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浅析我省桑蚕原蚕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我省桑蚕原蚕区生产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王坤龙(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河南南召474676)摘要:系统分析了我院近几年来农村桑蚕原蚕区茧质下降,制种成绩差的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关键词:原蚕区现状建议蚕种生产单位在自有桑园不足或没有种茧桑园的情况下,选择条件适宜的农村饲育原蚕,生产蚕种,满足市场需要,多年来一直如此。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劳动力的转移,以及农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大幅提升。原蚕基地出现了桑园面积萎缩、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种茧质量下滑、斤茧制种量和克蚁收茧量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制约了我省家蚕良种的繁育与推广。为此,笔者对我省桑蚕原蚕区生产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供大家参考:1生产现状分析1.1群众养蚕积极性不高近年来,随着国家粮食保护价格和种粮补贴地不断提高,种粮从播到收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所上升。而栽桑养蚕从桑园管理到采叶养蚕,均需大量人工,比较效益降低。加上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不用出门,在家乡附近很容易找到挣钱门路,月收入2000—3000元轻松就能获取,对养蚕逐步失去热情。1.2种茧繁育技术要求不易落实到位1.2.1由于受外出务工的影响,农村的养蚕人员多为老弱群体,推广与使用养蚕技术有难度,特别是大部分养蚕户还要照看留守儿童,蚕期落实技术要求是心有余而力不足。1.2.2有些原蚕区由于长期养丝茧,习惯了丝茧育的省力化操作,原蚕相对难养,在小蚕喂养、温湿度控制、消毒防病、除沙次数、饲育次数等各方面都有区别,群众嫌麻烦。有的不愿搞小蚕共育,或共育结束后不按标准温湿度要求喂养,使小蚕期温度偏低,导致后期发生生种;有的随意减少饲育次数,原蚕吃不好,体质下降;有的一发现有少量熟蚕,就添食蜕皮激素,降低了茧质。1.2.3常规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不能很好落实。野外害虫及其虫粪等排泄物是引起家蚕发生微粒子病害的重要传染源,桑园治虫与喷施防微灵工作尤为重要,而在农村原蚕区却很难落实。主要原因为:一是群众嫌麻烦不愿进行桑园治虫;二是有的误认为蚕期叶面施药会影响原蚕食叶量,怕影响茧质,不愿配合。1.2.4重蚕前消毒,轻蚕中防控;重养蚕过程,轻簇中管理。在养蚕前,群众大都能按照要求认真操作,而小蚕共育结束分回家后,则只重视自家蚕室的消毒,不注意周围环境的清洁消毒与维护,残桑、蚕沙、病死蚕随意倒置,任由鸡鸭乱刨,造成病原扩散;有的蚕户一旦上簇结束,就万事大吉,认为营好茧就可以了,疏于簇中管理,遇到高温闷热或多雨潮湿等不利天气,簇中闷死情况时有发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1.2.5重蚕轻桑思想普遍存在。受劳动力紧张和饲养热情下降等影响,农户对桑园管理的力度和投入大幅下降,许多农户往往只在养蚕前多少施入一些速效肥料,抛弃长远饲养、长远管护思想,对桑园存在掠夺性、破坏性生产;同时,大部分原蚕基地原先是基于丝茧育规划,桑园密度多是密植,通风透光性差,不符合原蚕生产,农户养普通蚕往往只施化肥,改为种茧育后,这种习惯难以改变,大量化肥投入使桑园土壤地力减退,土壤板结,耕性变差,桑叶品质下降,种茧死笼率增高。4、运输过程中蚕茧容意发生伤蛹、蒸热有些农村原蚕区距离较远,运输过程中种茧受到剧烈震动,蛹体易受伤出血,降低出蛾率;有的堆积过多,运输时间长,散热透气不良,极易发生蒸热,有害蛹体生理,影响蚕种产量及品质。5、农药、工厂废气污染情况增多近几年来,大面积的、相对独立的整块桑园逐步萎缩,多数桑园和麦田、水稻、果园等交叉种植,农作物喷药时,如果风大或方向不对,雾状农药颗粒就会飘落在临近桑树上,引起家蚕急、慢性中毒,如我单位2010年春季内乡县原蚕基地和群众小麦相邻,“国家小麦三喷一防”农药防治大风影响,造成1200克蚁量绝收;随着工业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氟化物、含硫氧化物、含氮氧化物、碘、重金属元素、和工业粉尘等工业污染物对蚕桑生产危害越来越大,养蚕效益受到很大制约,如我单位2010年秋季在伊川县原蚕基地受当地一家大型铝厂排污影响,造成近1000克蚁量原蚕氟化物中毒后陆续死亡,给单位和农户造成很大损失。农村原蚕区是蚕种生产的重要补充,饲养农户的技术水平,饲养条件,蚕病防治,桑园管理等等方面,都直接制约着蚕茧、蚕种质量的提高,关乎着广大丝茧育蚕农的经济利益,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必须根据原蚕区不断变化的现有矛盾做出适时调整,方能确保蚕桑生产的持续发展。笔者根据多年来下乡养蚕的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仅供同仁参考:(1)、加强原蚕区技术培训工作:农村受外出打工影响,年年都存在养蚕队伍不稳定、养蚕人员不固定现象,必须加强对农户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可在每年春、秋季养蚕开始前安排技术人员对所有原蚕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统一原蚕生产管理技术,确保蚕种生产。(2)、改善提高原蚕区饲育条件:要给予原蚕户系列补贴政策,增加农户饲养积极性。实行小蚕共育,要免费提供一些共育设备(蚕具、加温设备、燃料等),减轻共育压力;认真做好原蚕区各个阶段消毒工作,每个原蚕区根据饲养量和农户多少,适当配置高压消毒机械,赠送消毒药品,保证农户在蚕前蚕后能够消毒方便、彻底;;每户建立消毒池和蚕沙坑,根据消毒池和蚕沙坑具体大小适当给予一次性补贴,以便对养蚕用具做到充分浸渍消毒,防止蚕沙污染,对蚕沙、残桑倒置在蚕沙坑中发酵腐熟后施入田中;配备伐条机,农药喷洒机,加强桑园耕耘、浇灌、除草、治虫等方面管理,鼓励农户对桑园多施饼肥、人粪尿等为主的有机肥,防止偏施氮肥,做到N、P、K等营养元素平衡化,蚕种生产单位可以根据茧质和平时管理情况对农户给予肥料补贴等,提高群众管理桑园积极性。(3)、推广省力化养蚕:适当掌握给叶量,减少饲育回数,减轻劳动强度;加强蚕体、蚕座的消毒与隔离,实行大蚕蚕台育或地面育,减轻除沙工作量;上簇自动化:三眠时及时做好分批提青,四龄饷食分批上蚕台或下地,在昼夜78华氏度,约见50%熟蚕时加第一个簇,大部分蚕固定营茧位置时,加第二个簇,低于78。,约见70%时加第一个簇,晚上熟蚕少于50%时,不加簇,同时温度不能加高。总的原则是加簇宜偏熟,加簇时间根据当时温度灵活掌握。(4)、健全种茧收购机制:种茧价格在充分调研市场基础上,应高于丝茧价格30%,行情差时,实行保护价,对于少量不合格种茧,也要不低于丝茧价予以收购;(5)高度重视微粒子病防治工作。蚕种场可在春、秋季养蚕前、结束后安排组织四次基地大清扫大消毒,统一时间、统一药品、统一浓度、统一要求,由蚕种场员工分组对农户进行指导和监督,与农户共同完成。下乡人员务必要求原蚕区群众结合桑园春、夏、秋、冬季管理,最大限度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传染污染机会,推广桑园频振式杀虫灯并免费配置灯具等物理防虫技术;制订补助鼓励措施,免费配备电动喷雾桶、防微灵药品,要求原蚕区蚕农1-4龄及5龄饷食叶采取桑叶浸泽消毒,4-5龄后按照防微灵药品说明,进行桑园喷消;下乡人员要认真对待预知检查工作,做好提靑分批,及时要求淘汰病弱小蚕、迟眠蚕、迟熟蚕,及时送检各龄迟眠蚕。单位蚕种检验检疫部门健全送检登记手续,制订相关奖罚措施,保障蚕种生产的安全性。(6)、加强簇中保护,适时收购运输::原蚕上簇营茧至种茧收购前,下乡人员仍要坚守岗位,一方面根据中、日系原蚕发育情况进行发育调节,另一方面加强簇中管理,防治出现极端天气后,蚕农忙于庄稼收割播种而疏于簇中管理,造成对种茧的伤害;种茧运输时间掌握在原蚕上簇7-8日,蛹皮坚韧或复眼着色后较为合适,在考虑发蛾调节情况下,宁迟勿早;运茧过程中,以专用运茧筐为好,避免日晒、雨淋、和接触有害气体,尽可能减少震动,高温天气,要夜间运输。运输回家后,及时摊放蚕匾内,妥善保护。(7)、搞好桑园周边环境,桑园尽量集中连片,要加强协调,通过转让、转租等方式,把桑园周围的土地尽量掌握到养蚕户手里,减少交叉污染;在发展新桑园时,统一规划,栽植农桑14等优良品种,稀植,以1000株左右为宜,使新发展桑园尽量集中连片,并考虑与四周农田协调发展,降低粮经作物病虫害对桑园的影响;喷药用具专一,推广使用桑树专用农药,掌握合理浓度,降低因施药不当造成原蚕农药中毒的可能性;对于工业污染,应在栽桑时充分考虑,远离铝厂、砖厂10公里以上。(8)、在桑蚕桑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全面提高经济和比较效益。蚕种生产单位可安排人员在秋季养蚕结束后,指导农户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进行桑园套装榨菜、马铃薯、大蒜、萝卜、菠菜等适宜项目;利用摘芯桑芽和养蚕余叶加工桑叶茶、桑叶菜;利用桑枝屑栽培木耳、香菇、灵芝等食用菌,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实施蚕桑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升产业效益,稳定蚕桑产业。
本文标题:浅析我省桑蚕原蚕区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67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