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注液态二氧化碳现场会汇报材料(最后上报)
12016采面注液态CO2防灭火工作汇报材料珲矿公司板石煤矿二O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112016采面注液态CO2防灭火工作总结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年5月27日,板石煤矿12016采面上尾巷出现CO,并呈持续升高趋势,5月28日对12016采面进行封闭,7月5日该面密闭启封,在火区启封前后及正常生产过程中,在赵总的亲自指导下,我矿首次采用了注液态CO2防灭火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注液态CO2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一、注液态CO2防灭火技术在我矿的应用(一)矿井概况我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板石镇境内,矿井于2007年12月28日投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2.40Mt/a。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主井、副井、新副井三条井筒开拓。主、副井、新副井入风,风立井回风。1、生产布局我矿现有2个采煤工作面:22016、219b01工作面;1个回撤工作面22010工作面;1个备用工作面12016工作面;5个掘进工作面:119b08上、下顺槽、东翼回风巷、东翼轨道巷、东翼皮带巷。2、通风方式我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抽出式。主井、2副井、新副井三条井筒入风,风立井回风。风立井配备FBCDZ-10-NO30型通风机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动机型号为YBF630-M1-10;电机额定功率2×450kW;矿井总入风量为10370m3/min,总排风量为10723m3/min;矿井负压为2760Pa,矿井通风等积孔为4.1m2。(二)火区概况今年5月27日,12016采面上尾巷出现CO并呈持续升高趋势,5月27日18:00时,对12016采面进行封闭,5月28日凌晨2时封闭结束。该面封闭后,采取了注N2的防灭火措施,封闭期间向密闭内注入N2共计36.06万m3。7月1日起,共向密闭内注40m3液态CO2。从6月5日起,12016上、下顺密闭内O2始终控制在5%以下,火区内无CO、C2H4、C2H2等标志性气体,火区内温度26.2℃,各项条件符合《规程》启封规定,2014年7月5日对密闭进行启封,为防止密闭启封后火区复燃,决定继续对采面上顺采空区注入液态CO2进行防灭火工作(12016采面位置见附图1)。(三)注入液态CO2前的准备工作1、液态CO2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比例为1:500,估算12016火区内空间体积为2.6万m3,预计密闭内需要注入液态CO2量约为50m3,气态量约为2.5万m3。2、依据12016火区封闭位置及现场条件,确定液态CO23“自增压器”安设在20层回风巷;CO2注入孔位置选在12016上顺闭前2寸观测孔。3、CO2输气管路选用2寸无缝钢管,输气管路安装后,必须进行加压试验,防止出现管路漏气现象。4、注CO2期间,每天取密闭内气样,分析气体成分并测定火区内气温、水温,以便于观察防灭火效果。5、在12016上下顺密闭前回风流途经路线,必须安设CO2传感器。附图1:12016采面注CO2系统布置图4(四)火区密闭内注液态CO2过程及效果6月29日下午,CO2厂家技术人员到达板石煤矿,集团公司、板石矿领导召开会议,按厂家技术人员要求准备条件,地面做好倒罐准备,全体参加注CO2人员贯彻安全技术措施。从7月1日白班14:00开始向密闭内注CO2,至7月3日早6:30分,用时40小时,累计向12016采空区注入40m3液态CO2(约合2万m3气态CO2)。为观察整个注液态CO2过程中浓度变化情况,检查实施效果,我们利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人工采样、气相色谱仪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观测火区的气体、温度、压力等参数变化情况,火区内气体浓度、温度、压差变化情况见表1。表112016火区内的气体浓度、温度参数对照表项目CH4(%)CO(%)CO2(%)N2(%)O2(%)C2H4(%)C2H6(%)压差pa温度℃上顺闭内(注前)36.4501.40361.031.35800.02982529.5上顺闭内(注后)1.169096.242.3810.214100.00108526.2下顺闭内(注前)20.6403.35672.353.73800.0157529.4下顺闭内(注后)25033.5740.820.893100.03493026.1通过对12016火区注液态CO2前、后效果比较分析,上顺闭内CH4由36.45%降至1.169%,CO2由1.403%升高至96.24%,N2由61.03%降至2.381%;下顺闭内CH4由20.64%升至25%(CH4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液态CO2在采空区内释放膨胀后将采空区CH4挤出,造成下顺闭内CH4升高),CO2由3.356%5升高至33.57%,N2由72.35%降至40.82%,上、下顺密闭内温度平均下降3.3℃(密闭内温度下降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7月1日白班注CO2释放口选在闭内10m位置,7月2日16点班开始,注CO2释放口改为采面上尾巷采空区预埋管内,CO2储罐距释放口距离过长,达到910m,因此温度变化量较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注液态CO2试验成功。(五)采面回采时注液态CO2过程及效果2014年7月5日上午9时开始启封,7月6日凌晨2点12016火区密闭启封正式结束,为防止火区复燃,我矿采取了在下尾巷埋管注N2的防灭火方式,7月6日白班观测上尾巷CO浓度为18ppm,浮抽管路内CO浓度为13ppm,7月8日白班,12016采面上尾巷CO浓度升高至282ppm,浮抽管路内CO浓度升高至96ppm,12016采空区内CO在启封后2天内持续升高,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7月8日晚23时,国家著名防灭火专家徐成林教授赶到我矿,集团公司、矿领导召开紧急会议,制定防灭火方案:1、采煤工作面上尾巷预埋管注CO2(1)注CO2后,能够降低采空区及回风顺槽的温度,改善作业环境。(2)注CO2后,能够有效地抑制采空区瓦斯爆炸,一是由于CO2密度大,覆盖采空区高温点区域,将O2和有害气体分离,起到隔绝作用;二是大量注入CO2,加宽采空区窒息6带,当出现险情时,为救援创造有利条件。(3)如采面再次发生险情,立即封闭上、下顺,以注CO2管路释放口为圆心,覆盖可燃物,终止氧化反应。利用采面上尾巷21m预埋管向采空区注CO2,抑制采空区回风侧高温浮煤复燃。注CO2时,为了防止工作面CO2浓度超限,每次注半罐CO2,停止1~2h,然后再注。注CO2时,回风顺槽和上隅角不能进人,设好警戒,由救护队员监护。带班矿领导负责具体协调抽采瓦斯和注CO2等防灭火工作。当工作面由两台制氮机并联注氮气后,可停止注CO2。2、采煤工作面下顺槽埋管注氮采空区埋管注入N2能够大部份扩散到氧化带,降低高温浮煤的O2浓度,抑制其氧化复燃。(1)注氮流量不能低于1200m3/h。(2)注氮孔口释放位置选在下尾巷采空区,注氮方式为采空区埋管连续注氮。(3)采面上下顺尾巷垒袋子墙,减少采空区漏风。3、采煤工作面实施半均压通风为了减少采空区的漏风增加注氮效果,采煤工作面采用半均压通风的措施,其方法为:在12016联络巷设置2×11kW对旋局扇,将风筒接至12016采面上尾巷,风筒出口距离上隅角8-10m,主要作用:①工作面回风顺槽风量保持650m3/min,但运输顺槽风量可减少至400m3/min左右,减少7采空区的漏风。②一方面稀释上隅角瓦斯,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采空区漏风。③减少工作面进、回风的压差,对采空区起一定的均压作用。我矿按照方案立即组织施工,于7月9日凌晨1:04分开始注液态CO2,7月9日下午14:00时,当向12016上尾巷采空区内注入第5罐液态CO2时,上尾巷CO降至28ppm,抽放管路内CO降至44ppm,7月10日白班开始,液态CO2注入量由每3h注1罐减至每3h注半罐,上尾巷、抽放管路内CO始终控制在44-60ppm之间,注液态CO2灭火效果明显,CO得到了有效控制,为采煤工作面快速推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注CO2前后数据变化见附表2,采空区CO曲线变化见附图2)。表27月9日12016采面注CO2前后气体参数对照表12016浮抽管路取样时间CH4(%)CO(%)CO2(%)N2(%)O2(%)C2H4(%)C2H6(%)温度℃注CO2前7.91.3660.01150.94378.1018.84-0.001428.7注CO2后1h7.91.3790.01030.82578.1818.97-0.001226.2注CO2后10h7.90.8140.00590.53178.2019.93-0.001626.4注CO2后24h7.100.5490.00130.717178.2920.29-0.000925.38附图2:12016采面注CO2前后抽放管路CO曲线变化图二、结论板石煤矿首次在井下采用“注液态CO2防灭火技术”,在人员、技术方面不成熟,井下巷道变形严重,未能实现近距离注液态CO2的情况下,注液态CO2效果仍然显著,有效地控制了采空区CO浓度的升高,为12016采面快速推进争取了时间。为提高防灭火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应用该防灭火技术,下面简单谈一下几点体会:1、液态CO2具有灭火速度快、周期短、成本低、效率高、实用性强的技术特点。2、注入液态CO2的工艺流程简单、易操作。3、注入的液态CO2内没有O2,当把CO2施放到采空区高温点时,由于CO2迅速汽化、排挤、稀释高温点的空气,使9O2含量降低,从而起到窒息作用。4、当CO2从增压器孔口释放后,由液态迅速膨胀转变为气态,不仅对火区起到惰化和抑爆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吸收大量的热,降低火区温度。通过液态CO2在板石煤矿防灭火工作中的应用,使下一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可以看出,利用液态CO2灭火是处理煤矿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它具有操作工艺简单、适应性强、灵活机动、快速、及时、高效等优点,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本文标题:注液态二氧化碳现场会汇报材料(最后上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22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