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章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采取措施消除牵连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形式上的独立)在执行签证业务时,CPA必须保持独立性实质上的独立:内心状态,CPA遵守了职业道德形式上的独立:外在表现,第三方无怀疑客观和公正专业胜任能力(获取、保持)和应有的关注(勤勉尽责,认真、全面、及时的完成工作任务)保密不得有的行为:1、未经客户允许,向第三方披露所知的涉密信息2、利用所知的涉密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良好的职业行为不得有的行为:1、夸大宣传2、贬低或无根据地比较其他CPA的工作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自身利益与CPA个人或事务所利益相关自我评价自己查自己过度推介“无事献殷勤”密切关系关系越界外界压力解约、收费、专业等压力具体层面应对措施:(复核、沟通、咨询、说明、重新执行、轮换)预防措施:、第三遍审计基本原理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提高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二是根据审计结果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审计工作前提:执行审计工作要求:1、职业道德;2、职业怀疑;3职业判断;4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5、审计的固有限制6、审计准则;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审计过程1、接受业务委托2、计划审计工作3、实施风险评估程序4、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5、完成审计工作及编制审计报告审计计划1、审计计划约定书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1、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认定层次风险又进一步细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2、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性质、时间和范围)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审计证据1、充分性: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与cpa确定的样本量有关;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获取的审计证据越多;审计证据质量越高,需要的审计证据可能越少。但CPA仅靠获取更多的审计证据无法弥补其质量上的缺陷。2、适当性: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与结论之间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特定的审计程序可能只为某些认定提供相关的审计证据,而与其他认定无关;有关某一人顶的审计证据,不能替代与其他认定相关的审计证据;但另一方面,不同来源或不同性质的审计证据可能与同一认定相关。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计证据更可靠(5)从原件获得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得的审计证据更可靠评价充分性和适当性的特殊考虑:(1)文件记录——审计工作通常不涉及鉴别文件记录的真伪,CPA也不是鉴定文件记录真伪的专家,但CPA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作出进一步调查(如直接向第三方询证,或考虑利用专家的工作以评价文件记录的真伪),考虑文件信息生成和维护相关控制的有效性;(2)审计证据相互矛盾——CPA应当追加必要的审计程序;(3)获取审计证据时对成本的考虑——可以考虑获取审计证据的成本与所获信息的有用性之间的关系,但不应以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为由减少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审计程序(1)检查(2)观察(3)询问(4)函证——银行存款、借款、及与其他金融机构往来、往来款、选取的标准:金额较大项目、账龄较长项目、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重大关联方交易、重大或异常交易、可能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交易(5)重新计算(6)重新执行(7)分析程序(8)穿行测试风险评估程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旨在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实质性程序:旨在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包括细节测试(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披露)和实质性分析程序。分析程序: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目的一是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二是用作实质性程序,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三是在审计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审计抽样目的——确定实施审计程序的范围。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针对交易类型或账户余额的某一特征。应用范围:风险评估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控制测试、细节测试可以运用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抽样风险——由于使用抽样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所有项目实施同样的审计程序结论不同产生的风险。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效果有关)信赖不足风险: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与审计效率有关)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误受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与审计效果有关)误拒风险: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审计效率有关)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是存在。在使用统计抽样时,CPA可以准确地计量和控制抽样风险。在使用非统计抽样时,CPA无法量化抽样风险。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反方向变动。所以扩大样本规模能够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进行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无法量化费抽样风险。统计抽样统计抽样的特征:(1)随机选取杨本项目(2)运用概率论评价样本结果,包括计量抽样风险。使用统计抽样的优点:(1)能够客观计量抽样风险(2)可以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的控制风险。缺点:(1)统计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承担CPA培训费用,(2)要使单个样本项目符合要求需要支出额外费用。非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如果设计得当,也能提供与统计抽样同样有效的结果。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要求CPA运用职业判断。统计抽样方法属性抽样变量抽样定义:由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得出结论。而不管交易的金额大小。概率比例规模抽样(PPS抽样)却运用属性抽样的原理得出以金额表示的结论主要用于控制测试。对总体金额得出结论。主要用于细节测试。一、样本设计:确定测试目标、定义总体和抽样单元[(总体、抽样单元、分层(针对总体中的重大变异))、定义误差构成条件(控制测试中的控制偏差、细节测试中的错报)、确定审计程序二、选取样本:确定样本规模(影响因素包括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容忍误差(控制测试中的可容忍偏差率、细节测试中的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误差、总体变异性(在控制测试中通常不考虑总体变异性、在细节测试中要考虑特征的变异性)、总体规模(除非总体非常小,一般而言,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很小,把超过5000个单元的总体成为大规模总体)方法包括随机数表、计算机辅助审计抽样、系统选样(也称等距选样)和随机选样(不能用于统计抽样,只能用于非统计抽样)选样间距=总体规模/样本规模三、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四、评价样本: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形成审计结论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应用审计抽样在细节测试中的应用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均可用于控制测试。以统计抽样为例,具体抽样方法:发现抽样(逆向思维抽样)、属性估计抽样属性估计抽样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均可用于细节测试。以统计抽样为例,样本规模使用专业判断得出,也可以用模型计算得出:样本金额=总体账面金额*保证系数/可容忍错报统计抽样的运用:1、传统变量抽样: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适用范围及特点:如果未对总体进行分层,通常不使用均值估计抽样,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差额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都要求样本必须有错报,所以如果CPA预计只能发现少量差异,就不能使用这两种抽样方法。2、PPS抽样(概率比例规模抽样)——运用属性抽样原理,对货币金额而不是对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总体中某一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因此,总体中每一余额或交易被选取的概率与其账面金额成比例。PPS抽样使用的前提条件:第一,总体的错报率很低(低于10%),且总体规模在2000以上(泊松分布的要求);第二,总体中任意项目的错报不能超过该项目的账面金额。PPS抽样的优缺点:(1)比传统变量抽样更易于使用;(2)可以发现及少量的大额错报;(3)样本规模无需考虑审计金额的预计变异性;(4)生成的样本自动分层;(5)样本规模通常比传统变量抽样小;(6)需要逐个累计总体金额。(7)允许某一实物单元在样本中出现多次。样本规模=总体账面价值*误受风险风险系数/(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错报*扩张系数)T=错报金额/项目账面金额基本界限=BV*MF0*t0/n总体错报上限=BV*MF0/n+BV*(MF1—MF0)t1/nBV*(MF2—MF1)t2/n调整的总体错报上限=总体错报上限—低估错报的最佳估计值=总体错报上限—低估错报的错误比例合计*总体账面金额/样本规模=审计工作底稿定义——CPA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所做出的记录。作用1、形成审计报告的基础2、用于质量控制复核3、监督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执行情况、第三方检查编制要求应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1、按规定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范围2、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和审计证据3、审计中遇到的重大事项和得出的结论,以及得出结论时作出的专业判断保管要求1、防止未经授权改动工作底稿2、允许项目组和其他经授权的人员为适当履行职责而接触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未完成审计业务,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保存期限自审计报告日起,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永久性档案除外)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由项目组内经验较多的人员(包括项目合伙人)符合经验较少人员的工作,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出具报告前,事务所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应复核的事项:1、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2、在准备审计报告时得出的结论。审计测试流程第十一章风险评估风险导向审计目标——对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风险评估程序CPA在所有审计阶段都要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具体包括:1、询问管理层和其他内部成员;2、分析程序3、观察和检查、利用专家工作。作用:1、确定重要性水平;2、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3、识别需要特别考虑的领域;4、确定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中的预期值;5、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6、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项目组内部的讨论讨论的内容:1、被审计单位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报表容易发生错报的领域、错报的方式,特别是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内部控制定义——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3、控制活动4、信息与沟通5、监督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1、人为错误导致内部控制失效;2、串通3、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穿行测试的作用:1、确认对业务的了解;2、确认对重要交易的了解是完整的;3、评估控制设计的有效性;4、确认控制是否得到执行;5、确认之前所做的书面记录的准确性。考虑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CPA在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该考虑财务报表的可审计性:1、很难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管理层不诚信第十二章风险应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向项目组强调保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2、指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的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使审计程序不被被审计单位所预见;如对低于设定重要性水平的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审计程序、调整实施审计程序原先设定的时间、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
本文标题:注会复习-审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12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