的组织。发生在脑和脊髓——软化化脓、脂肪坏死、细胞水肿而来的溶解坏死3纤维素样坏死定义: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形态:间质胶原纤维及小血管壁结构逐渐消失,变为一堆境界不清的颗粒状、小条或小块状无结构物质,呈强嗜酸性红染,状似纤维素。机理:抗原抗体反应胶原纤维纤维蛋白4.坏死的结局1)细胞坏死后发生自溶(autolysis),并在坏死局部引起炎症反应。2)坏死组织溶解,经淋巴管、血管吸收,巨噬细胞吞噬清除。3)坏死组织分离、排出、形成缺损。皮肤、粘膜处浅表缺损称为糜烂;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肾、肺)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支气管、口腔、输尿管、尿道)排除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4)机化:不溶解组织,由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的过程称机化。最终形成疤痕组织。5)包裹:病灶较大,坏死物难于溶解吸收,由纤维包裹。6)钙化:坏死组织可发生继发性营养不良性钙化。后果:与下列因素相关:坏死细胞的重要性;坏死细胞的数量;坏死细胞所在器官的再生能力;坏死器官的储备代偿能力。5.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不引起炎症反应。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也有人称为程序性死亡。光镜单个,胞浆浓缩,红染,强嗜酸性,可有或无固缩核碎片,嗜酸性小体。电镜凋亡的细胞皱缩,质膜完整,胞浆致密,细胞器密集,核质致密,染色质边集a.形如树叶或花的自然凋落b.并不代表自体损伤,非被动过程c.一种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过程d.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又称为程序性死亡e.凋亡基因激活,自我消亡f.清除无用细胞第二章损伤的修复重点:1.肉芽组织的概念、形成过程、形态特点及病理学意义(重点)2.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类型及其影响因素2.骨折愈合的过程复习思考题:肉芽组织的概念,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在组织的修复中的意义如何?修复定义: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损伤——坏死被清除——周围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再生完成过程:①由损伤部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特点:发生在再生能力强的组织,再生组织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结果:完全再生修复;②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又叫瘢痕修复。特点:发生在再生能力弱或缺乏再生能力的组织,缺损不能由原来组织再生修复,而是由肉芽组织填补,再生组织无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而是形成瘢痕填补,结果:不完全再生修复。在多数情况下,由于多种组织发生损伤,故上述两种修复过程常同时存在第一节再生再生组织和细胞损伤后,邻近的细胞分裂增殖,实现修复的过程。类型生理性完全性病理性完全性、不完全性(肉芽组织)一、组织的再生能力——取决与动物的种类和组织分化能力组织的再生能力:低等动物高等动物分化低分化高易受损伤和经常更新的组织——再生能力强1.不稳定细胞——强再生能力细胞特点:不断地增殖,代替衰亡或破坏的细胞。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被覆细胞、男、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这些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当强。2.稳定细胞——较强再生能力细胞特点:平时增殖不明显,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较强的分化能力。如肝、胰、涎腺、内分泌腺、汗腺、皮脂腺和肾小管的上皮细胞等;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3.永久性细胞——微弱或无再生能力细胞特点:在出生后不能分裂增生,一旦遭受破坏则成为永久性缺失。如神经,横纹肌,心肌细胞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一)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单层上皮——复层胃肠粘膜上皮——邻近的基底部细胞分裂增生——立方——柱状上皮2.腺上皮再生:腺上皮的缺损,腺体的基底膜未被破坏——完全再生腺体构造被完全破坏——不完全再生(二)纤维结缔组织:由禁止的纤维细胞或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分化而来。纤维母细胞增生—分泌原胶原蛋白——胶原纤维——纤维细胞,瘢痕(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缺损小:软骨膜的增——软骨母细胞——软骨基质(完全再生)缺损大:纤维修复(不完全再生)骨组织:再生力强——完全再生修复(四)血管再生内皮分裂增生:出芽—实性条索—血流冲击—管腔—吻合—毛细血管网外周细胞—增生平滑肌—小A、V大血管:内皮——完全再生肌层等——疤痕修复(五)肌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弱,骨骼肌:肌膜存在,残存部分肌细胞分裂—产生肌浆—肌原纤维—恢复正常横纹肌纤维(包括肌膜)均破坏:瘢痕修复平滑肌:再生能力弱——主要通过纤维瘢痕修复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瘢痕修复。(六)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形成胶质瘢痕外周神经受损时,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完全再生断处远侧段的神经纤维髓鞘及轴突崩解——吸收,近侧段的数个节神经纤维也发生同样变化——两端的神经鞘细胞增生——带状合体细胞——断端连接——近端轴突向远端生长——穿过神经鞘细胞带——达到末梢鞘细胞——形成髓鞘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再生轴突不能达到远端——创伤性神经瘤第二节纤维修复一、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由旺盛增生的毛细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和各种炎性细胞组成,肉眼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一)成分新生毛细血管
本文标题:病理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11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