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盐城市科学技术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讨论稿)
1盐城市科学技术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讨论稿)2010年至2015年,是我市发展创新型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是建设省创新型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攻坚时期,是大力提升区域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的加速期,是我市科技工作全面追赶苏中苏南地区的提升期。科学编制盐城市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将为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战略指导。第一章基础与形势第一节“十一五”科技成就“十一五”以来,全市通过技术攻关、项目引领、品牌打造,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科技创新实现了新的重大跨越,基本完成“十一五”规划所制定的主要科技目标(附件1)。两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跨越。坚持引进和开发并举,积极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海洋生物等新兴产业,在3MW、5MW海上风电机组、2.5MW直驱永磁风电机组、轻量化乘用车、烟气脱硝成套2装备、生物医药创制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纺织、汽车、机械、化工产业的技术水平,培植了东飞马佐里、江动集团、辉丰农化等一批传统产业中的科技型骨干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年产值6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例为28%,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共有72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达560多只,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创新型载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纺织机械、环保装备、建湖石油机械、海上风电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基地,盐城环保科技产业园、风电装备科技产业园被认定为全省首批科技产业园,大冈镇、富安镇、西团镇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型乡镇。全市5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2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有企业研发中心,建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5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13家。华锐风电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成为国家级研发中心,实现了我市国家级研发机构零的突破。农业科技创新有了新进展。培育了茧丝绸、啤酒大麦、地道中药材、特种林果、海涂种养、畜禽养殖等14个农村科技特色产业。围绕农业新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加工、耐盐植物综合利用、农用机械装备,开展农业科技攻关和集成创新,每年转化科技成果200项以上。东台、射阳、大丰、盐都等相继成为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盐都林果花卉科技园、大丰盐土高效农业科技园通过省级认定,克氏原螯虾、啤酒大麦首批入选省级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市新培3植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3家,97个经济薄弱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实现了全覆盖。政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先后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全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两届盐城市科技成果交易会。2006—2009年,共立项各类科技项目1385个(其中,科技部立项238个,省科技厅立项742个),争取各类科技资金5.6亿元。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立项41项,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奥新公司联合美国、德国、西班牙的相关科研单位以及国内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组建了全省首家国际性电动汽车产业技术联盟。知识产权创造增加了企业创新活力。2006--2009年共申请专利16782件、发明专利2488件,已授权4618件。推进知识产权百企创新工程,重点培育了4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50家知识产权管理达标企业,消灭零专利申请企业400家。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积极开展专利维权工作,立案处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35起。先后帮助江动公司、盐城捷康、江苏海源、中大集团等企业打赢国际专利官司,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第二节科技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全球金融危机加速科技创新。当前,世界各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展开了新一轮抢占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4的竞争。世界主要国家加快确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发展战略,全球进入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正在孕育新的重大突破。转变发展方式要求科技支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尽快改变过多依赖物质消耗、要素投入和低成本比较优势的粗放式、外延型增长模式,使经济发展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之路,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把自主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物质资源消耗转向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轨道,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两大战略实施需要科技创新。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这两个国家级战略把盐城推向新的发展起点。根据国家规划和省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提出“三港联动、海河并举、滩涂造地、产业兴市”的基本思路,明确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加快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实施两大战略,离不开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市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使其成为引领和支撑沿海开发的强大推动力,使我市得以迅速抢占创新型经济的制高点。创新型城市建设任务重大。我省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在全国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和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全省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5创新型城市创新型乡镇创新型园区考核指标体系》,对创新投入、企业创新、知识产出、创新业绩和创新环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增强科技创新有效供给,形成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增长模式,引领、推进、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这既是我市增强产业竞争力、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需要,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第二章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第一节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突出创新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人才强市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建立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产业走开放化、国际化、市场化的道路,着力突破关键技术,推进新兴产业向尖端发展、特色产业向高端发展、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培植各类科技型企业,加快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把握科学发展主动权,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6第二节发展目标科技投入明显增加。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达2%,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R&D)的70%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市本级4%以上、县(市、区)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市本级达到1.8%以上、县(市、区)达1.5%以上;创业(风险)投资规模突破10亿元;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贷款公司11家以上,注册资本金11亿元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明显提升。到“十二五”末,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基本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以上;保持“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以年25%的速度梯增,到“十二五”末达到24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5%;新兴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45%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到30%左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三分之二规模以上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一个以上新产品(指市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自主创新产品)、建成企业研发机构(含企业研究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和科技型企业(指市级以上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等);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0%以上;企业授权专利中新兴产业的专利量达35%以上。7基本建成区域创新体系。建成省创新型城市,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巩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创建成果,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初步建成城南科教城;新建2—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或特色产业基地;新建5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省级科技型园区;11个省级开发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总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公共研发机构达100家以上、产业龙头和骨干企业研发机构达200家以上;各类科技创业园孵化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0家以上;50个重点镇全部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型乡镇。知识产权创造大幅度增加。到“十二五”末,全市专利年申请量突破2万件;“十二五”累计申请专利6万件;每亿元GDP专利授权数、发明专利申请数分别达3件、2件;科技人才队伍实力逐步增强。每万人口中研发人员达50人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300人以上。加强农业和民生领域科技创新。按照高效、优质、外向、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龙头企业和农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全力打造全省现代农业第一市。到2015年,建设农业公共技术服务中心5家、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2家、农业科技园区20家,培育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200家,培育农业科技特色产业8个,创建农产品加工技术示范区6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业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居全省领先。第三章“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8第一节开展重大技术难题科技攻关1.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针对我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排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组织好重大技术难题的科技攻关(附件2),力争打通整个产业技术链,为新兴产业、特色产业提供技术保障。新能源产业:充分利用沿海资源优势,加快风电、光电、生物质能、节能电光源等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核心技术、大功率海上风电增速器技术、风(光)电离网储能蓄电技术、海上风电机组运输技术、海上及潮间带风电机组桩基及安装技术、海上风电机组安装装备与工程应用技术、海上风电接入技术、太阳能硅片切割丝自动拉拔数控机床研发、油藻新品种选育与高效养殖及深加工关键技术、桔杆等生物处理制甲烷技术、耐盐能源植物新品种选育与栽培及深加工技术、桔杆高温快速裂变制油与固体燃料技术、发电用秸秆前期处理装备与技术、高流明LED关键技术等技术。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海上风电研发与实验平台。加大盐城国家海上风电及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力度。建立风电装备配套企业孵化基地,争取入驻企业达到50家以上。节能环保产业:以提升环保装备自主研发能力为目标,加大国家火炬计划盐城环保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重点研发工业废水处理、烟气控制与处理、固废物资源化、清洁生产等技术工艺装备,形成烟气治理、工业脱硝为龙头的环保装备产业集群。重点突破非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城市群大气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面向钢铁、水泥工9业的大型除尘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焦炉烟气除尘专用超大型转换技术与装备技术、大型水泥煅烧关键节能技术与装备、电厂脱硫脱硝关键技术、宽工作温度燃煤烟气SCR脱硝催化剂等关键技术。加快大丰港低碳、绿色建筑示范工程等项目的建设。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汽车耦合及传动技术、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块、轻量化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电动客车、金属燃料电池等技术研发。建立共性技术检验与测试服务平台。加快我市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在海水养殖、盐土农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洋生物食品及保健品、海洋生物质能和海洋生物化工、海洋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领域方面,重点开展滩涂经济贝类繁育养殖及深加工关键技术、基于生物技术的水产品安全饲料和药品关键技术、海水养殖设施装备及信息化技术、沿海滩涂植物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沿海滩涂植物资源利用关键技术、滩涂高效盐土农业关键技术及集成与示范、沿海地区新农村建设适用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沿海
本文标题:盐城市科学技术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讨论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39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