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浅析宝兴镇渔业发展历程
浅析宝兴镇渔业发展历程杨维刚重庆市大足区宝兴镇农业服中心邮编:402373摘要:本文通过查阅资料,统计数据对宝兴的渔业发展进行分析,阐述渔业的历史经过,渔业资源保护水资和污染及治理,渔业发展的思考。关键词:宝兴;渔业;历程;1宝兴镇地理位置及其水域、气候情况宝兴镇位于重庆市大足区腹心地带;水域情况:宝兴镇位于大型玉滩水库窟窿河、窟窿河支流宝兴段;小型水库8座,畜水量420万立方米,水面630亩;山平塘(包括池塘)水面1100余亩;冬水田2.5万亩;气候条件[1]:宝兴镇属于浅丘地带,土壤肥沃,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型,年平均气温17.0度—18.8度,年平均水量970㎜—990㎜,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小时—1400小时,全年无霜期200天—350天。2渔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进入80年代初期,宝兴镇渔业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为渔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鱼产量渐年上升,如表1,(此数来源统计局)。表1五年水产品产量统计表2.1渔业发展的社会地位渔业是经济收入的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收入,在居民收入占有一定的地位。2.2渔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渔业的发展是人们生活的善食保障可以改善生活,能调整食物达配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同时也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年度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成鱼产量(吨)5096377388711416142914332.2.1渔业的发展是居民生活的善食保障在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期是我国人口增长的旺盛时期,人们的生活还不能温饱,资源短缺和大量毁林开荒造成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等因素,水土流失严重,人多地少,要解决人口增长对食物的压力。开发利水资源,发展水产品养殖将会成为人们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条件,也是缓解粮食危机重要方法之一。因此渔业的可以成为人们食物的来源。2.2.2渔业的发展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业经济收入发展渔业生产,利用一切可用水资源进行水产品养殖,能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效益,是一个收益高的产业。宝兴镇在近40年的渔业发展过程中,从养殖技术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从单一的放养模式到多品种的放养模式、从传统放养到种养结合的稻鱼、稻麦鱼、稻油鱼、稻菜鱼、鱼鸭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规模不断扩大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3渔业发展历史宝兴镇属浅丘地带,坡度不大、小山小水,适宜鱼类水产养殖。由于过去大量对森林的过渡乱伐,山水对土壤的冲刷,土质质地变差,境内一切水域水质清瘦大大影响了渔业的发展。《森林法》颁布后开展大量的造林活动,水土得到了保持,土壤肥力提高,水中微生物更加丰富,对渔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1传统养鱼传统的养鱼,通常是自然繁殖的生长,就是没有人工投放鱼种。随着人们对渔业生产发展是一项经济效率高,见效快的认识。逐渐开始从溪河采集鱼卵进行自然孵化,但孵化率很低,鱼苗、鱼种在水体中自然生长,基本上不投入成本,产量低,若预干旱或洪灾产量更低。3.2传统渔业发展的转变以传统养鱼为基础,融入现代水产工程技术、生物培养技术、其及养鱼知识理论慢慢的认识和提高。宝兴渔业的发展在过去只是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在技术上不完善。80年代以后,随着水产养殖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开展,在理论上日益丰富、技术上日益完善和提高,养鱼技术渐趋成熟,并且大规模的推广,到80年代中期养鱼面积(包括稻田)达到1.2万亩。成鱼产量大大的提高,稻田养鱼几公斤提高到40公斤如(表三),稻田养鱼技术的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如平板式稻田养鱼→鱼凼式稻田养鱼→沟凼垄式稻田养鱼→沟凼稻麦(油、菜)等等稻田养鱼模式;山平(池塘)塘从投放鱼种上由鱼苗→寸片鱼种→三寸大规格鱼种,从模式由从单一的鲤鲫鱼投放→多个鱼种投放进行混养;水库、溪流(沟)从白水养鱼→肥水养鱼→集约化养鱼→网箱;饲料由粗料→精料→混合料→颗粒料。因此,由传统的养殖技术渐渐的发展加上现代的水产工程技术和理论在水产养殖上是一次上革命。3.3宝兴镇渔业发展过程宝兴镇渔业,主要以稻田、山平塘、水库、溪流养鱼。水域面积26730亩(溪流除外),其中稻田水面2.5万亩、山平塘(包括池)水面1100余亩、水库水面630亩。3.3.1鱼苗鱼种的培育渔业的发展离开鱼种的培育,成鱼产量关键在于鱼种的质量、数量和培育技术。80年代初期宝兴镇的鱼种培育主要通过人工繁殖而培育的,到90年代初期10年间是渔业发展的高峰期也是鱼种培育的旺盛时期。如表2,(此数据来源于本人工作记录经历)。表2年度鱼种面积(亩)入池鱼苗(万尾)其中备注县鱼种场购(万尾)自繁自育(万尾)8389090841012512585111501005086131501005087151901306088161801008089171901058590151305080宝兴镇自繁鱼种只有鲤鱼苗种,自繁亲鱼是通过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且鉴定符合标准的,在管理和技术上与正规鱼种场有差异,还有在运输和销售等环节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苗种成活率低。到90年代初期养鱼户基本上到大足鱼种场和周边的商品鱼场购大规格鱼种,宝兴的鱼种培育点受到冲击。因此鱼种培点逐年减少最后基本上没有了。3.3.2稻田养鱼稻田养鱼∶是一种根据生态经济齐学原理,在稻田生态系统进行良性循环的生态养殖模式,既可以省力、省工、节约饵料的条件下收获相当数量的水产品。又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促使稻谷增收10%以上,经济可以增收1000元左右。3.3.2.1鱼凼式、沟凼式稻田养鱼[2]鱼凼式、沟凼式稻田养鱼是改造传统式养鱼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鉴于传统的平板稻田养鱼,无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稻田养鱼都受着大自然的严重影响,长期存在着“稻鱼”矛盾,在解决“稻鱼”矛盾过程中往往是弃鱼护稻,从而抑制了渔业的发展,导致稻田生物资源的浪费。冯开茂老师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稻田养鱼以鱼凼式、沟凼式为研究课解决了稻鱼共生的矛盾,赢得了稻鱼双丰收,实现了1000斤稻,1000元钱的收入。此数是工作调查统计表3平板式与鱼凼式稻田养鱼对比表年度平板式鱼凼式面积(亩)总产(公斤)单产(公斤)面积(亩)总产(公斤)单产(公斤)19832350209108.919842830195306.91240033.519852590152805.97802745035.2秋旱威胁19862800170806.18102843035.1从此表可以看出稻田养鱼发展很快,平板式与鱼凼式稻田养鱼相比说明平板式稻田养鱼抗御自然干旱灾害能力差,鱼凼式稻田养鱼抗自然干旱能力强,群众尝到鱼凼式稻田养鱼的甜头,积极走高产之路,致使鱼凼式稻田养鱼面积和成鱼产量逐年增加。3.3.2.2半旱式鱼凼养鱼半旱式鱼凼养鱼:以稻为主,稻鱼兼作,种养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在稻鱼组合形式中,又可分为田凼、田沟凼、半旱式稻田养鱼三种构成形式。半旱式稻田养鱼的水体比平板式稻田水体增加一倍多,解决了稻鱼共生的矛盾。鱼在沟、凼中水宽饵多,稻在垄上水气协调获得稻鱼双丰收。在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期半旱式鱼式养鱼养鱼形势一片大好,有50%的冬水田半旱式鱼凼养鱼,90年代初期后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这种耕作制度不再有吸引力,现在很少有人采用。3.3.3山平塘、水库养鱼平板式、鱼凼式、沟凼式、半旱式鱼凼等稻田养鱼。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被农民采用的少了,渔业的发展向山平塘、池塘、水库养鱼。传统的山平塘、水库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用水,用于养鱼的少,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的大量资金投入,抗旱能力增强,山平塘、水库养鱼水面利用率提高。宝兴镇10个村山平塘(包括池塘)水面面积1100亩,小型水库8处,水面面积630亩。养鱼户通过多年养鱼经验充分发挥有利的水面资源,积极探索新技术,创新养殖模式单位面积产量逐渐提高,在2013年底通过调查统计成鱼产量如表4,(此数据来于调查统计)。表4面积亩产量公斤山坪塘池塘小型水库面积产量亩产面积产量亩产面积产量亩产1732.1474243236.265503277.3865.9232530268.5630176210279.73.3.4鱼鸭混养鱼鸭混养:是池塘鱼鸭养殖结,合理利用水体空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养鸭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产品的一种可持续性生态养殖。鱼鸭结合不仅有利于促进鸭肥育,又可以增加养鱼肥料来源,一池双用,上鸭下鱼,一料双兼,鱼鸭双丰收的生态与经济效果,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宝兴镇以2003年开始对鱼鸭混养的初步探讨。鱼鸭混养,主要以滤食性、杂食性鱼类为主,投放少量的萆食性鱼类,在杨柳村二组代应刚鱼鸭3亩饲养调查情况,如表5,(数据来源养殖户记录)。表5鱼种放养与成鱼收收获表鱼种放养成鱼收收获种类时间月日规格g/尾数量尾时间月日数量尾规格g/尾成活率%重量/㎏鲢鱼3.22100107010.3099089592.5886鳙鱼3.2215032010.3031399094.8310鲤鱼3.2210067010.3060075089.6450鲫鱼3.2250100010.3085037085315草鱼3.222506010.3052150086.778合计3030280520394渔业资源与水污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思考渔业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可利用的水域环境资源,保护水域环境对渔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渔业水域污染防治理与技术,遏制水域环境质量恶化趋势,为渔业的发展提供环境保障,已经成为渔业环境的首要任务。4.1渔业资源的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是在渔业生产中对鱼类及其生存的水域实行有计划的生产管理。使得渔业生产在渔业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下,鱼类的群体,数量不断得到补充,鱼类与生态建立新的平衡。宝兴镇境内有国家大型水库玉滩水库,窟窿河支流宝兴段,近几年配合上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禁期广范宣传《渔业法》,对电鱼、毒鱼、爆鱼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时农业渔业主管部门在水库流域投放各种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鱼种的增殖放流,渔业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4.2渔业水域污染保护的思考宝兴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工业污水和生活用水的排放给水生生物、渔业生态环境和水产养殖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一是场镇生活污水,二是重庆恒安化工排出的污水,三是即将建成的小企业园区水域污染渔业、人畜是受害者,因此必须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对宝兴水域保护的思考,一是宝兴镇政府制定了对窟窿河支流宝兴段污水治理方案,主要包括恒化和城镇生活用污水处理,并且修建了污水处理厂;二是城镇居生活垃圾进行了集中的运输处理;三是农村畜禽养殖户和养殖场粪便的处理还有一定的困难。5渔业发展的思考几十年来渔业生产有了很快的发展,解决了吃鱼难的问题。但是稻田养鱼由于农村劳动的大量的转移,对渔业生产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传统的粗放粗养生产方式、单一的养殖结构、渔业生产投入与产出效益不理想、养殖规模小、养殖技能低等等制约了渔业生产进一步的发展。结合本地的实际和多年的工作实践,拟探求几点渔业发展的思考。一发展休闲渔业,转变渔业生产方式。充分利用玉滩水库的优势,发展休闲渔业,在虎形、瓦窑两村建立起鱼类养殖、休闲垂钓、观赏鱼类等旅游于一体的新型渔业经营模式。二发展生态健康渔业。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加强水产品优新品种的推广,推动特色水产品养殖,促进规模代、标准化。切实开展渔业养殖用药技术指导,提倡使用中草药预防和治疗鱼病,减少水产品农药残留量,产出无公害的水产品。三加快发展鱼鸭混养。鱼鸭混养是一种高效生态模式,充分体现了经济与生态效益,是一个值得重视发展的养殖模式。四大力推进山平塘池塘高产养殖技术。五在池塘大力推广鱼菜共生养殖技术六加强养殖户的经验交流,搞好鱼病、疫情信息收集,实现鱼病、疫情和渔业信息共享。七切实搞好保护水产品资源和水污染的治理。参考文献:[1]唐安阳,重庆市大足县气候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探讨。格式不对[2]冯开茂,鱼凼式稻田养鱼的兴起及展望。作者简介:杨维刚,出生:1963年10月,性别:男,民族:汉族,藉贯:重庆大足,单位:重庆市大足区宝兴镇农服中心,职称:水产
本文标题:浅析宝兴镇渔业发展历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4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