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及TFTLCD实证分析
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及TFT-LCD实证分析作者:郝涛学位授予单位:南京理工大学参考文献(37条)1.参考文献2.HongjiangXu.JerettaHornNord.GDarylNord.BinshanLinKeyissuesofaccountinginformationqualitymanagement:Australiancasestudies2003(07)3.RongJiBai.GwoGuangLeeOrganizationalfactorsinfluencingthequalityoftheIS/ITstrategicplanningprocess2003(08)4.HamidRNemati.ChristopherDBarkoKeyfactorsforachievingorganizationaldata-miningsuccess2003(04)5.BarreyrePYTheConceptofImpartitionPolices:ADifferentApproachtoVerticalIntegratedStrategies1988(05)6.BuchholzTGNewIdeasfromDeadEconomists19897.BurdickD.BondB.MiklovicD.PondKEschingerCC-Commerce:TheNewArenaforBusinessApplications19998.VenkatesanRStrategiesSourcing:ToMakeornottoMake19929.Supply-ChainCouncil200410.TomatsuandCoManagementConsultingDivisionBusinessReengineering199411.DavisTEffectiveSupplyChainManagement1993(02)12.DicksonGWAnAnalysisofVenderSelectionSystemsandDecisions1996(01)13.GerwinDManufacturingFlexibility:AStrategicPerspective1993(04)14.MaloniI.BentonWCSupplychainpartnerships:Opportunitiesforoperationsresearch199715.ShawneeV.RogerC.CorneliaDSupplyChainFlexibility:AnEmpiricalStudy1999(03)16.DelaneyJT.HuselidMATheImpact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PracticesonPerceptionsof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1996(04)17.DemiragISHowUKCompaniesMeasureOverseasPerformance198718.SchulerR.JacsonSOrganizationalStrategyandOrganizationallevelasDeterminant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Practices1987(01)19.YoundtMA.SnellSA.DeanJW.LepakDPHumanResourceManagement,ManufacturingStrategy,andFirmPerformance1996(04)20.蒋明晃.刘凤如企业资源规划软件包市场简介及导入指南21.司徒达贤策略管理199522.SunilChopra供应链管理200123.陈桂明.戚红雨.潘伟MATLAB数理统计(6.x)200224.杨屹.林宣雄.陈伟动态联盟合作伙伴间收益分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的研究[期刊论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11)25.张珍花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判江苏省经济效益[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1(9)26.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2003(10)27.缪仁炳.徐朝晖信息能力国际比较的主成分分析法[期刊论文]-数理统计与管理2002(3)28.荣腾中.李裕奇运动水平的多元分析[期刊论文]-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2)29.刘书助.陈俊龙订单式生产系统下承接紧急订单之评估模式--以总获利为绩效评估准则200030.叶双峰关于主成分分析做综合评价的改进[期刊论文]-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2)31.张珍花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综合评判江苏省经济效益[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1(9)32.孙志华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发展水平的统计分析[期刊论文]-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3)33.张所地.王拉娣瓶罐玻璃行业企业绩效评价[期刊论文]-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6)34.蓝海林竞争战略管理讲座之七:高差异与低成本的整合2000(04)35.叶广宇.蓝海林供应链分析与基本竞争战略的选择[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2002(1)36.黄嫚丽.蓝海林谈ERP的实施与企业战略的匹配[期刊论文]-经济师2003(2)37.蓝海林我国工业企业多元化程度与绩效研究2001(09)相似文献(5条)1.学位论文杨丽霞创造食品的蔬菜供应链策略研究2006在过去的20年当中,我国的蔬菜产业发展迅速,至目前已成为是世界上蔬菜第一生产大国,但蔬菜产品的发展状况并不容乐观,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非常大。切割蔬菜作为蔬菜产品的一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加工产业已经取得了大力发展,市场份额也在逐年递增之中;但我国蔬菜采后贮藏、运输落后,缺乏科学的供应链管理;切割蔬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尚未进入规范化生产、标准化监控、品牌化销售的发展轨道;产品加工浪费严重,质量不高,农药残留问题严重。企业在面临激烈的竞争和挑战时,缺乏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创造食品公司——我国第一家生产销售蔬菜沙拉的外商投资企业的现状,指出其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通过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提高运作管理,加强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蔬菜生产状况与切割蔬菜加工状况,指出我国目前蔬菜加工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科学的蔬菜供应链管理。其次,通过分析蔬菜供应链管理的特征与要求,结合创造食品公司目前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实施供应链管理进行SWOT分析,得出其供应链实施的具体对策。此后,本文分别在采购战略、仓储管理战略、以及配送网络的设计方面对创造食品的供应链管理进行策略性规划。在采购战略规划中,依据对材料的性质,整合现有的供应商,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调整公司的采购组织,并对战略的实施模式、采购业务层面诸如采购程序等予以说明。在仓储管理策略中,在分析目前自营式仓储管理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仓储外包的解决方法,以及实施联合库存的方法对库存进行优化。在配送网络设计中,指出发展新配送中心的必要性与选址考虑因素;并根据业务需要对其配送的模式进行了优化。最后,对我国蔬菜供应链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发展敏捷型供应链、绿色供应链、打造安全的食品冷藏链。本文通过研究创造食品供应链管理的迫切性、供应链实施的具体策略,这种研究可以在我国蔬菜加工企业中进行借鉴与推广,从而加速我国切割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加入WTO中,增强我国蔬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学位论文吴晓隽中国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方式的比较研究2008本文从实证的研究角度,基于时序数据对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京津冀都市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资源使用状况、环境质量以及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比较。首先,从供给和需求两个角度,对三大都市圈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进行考察,分别计算资本贡献率、劳动贡献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三大都市圈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从而为判断和比较三个地区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打下基础。第二,从产业结构、经济的内外结构的变迁,分析三大都市圈地区30年来的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轨迹和趋势。第三,考察三大都市圈地区在水资源、土地资源、劳力资源等资源要素的稀缺程度、资源使用的状况和效率的变化轨迹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考察其经济增长与其资源禀赋状况的冲突程度和环境代价。第四,考察改革开放以后三大都市圈地区的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改善程度,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恩格尔系数以及耐用消费品拥有率的变化,分析比较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增长的福利效果,并计算三大都市圈内部基尼系数的变化,以考察比较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的变化。主要的研究结论为:1、总的来看,1978年以来,三大都市圈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在巾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同时,三大都市圈各自的经济增长轨迹呈现明显的阶段性,而每一次转折都恰恰与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密切相关。珠三角都市圈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是三大都市圈中经济率先开始高速增长的地区,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两个都市圈。1990年开发浦东之后,上海和长三角快速崛起,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加快,逼近珠三角。而2000年之后,随着对外开放政策在沿海地区的普及和均质化,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增长速度歼始接近。而2006年中央做出了进一步开发开放天津滨海新区的重大战略决定,把天津和京津冀都市圈推到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潮头,在2006年之后,京津冀都市圈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地区,可以预见京津冀都市圈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2、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结构上,三大都市圈都表现出依靠要素数量投入的粗放特征,投资因素成为拉动三大都市圈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从个性特征看,珠三角经济的劳动密集型最为突出,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凸显出来,其经济对外来低成本劳动力的依赖是明显的。从发展路径看,珠三角则是最具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其出口规模、吸收外资的存量,与国际经济的联系紧密度,都远高于其他都市圈,而且在可见的未来,这一特点不会有明显的改变。而作为中国经济基础最好的长三角都市圈,在80年代的第一轮开放中远远落后于珠三角都市圈,一度其经济发展呈内生型特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相当明显。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长三角都市圈对外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与珠三角都市圈的开放度差距不断缩小,经济的外向型程度逐步加大,这就形成了长三角的既有外向型特征也有内生型基础的经济增长的路径。其经济增长动力也由80年代以投资、消费拉动为主,进入到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共同拉动的时期,进入21世纪之后,长三角出口的增势相当凶猛,出口己成为近几年推动长三角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近二十年来长三角的经济增长中投资的比重相当高,并逐步造成了其积累和消费比重的长期失衡,近几年长三角超高的积累率逐渐显示出资本边际效用递减而难以持续的迹象。京津冀的经济增长则表现出三个都市圈中最明显的内向型特点,虽然最近几年有成为新的外商投资热点地区的趋势,但总体的经济外向度不高。从经济增长动力源角度看,京津冀都市圈还是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另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是三大都市圈中相对最高的,虽然近年来由于投资增幅凶猛,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所下降,但依旧反映出该地区文化、人力资本的作用和潜力。3、从经济结构的变化看,珠三角都市圈是三大都市圈中产业结构比例变化最大的一个,30年间以惊人的速度推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而这个进程的展开与香港制造业向珠三角的扩散是同步进行的,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叠加了台湾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形成了目前的轻型制造业基础,并由此加入到全球制造业的供应链中,成为跨国公司生产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已是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与此同时,也决定了珠三角都市圈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外向经济的特征,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一度成为珠三角产业特征的代名词。由于珠三角工业的起步与香港的产业扩散和转移关系密切,冈此珠三角工业在改革歼放初期主要集中在劳
本文标题:供应链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及TFTLCD实证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