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 浅析如何提高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成功率
1浅析如何提高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成功率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操作各阶段的主要控制参数,如底料成分、料层厚度、最小流化风量、木炭选择、木炭燃烧时间、炉膛负压、给煤控制、返料投送等各环节的参数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找出它们的最佳点,并优化组织管理,提出了提高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成功率的指导意见。关键词:木炭点火、高低混合流速、底料、料层、负压、返料在锅炉运行操作技术上,点火操作是决定锅炉能否正常运行的首要环节。锅炉点火分床上点火、床下点火和床上床下混合点火三种方式,床上点火多采用木炭点火,床下点火多采用油点火。床上床下混合点火方式常用于大容量流化床锅炉,中小容量锅炉常采用床上木炭点火和床下油点火方式。木炭点火方式比油点火经济,安全性高,缺点是自动化程度低,人工劳动强度大。本文主要介绍150T/h中温中压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床上木炭点火的准备、操作过程及现场组织管理,结合近几年的点火经验,总结提高该型锅炉点火成功率的技术及管理手段,供同类锅炉点火操作工作者参考。1锅炉特点采用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锅炉上部为高流速,烟气流速为5m/s,携带能力强,分离效率高;下部为低速床,烟气流速为3.8m/s。内置水冷上排气高温旋风分离器,采用自平衡型U型阀返料器,锅炉结构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密相区带横埋管、炉膛全膜式壁悬吊结构布置方式。2、点火准备工作(1)底料的选择底料的合理选择是保证锅炉点火成功率的基础保证,底料是流化床锅炉在启动时所必需的介质。一般较常见的是流化床锅炉烧完后排放的灰渣,也有使用河砂做床料的。底料有较低的着火点,且含有一2定的热值。现用炉渣作为点火底料,关键技术要求为底料的筛分比及其成分组成。一是筛分比,底料颗粒的大小及均匀性直接影响着点火的难易、成败和经济性的好坏。规程对底料筛分比按下表要求。筛分范围(mm)5-82.5-51-2.50.5-10.5以下底料筛分比(%)5-1512-2525-3515-255-15实际操作中,为提高底料筛分效率,结合试验情况,现场常用翻斗车车厢加装10mm的筛网,并将翻斗车车辆升降调整至刚好升起两节的位置,保证筛网与地平面夹角60°左右,在渣仓放渣口进行筛分,这样筛分出的底料基本满足上表要求,但略有所出入,统计如下。按以上比例筛分出的底料,可以满足冷态试验条件,所有点火成功案例上均是采用的本筛分比例。二是底料成分,由于规程仅仅对底料的颗粒筛分进行了要求,没有对底料组成成分进行相关规范,使得点火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挫折,50%以上的点火失败都是由于底料的成分选择不当所造成的。通过对比试验,统计了点火失败及成功案例,发现凡是入炉煤中掺烧煤泥比例达30%以上时,采用燃烧后的炉渣作为底料的情况,点火失败率接近95%,主要是由于煤泥燃烧后的底渣比重较轻,在点火时风机启动的初始阶段,极易出现底料细颗粒掩埋木炭的情况出现,导致木炭冷却和缺氧,温度急剧下降,故经常出现一起风机就看不到火星的情况出现,即便在启动风机初期偶尔细颗粒引燃的情况出现,在风机启动后温升阶段,也会出现底料细颗粒迅速被抽离,流化状况急剧恶化的情况出现。这些都是由于底料比重轻,煤泥燃烧后的细颗粒临界流化风速过低所造成。故为提高点火成功率,常采用煤、矸石混合物为燃料燃烧后的炉渣做底料,可有效保证细颗粒在底料中的比重缓慢下降,完全满足流化至加煤阶段,随着入炉煤的燃烧,底料中细颗粒的成分得到补充,就实现了正常循环,保证了点火的成功。(2)料层的控制不同的炉型,所要求的料层厚度也不同,有的400mm左右,有的筛分范围(mm)7-104-70-4底料筛分比(%)15-2030-4040-553700mm左右,由于炉膛床层点火过程中处于微流化状态,料层过厚,点火初期所需热量较多且有可能造成局部流化不良,点火后期低温结焦;床层太薄,一方面床料蓄热能力不够,点火后期赶火升压,主汽温度迟迟上不来,延误并炉时间,负荷也不易带上;另一方面易造成床面吹穿,流化不良,如果炉膛内存有大量未然尽煤,点火后期爆燃时,易造成高温结焦。根据点火需要,应及时排放床料或补充床料。根据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性和试验分析,该型锅炉料层静止高度一般控制为280-350mm为宜。(3)确定最小流化风量临界流化风量是指床料从固定状态至流化状态,所需的最小风量,它是锅炉运行时最低的一次风量。可按“上行”或“下行”实验法”确定最小流化风量。从低气流速度上升到高气流速度的压降--流速特性试验称为“上行”试验法。具体为:填入静止高度280-350mm底料,逐步增加风速,床层压降成正比例增加,当风速达到一定数值时,床层压降达到最大值,该值略高于整个床层的静压,如果继续增加气流速度,固定床会突然“解锁”,床层压降降至床层的静压。此时对应的气流速度即为临界流化速度,对应风量即为临界流化风量。进一步增加气流速度,在较宽的范围内,床层的压降几乎维持不变。“上行”试验测得的数据往往有很大差异,故往往采用从高气流速度向低气流速度进行,通常称其为“下行”试验法。冷态时能够流化的床层,热态时一定可以流化。热态时所需体积流量仅为冷态时的45%左右,也就是说由冷态流化变为热态后风量可以减少,实际运行时还有燃煤量增加也需风量增加。笔者所在单位共有三台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不是同时开工建设,三台炉建设时一直在进行优化设计,故1#、2#、3#炉的布风板尺寸有所差别,分别为30m2、32m2和36.5m2三种规格,故三台炉的总流化风量有差别,其中1#炉为55-57A左右,2#炉为72—75A左右,3#炉为75-78A。(4)木炭的选择木炭选择不好,会影响木炭的点火时间,且影响与底料的热值交4换,在启动风机时也会直接导致木炭熄火,进而导致锅炉点火失败。为此,木炭一般选用实木木炭,直径不大于50mm,长度不大于200mm,木炭不易过碎,要有一定的粒度,最好在30mm左右,如果太碎,引燃困难,且蓄热能力差,不利于与物料的热量交换,如果太大,难以燃烧完全,会导致启动风机时局部流化不良或者高温结焦事故。另外,木炭要干燥,易燃烧,耐燃烧,燃烧时能呈现蓝色火苗的木炭相当实用。2、点火过程中人员的组织管理(1)人员的配备与分工点火时,一般配备司炉一名、助手一名、副司炉两名,放渣、放灰人员两名,点火人员8名,班长或副班长为司炉提供技术指导。分场主任负责总协调和启动初期引送风机的调整,厂部和分场技术人员在点火层观察各床流化、温度情况,及时通过添加烟煤、冷渣,联系司炉调整风机电流、给煤机转速等手段稳定炉床床温。(2)人员的通讯由于锅炉启动操作时,人员多,环境噪声大,且需即时通讯,刚开始没有配备对讲机,靠人员喊话或电话联系,不安全、也不即时,极易出现调整滞后问题。故现场以对讲机作为主要通讯设备,所有命令和提示通过对讲机反馈至司炉,进行操作。点火操作中通讯的是否畅通,有关命令和提示的通讯是否能准确便捷的传达给司炉,是点火工作是否有序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锅炉点火成功率的重要基础物资保证,所以点火现场配备抗干扰、足数量的通讯设备。另外,若将点火过程中温度、送风电流、引风电流等参数在四米点火层通过视频投放,则更利于现场人员的精准操作,进一步提高锅炉点火的成功率。3、点火过程中的操作参数控制(1)负压的调整点燃木炭时,一般炉膛负压稍高一些,保持在-30~-70Pa,以便于木炭燃烧时有充足的氧量,缩短木炭燃烧时间。启动风机后,初始阶段需严格控制负压,防止负压较大时抽灭炭火,也要防止负压较小,甚至冒正压时,灼烧点火人员,故该阶段炉膛负压保持在-20Pa为最佳5点,带床温升高,温度升至600℃左右时,可适当调大负压。(2)木炭的燃烧由于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室布置了四个独立床,各床木炭的燃烧量和燃烧速度需尽量保持一致,否则会导致启动风机后各床温度严重偏差,出现部分床高温、部分床低温等异常状况,导致点火失败。根据多年来点火经验,木炭以每个床以18包木炭为宜,约0.6-0.7t,燃烧时间以50—60分钟为宜。(3)温度及流化状况的判断当木炭全部引燃,在床上铺平后,观察燃烧室床层上不断出现红色火焰时,应开启风机,逐渐加风,注意观察床上是否有明亮发白的火焰点,若有,及时用搂耙打散,避免局部超温,并用人工投入引火烟煤屑少许,添加时,要尽量播散开,当床温升高到500℃以上时可适当加大送风量,此时应观察燃烧火焰,一般床温在500℃以下时,床内底料还没红光,当床温已达到600~700℃时,火焰呈暗红色,并由暗红向红转变,越来越明亮,此时应控制床温,使床温继续升高的涨势放慢些,若温度上升太快,可暂停播散烟煤屑,以减慢床温上升速度;投煤过程中,发现床上有固定位置的火苗,应投入湿渣降温,并用搂耙拨动该处床料,防止结焦,如有焦块,立即打散或扒出。当送风机电流接近冷态试验电流时,及时用搂耙感受流化状况,若流化不良时,积极组织少量排渣,或根据温度情况提升电流,保证流化,避免结焦。(5)给煤控制点火阶段的给煤,当床温高于750℃后,用相对的给煤机投煤,把转速控制在最低,观察火焰变化情况,若温度下降则及时添加烟煤助燃,待床温稳定在900℃左右时,可关闭点火炉门,通过给煤机频率调整控制床温。(6)返料的操作点火过程中的返料操作分两种,一种为带返料启动风机,其优点是返料可以快速补充床料细颗粒,保证流化状态持续良好,且底料被引燃后,床温较平稳。缺点是返料温度较低,启动风机后返料进入炉膛密相区降低床温,影响底料的换热,不利于点火初期床温的控制,6极易造成灭火。另外一种为风机启动后,待床温上升,床料被引燃后,直接排放掉低温返料,待床温基本稳定,返料放出红灰后,启动返料风机,将返料送入炉膛。该操作的优点是返料投入时床温基本得到控制,不易造成灭火。缺点是投返料过程中,床温极不稳定,易发生结焦,必须控制好返料的投入量及投入时的床温区间。综合比较,采用第二种返料投入方式点火成功率更高一些,关键在于返料投入时炉膛温度最好控制在950-980℃,初期返料投入一般控制返料与送风风压在4KPa左右,待床温调整稳定后,再将返料全部投入。(7)其他水位、气温、压力、并汽等操作按规程和点火操作票等相关规定,进行参数控制即可。3后语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操作技术虽然逐步得到完善,已经基本满足了现场运行操作需要,但尚未真正做到100%的点火成功率,仍有待持续研究和总结。对于锅炉的点火操作,要时刻关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勇于探索实验,积极进行技术与管理创新,实现节能、安全、稳定的点火操作,保证机组的安全可靠运行。4参考文献
本文标题:浅析如何提高高低混合流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点火成功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3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