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问题
浅析中国经济增长问题天津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尚洁女摘要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重大转折,机遇与挑战并存。既具备有利条件同时存在着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有着很良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自1978年以来,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民生活在80年代末基本解决温饱后,20世纪末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尽管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进一步的发展,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艰巨的任务。一、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1、从生产力发展和供求关系的变化看。经过20余年的大发展,一般性工农业产品普遍供不应求的短缺时代基本结束,买方市场初步形成,经济发展目的由过去单纯追求数量逐步转向同时注重质量,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为主逐步转向集约型为主;经济发展的约束由资源供给约束为主逐步转向市场需求约束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由协调比例关系为主逐步转向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主。2、从经济体制的变化看。经过20余年的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基本破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传统体制下的社会经济矛盾并未完全解决,新体制下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3、从国际环境的变化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开放,中国在结束了封闭半封闭状况后,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加入WTO,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纪元,中国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的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的同时,世界经济的波动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冲击越来越直接。二、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一)中国经济增长的有利条件1、消费市场容量大。我国有13亿人口,国内市场增长潜力和增长空间非常巨大。2、中国目前正向工业化的中级阶段迈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大规模开展,新兴产业的迅速拓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实施,中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重化工业方向倾斜。加上西部大开发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有着旺盛的投资需求,这也将带动中国经济较快增长。3、中国有较高的储蓄率,投资需求会迅速增加,从而带动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4、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种趋势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劳动力成本低廉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比较优势。5、长期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瓶颈”,已大大缓解,钢材、水泥、煤炭等主要工业基础产品供给充裕,而且节能、节材、降耗的潜力很大,能够支持中国经济较快增长。6、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会大量吸纳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以大大快于第一、第二产业的速度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7、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渐成熟,中国企业的效率会有较大提高,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会有较大改善,这将改变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二)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1、人口和就业压力。中国虽然实行有效的计划生育,但因人口基数大,人口和劳动力每年增长的绝对数量很大,长期存在着沉重的就业压力。近几年城镇实际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将使单位投资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对减少。这些意味着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就业压力也成为制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一个因素。2、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人均耕地和人均水资源进一步紧张。中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并不丰富,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供给不足的制约。由于某些资源的短缺和价格提高,使中国有关工业品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影响到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速度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尽管自80年代以来,陆续采取了一些措施,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但由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农村工业化进程仍在迅速推进,而可用于治理生态环境的资源有限,因此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方面的挑战会越来越严重。3、技术落后和国际竞争的压力。中国工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严重影响着中国工业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际竞争力。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更高。这一环境变化,对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既提供新的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尽管存在着上述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只要我们认识到问题并在发展过程中积极解决问题,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是可以预见的。三、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1、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以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量的扩张解决短缺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日益显现,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几乎都与结构不合理有关。要通过发展和结构调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新的产业格局。要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调整城乡结构,加强农业基础,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使“三农”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过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推进东中西部经济交流与合作,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支持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在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和重大进展,不断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同时,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促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优先发展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建立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创新规律的新型科技管理体制。发挥风险投资的作用,形成一套促进科技创新和创业的资本运作及人才汇集机制。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口多、人均资源不足以及长期粗放经营,伴随高增长的高投入、高消耗,以及不顾生态和环境的发展已难以为继,今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保持低生育率水平,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特别是水资源,发展节水工业、节水农业,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战略资源储备。国家和全社会都要加大投入,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强化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发展环保产业,增强全民环保意识。4、积极推进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必须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筹划发展,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发展开放型经济。鼓励外资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兴办研发机构,把引进外资与引进先进技术、现代管理和专业人才结合起来。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参考文献:(1)胡鞍钢:《中国发展前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2)林毅夫:《展望新千年的中国经济》,张卓元主编:《21世纪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谈》,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3)李京文:《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预测与分析(2000~2050年)》,张卓元主编:《21世纪中国经济问题专家谈》,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
本文标题:浅析中国经济增长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5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