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浅析地理教学中设疑置问2
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浅析地理教学中的设疑置问内容摘要:提问是指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了解其学习状态,使学生获得发展的教学行为。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不能很好地把握提问时机、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缺乏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等现象,这些不足都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探讨如何设计问题,用怎样的形式提出问题,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关键词:课堂提问方法技巧处理策略引言: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作出不凡的业绩。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是最早主张学习要敢问、善问之士,他主张质疑问难,甚至将它作为教学的前提:“不曰ʻ如之何,如之何ʼ者,吾未知刀之何也已矣”(《卫灵公》)。学问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孔子把“疑思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可见人们用提问的方法展开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已经由来已久。“授之以渔”历来是有识之士对教学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要使学生“善问”,教师当然要很“能问”,以起到典型示范的作用。一、教师之“问”,要讲究方法:(一)、“卷地毯”式设问。这是根据教材中知识点的顺序逐个设问、面面俱到的一种设疑方法。如综合程序教学法就是这种设问方式的具体体现。每课所授教材内容一般都根据知识点的多少编制相应的程序题。由于采取了设问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能专心致志的思考或如饥似渴的听讲,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但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容易疲劳。所以,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有选择性的采用,不要千篇一律,一般易于掌握的教材内容用此法教学较为适宜。(二)、“捣竹节”式设问。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在关节点处设疑置问,就能把力量用在刀刃上,就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可以这样设问:“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出现在什么时间?”学生会答:“在正午12点。”教师强调“应在地方时12点。”“那么,在什么时候地面温度达最高值呢?”学生说法不一,有的说在正午12点,有的说在下午2点。教师应讲:“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午后地方时1点(13时)左右。”并接着问:“地面温度最高值为什么不出现在地方时正午12点呢?”学生虽答不出,但此时注意力集中,在期待着老师讲解。教者可以举煤炉烧水的例子,当火头最旺时水锅还未开,那么,在火势减弱后水锅是否还会开呢?“有可能开”学生回答。“是什么道理呢?这是由于水锅储存热量的缘故。”教者自问自答。并接着问:“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午后1点左右是何道理?”学生会答:“这是地面储存热量的缘故。”教者接着补充:当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小于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时,地面温度达最高值。并接着再问:“为什么地方时午后2点(14时)左右气温最高呢?”学生通过看书会答出:因为地面把热量传给大气还要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需要有一个过程。这种环环紧扣、节节深入的设问把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与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等讲得十分透彻,学生容易领会。总之,在教材中的交叉点、枢纽点、关节点处设问,可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三)、“剥皮蛋”式设问。剥皮蛋一般先去附泥,再去蛋壳,有的还要去最后一层蛋膜。教学中我们把由表及里,层层推进,多端设疑的设问方法谓之为“剥皮蛋”式的设问。如在进行自然资源概念的教学时,先板书了什么叫自然资源,然后问:“教室中的板凳、桌子是否是自然资源?”学生往往说法不一。此时,教者可再问:“板凳、桌子是否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学生往往会答:“不是。”由此得出,人工加工的物品不是自然资源。接着再问:“雷电是不是自然资源?”学生往往会答“是”。教者继续问:“它能否用于生产生活?”学生语塞。据此,教者强调,自然资源具备两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即有用性。教者还须提醒学生,自然界的物质是否有用,还要看生产力水平状况。通过分层设问,学生对自然资源的概念,就有了深刻全面的认识。又如,在进行《地球在宇宙中》这一章内容的复习教学时,可问天球、星座、陨石是否为天体,然后再逐个加以剖析,让学生真正掌握天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等等。上述这种设问对概念教学尤为适用,通过它能把概念的含意层次剖析得淋漓尽致,学生掌握也就全面、深刻、准确了。(四)、以错纠错式设问。这是一种由错误的前提引导学生卷入错误,再设法让学生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的设疑方法。如在进行自然资源分类教学时,为检验和巩固前边所学知识,可先进行错问:“太阳风、地热流是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学生往往会说:“他们都是可再生资源。”然后教者再问:“自然资源应具备哪两个属性?”这时,有的学生已发现太阳风、地热流不是自然资源,当然也就谈不上是否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了。这种利用学生思维弱点设计的疑问,可增强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学生曾“上过当”,再碰到问题时将格外小心谨慎,将会细致的予以分析。这种以错纠错的设问,有着妙不可言的味道。如此设问,最适用于学生易错或概念易于混淆的教材难点内容的教学。(五)、以疑治疑式设问。在学生感到信息矛盾时,可进行必要的反问或正面的诱导设疑等,这是很有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解惑释疑。如在讲地质构造时,发现有部分学生把地质构造与前边的地形相混淆。于是,这样做了设问:地形与地质构造两者的概念有何不同?此时,教者可帮助学生作比较。地形是指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主要分为五大类型,即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地质构造是指内力作用所产生的变形、变位,它分为两大类,即褶皱与断层,单个褶皱——褶曲又分为背斜、向斜两个亚类;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两个亚类。笔者又继续问:“地形与地质构造有何联系?”教者可自问自答:“通常在内力作用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经外力侵蚀往往背斜顶部易断裂被侵蚀反而成为谷地,向斜底部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而地垒多为山地,常被称为断块山,或断层山;地堑多为谷地,即断层谷。由于抓住了学生概念混淆的信息反馈,及时地设疑解疑,帮助学生理清了上述两个概念的差异与联系。这种“疑中生疑”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分清是非,避免张冠李戴。二、教师之“问”要注意处理策略(一)、提问内容要注意问题的趣味性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教者可以在教学经常应用各种谚语成语,引导学生分析它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很大。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表示什么天气?“一场秋雨一场寒”——表示什么天气?“沧海桑田”体现什么地壳运动?“稳如泰山”、“坚如磬石”从地质学观点上讲正确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水循环的观点去判断,正确吗?这样的提问既直观形象,又生动活泼,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愉快而积极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二)、提问时要善于捕捉最佳的时机为了把握好提问时机,教师要从学生心理反映和教学内容这两个角度去找准时机。虽然一节课中提问次数没有确定,但要把握好提问时机。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哪些地方学生易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存有疑惑、何时旁敲侧击令其去疑解惑……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在最佳时机上提出问题,它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三)、提问要把握时间(1)、老师提问的时间: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时间不宜过长。有的提问,学生可能一时找不准目标,回答不出来,这时教师反应要灵活,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及时让其他同学回答,避免耽误时间。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时间过长或漫无边际的设问,都会影响教学效果。(2)、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问后要给学生思考时间,适当停顿一下,便于学生思考,这时教室一片寂静,学生个个在认真思考教师所提问题,然后再提学生回答。因有了充分准备,学生站起来答题心不慌,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偶尔答题不全面,教师让其他同学补充。几秒的等待,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能力,一般能得到较满意的解答,同时学生也乐意接受教师的提问。(四)、提问对象要讲究学生的层次性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充分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起点,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最终能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基于这一认识,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因人而异,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差生回答,比较专门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提问并得到肯定性评价的机会。对偶尔回答不好的学生,除应充分肯定其某些可取之处外,要注意在较短时间内再给他一次答问成功的机会。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要求、分层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体验,产生“我能行”的思想,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勇气和探索精神。总结: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点明了课堂提问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活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对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勤思考、多分析、勤学习、多钻研,努力优化课堂提问,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问”活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生本教育、创新教育的飞跃。参考文献[1]王永峰,邬秋雁.参与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探新[J].宁夏教育科研,2008,2(2):56-57.[2]翁来兴.高中教学中的问题探究析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5[3]李建华.问题设计的五种有效策略[J].新课程,2010.8[4]何艳玲.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策略与原则[J].考试周刊,2009[5]刘金承.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的探索[J].教育革新,2006.6[6]毛霞琴.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设计和处理策略[J].教育革新,2007.5[7]伊慧琴.问题设计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宁夏教育,2010.7
本文标题:浅析地理教学中设疑置问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2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