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白沙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白沙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总第课时)初稿:包昌明讨论修改:六年级科学任课教师课题1、放大镜教学目标1.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2.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3.激发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引领学生走进微小世界;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放大镜。教学准备放大镜、观察用纸样、记录表、烧瓶等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1、问题引入在人体的感觉器官中,眼睛从外界接受的信息最多。那么,请你猜一猜人的肉眼能看清的最小物体有多大呢?2、揭示课题(板书:放大镜)二、观察物体,走进微小世界1、观察手背,比较中现细节(1)观察、记录(2)交流、比较(3)小结:看来,放大镜的确拓展了我们的视觉能力,不仅让我们看清了细小物体,还发现了平时不太注意的细节。(板书:细节)2、自主观察——放大镜下的发现(1)观察纸的纤维①猜一猜:观察书本第3页上面的三幅图,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哪三张纸。②观察纤维(学生观察跟图相似的三张纸的纤维。)③分辨三张纸(谁来判断?要求说出判断的依据。)(2)自主观察①明确要求: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帮助观察,把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新发现记录在表中。②学生观察,教师巡回指导。③汇报交流(主要讲述在放大镜下的新发现,细微之处的发现。)小结:物体的细小部分也是很精彩的。三、实践探究,学做放大镜1、观察探究放大镜的特征2、制作各种各样的放大镜(1)熟悉材料,明确要求(2)学生制作放大镜,教师巡回指导。(3)学生展示各种自制放大镜。(学生用简图展示)3、教师制作,激发学生探究欲(机动)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教学反思知识要点及练习:一、填空: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见0.2毫米大小的物体;凸透镜不仅能使物体的图像放,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也叫放大镜,它由镜架、镜片两部分组成。镜片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10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楚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能够把字放大5倍,这个放大镜的倍数是5倍。4.凸透镜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数越;5.早在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被广泛应用。6.(见第4页)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的影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7.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常用到的之一,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放,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8.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的点组成的。二、请用以下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放大镜(只要求画出设计图)材料:凸透镜两个,纸筒一个,直尺一把,透明胶带,双面胶带设计图:(画在右面空白处)三、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1.当我们要观察某些物体的细节时,经常用到放大镜.()2.透明的玻璃都有放大物体的功能。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看见一些平常看不见的细节。()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白沙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总第课时)初稿:包昌明讨论修改:六年级科学任课教师课题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和更遥远的物体。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活动和生活习性。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昆虫身体结构方面的相关图片或课件学生分组:放大镜,蝴蝶、苍蝇、蚂蚁等常见昆虫的实物或标本,记录用纸,制定观察方案用纸。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引入激趣昆虫是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的生物。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整整一生的时间来观察昆虫,研究昆虫,发现了许多昆虫有趣的事情。今天,我们借助放大镜来探索昆虫的奇妙世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二、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身体构造1、分组选择观察内容:蝴蝶的翅、蝴蝶的触角、苍蝇的眼睛、苍蝇的眼睛等等。2、分组观察,在记录单上用图文进行详细记录。3、在完成小组观察任务后可以交换观察的实物或标本。4、交流观察结果,教师小结评价。5、教师利用课件补充有关的知识,激发兴趣。三、观察昆虫的活动和习性1、刚才观察的都是昆虫的标本,都是“死”的昆虫。如果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像法布尔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下、在蝉鸣的歌声中去观察,一定会发现许多非常有趣的事,发现更多的秘密。2、投影出示“蚜虫生小蚜虫”的图片。从这张图上看到了什么?(不容易确定)教师解释:“蚜虫生小蚜虫”是一个过程,一张图片只是一个静止的画面,无法显示一个活动的过程。想了解整个过程就要去观察活生生的昆虫。3、观察昆虫的活动和习性,怎样做才能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先学习一些方法吧!阅读课本上的观察范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他观察的是什么?怎样记录的?4、小组讨论制定观察方案:这个季节里,我们经常看见哪些昆虫,它会在哪里出现,什么时间出现?你想观察哪种昆虫,观察它的什么方面,要注意什么?5、交流观察方案,评价补充方案。教师强调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注意事项。6、教师布置完成任务的时间、上交的内容,评价激励方法。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教学反思知识要点及练习:一、填空:1.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电视机屏幕其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颜色组成。2.放大镜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线通过放大镜会发生_______。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_________琢磨而成的。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的是英国的_________________,能增进视力的眼镜是由__________设计制造的。4.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都由许多彩色的_____________组成,这些其实是_____________。5.蝇的眼睛是__________,由许多_____________组成。6.蟋蟀的“耳朵”在足的_____侧。不同的昆虫的触角形状_______,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__________。它们嗅觉很____________。7.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____________,蚜虫的大小如________。蚜虫的天敌是_________。二、判断:1.我们可以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晰。……()2.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3.中间厚两边薄的透明物体都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4.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一定越大。………………………………()5.近视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的图像。……………………………………()6.放大镜能显现物体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7.苍蝇在光滑的玻璃上不掉落和它脚上的构造有关。…………………()8.很多昆虫的嗅觉灵敏和它们的触角有关。……………………………()9.一般观察蚜虫在12月份比较合适。…………………………………()10.借助放大镜,我们观察到了昆虫世界更多的私密。………………()11.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12.蟋蟀的“耳朵”跟我们人的耳朵一样,都长在头部。……………()13.在放大镜下,我们发现蜻蜓的眼睛是复眼。………………………()14.苍蝇在竖直光滑玻璃上不会滑落,跟它翅膀有关。………………()15.蝴蝶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三、连线:蟋蟀膝状蝗虫棒状蚂蚁羽毛状蝴蝶鞭状雄蛾丝状天牛红绿蓝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折射水晶格罗斯泰斯特培根小鳞片扁平的细毛复眼小眼内不同鼻子灵敏汁液针眼草蛉AAACCAAACAACACA白沙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总第课时)初稿:包昌明讨论修改:六年级科学任课教师课题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过程与方法: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情感、态度、价值观:l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体的晶体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晶体的相关图片或课件、浓盐水、滴管、自制的大晶体学生分组:放大镜,食盐一包、白糖一包、味精一包、记录用的纸,玻璃片、夹子、酒精灯。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引入:1、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的图片。这些矿物有着规则的几何形体结构。(板书:有规则的几何形体)2、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白糖、食盐、味精的结构形态。二、分组观察:1、先用肉眼观察辨别白糖、食盐、味精。学生观察后交流。2、我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些颗粒是否也具有规则的几何形体。3、学生交流汇报。4、教师小结:在放大镜下看到的食盐、白糖、味精,虽然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板书:晶体5、观察更多物质晶体的形状。看课本插图,了解更多的晶体。6、教师小结: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是有规则的。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少,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三、制作晶体制作晶体方法:用取滴管取一两滴浓盐水滴在玻璃片上,轻轻晃动一下,让盐水扩散得薄而均匀。用夹子夹信玻璃片在酒精灯微微加热,慢慢烘干。强调:玻璃片离酒精灯的火焰远一些,加热过程中不能用手或器物触摸液体和玻璃。学生分组制作食盐晶体,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晶体。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1、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2、出示课件,介绍晶体的用途。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规则几何外形固体教学反思知识要点及练习: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2、自然界大部分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3、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水晶、雪花等。4、制作晶体常用的方法有:蒸发法,降温法。白沙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总第课时)初稿:包昌明讨论修改:六年级科学任课教师课题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过程与方法:用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史。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经历显微镜的发明,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位置和距离。教学准备分组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透明胶片、剪刀、双面胶。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蚂蚁、苔藓等。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个性修改一、引入二、探究怎样放得更大。1、比较:用两个放大镜观察苔藓,与一个放大镜观察反复比较。觉得怎样?1、探究活动:①你是怎么放置两个放大镜的位置的?罗列四种摆法,并板书。②验证四种摆法。③通过反复比较,你觉得哪种放法最好?选出最佳摆法,形成共识(①倍数大的放下面更清楚;②两个放大镜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比直接重叠在一起放得更大。)三、自制简易显微镜。过渡:这样观察物体,感觉有什么不方便吗?1、讨论显微镜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要固定的话,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固定操作起来更方便?讨论、交流。2、制作: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①胶片立放标本上;②用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标本,直到清晰;③用记号在胶片上标出这个放大镜的位置;④把双面胶粘放大镜外圈上,并撕去外纸;⑤从放大镜柄一侧开始沿胶片上的记号粘,固定好第一个放大镜;⑥第二个放大镜进入镜筒后,调节与第一放大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⑦在第二个放大镜柄的下方粘住两
本文标题:白沙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18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