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为人师表--让师德与时俱进
为人师表,让师德与时俱进温淑娟祁县第三小学为人师表,让师德与时俱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指出“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倡导“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总书记的这些讲话情真意切、语重心长,为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起到了指引作用。一流学校、一流学科,归根结底取决于一流人才,而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我所在的祁县第三小学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的特点,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贯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等系列战略任务的普遍内涵和关键支点,让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突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一、理念应与时俱进1、敬业思想要与时俱进。敬业思想既是一种教师自身对事业的热爱与追求,更是一种对事业的“重新定位与自我勉励”,只有教师自身感到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崇高而伟大,而且承担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时,重新定位的思想才会出现。2、爱生情感要与时俱进。教师必须树立师生平等的学生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帮助教师教学。“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既是教师的道德行为准则,又是教育的艺术。热爱关心学生必须以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基础。这不仅是教师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也是必须遵守的教育法规。二、师表应与时俱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师表是教师的思想、道德、业务、作风、礼仪等素质综合的外在表现,是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具体教师的印象和评价。1、科学态度。教育科学态度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科学的态度可以使人具有教育科研的能力,而教育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更能促使教师教育科学态度的不断完善。2、创新精神。魏书生同志曾响亮地提出“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要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得益于教师的培养,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才能影响学生,学生的灵魂里才能不断渗透着教师创新的人格魅力,血液里才能流淌着教师的创新教诲。3、合作人际关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若干社会关系。教师之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对此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为平等尊重、协调沟通、互补共育。三、素质应与时俱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能教好书的老师才能称之为师德高尚的老师。1、科学文化素质。21世纪要求教师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现代教育理论以外,还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现代科技知识、人文知识和美学知识。教师在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必须与时代同步,打破传统的知识结构,不断调整、更新、丰富、充实,以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2、能力素质。新型教师除具有传统的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外,还应具有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创造能力、综合再现能力等等,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自主地能动地学习,促进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3、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素质的载体,有了良好的体质、充沛的精力、坚韧的耐受力,才能承担繁重的教育学者任务。教师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智能的发挥,而且影响他们品德的形成和人格的塑造。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课题。时代不同,师德的标准也不同。由此看来,师德有其独特历史的发展性。只有与时俱进的搞好师德建设,才能推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本文标题:为人师表--让师德与时俱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6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