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章草书法艺术及其发展
浅析章草书法艺术及其发展章草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中一朵瑰丽的奇葩。是汉字草书的一体,它是从篆书、隶书发端脱变而来的,也可以说是最早、最古朴、最规矩的草体系。这一书体样式的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与其他书体不同的艺术风格,是字不相连,笔划整齐、疏朗有致,流动飘逸,大小不等,仪态美观。其艺术审美原理亦离不开它的艺术原形即汉字之本体。章草艺术之美之妙。东汉崔瑗在《草书势》中赞曰:“观其法象,俯仰有仪。方中不矩、圆不副规。望之若崎,弯企鸟峙。志在飞移,狡兽暴骇。或●点染,状似连珠。绝而不离,蓄怒怫郁,放逸生奇。腾蛇赴穴。头没尾垂。纤微要妙,临事从宜”。从章草的艺术角度来看,同样以汉字的结构和造形及点线运动而论的。点和线既具体而又抽象,形式也很平常,但内涵却很深刻。可以说“这取诸物,近取诸身”。人们随时可以接触到的各种物象如灰砂,石子、水珠、米粒等都是“点”。枝条、纤维、经络、道路等都是“线”。除此之外,还有看不到形质的,也不能触及的而存在于意会中的“线”如人们思维的线索,事物发展的脉络,书法中的行气等等。所有这些“点、线”,就书法艺术而言,举笔落墨即成“点”,行笔运转便成“线”。章草书法艺术之“点”、“线”是颇有趣叶的。仅从章草的走之捺来体味,其运笔向右行快到末端时向上翘起,如现代章草大师王蘧常老先生的《章草字典序》里的“过”字,它的写法是“●”,活象昂首翘尾的游龙。与楷书的“之”和隶书蚕头雁尾的“●”相比较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这就显示了“线”在章草书法艺术中的特征。也是章草本身的基本特征之一。章草书法艺术的第二特征是,笔短意长。这笔画虽短而气势却很长。在书写过程中必须沉得住气,把握好运笔节奏,而不可以一泻千里。在这点上写章草比写草书的难度就要大的多。如果不懂得章草的特征,不善运笔,笔力且弱是写不好章草的。要想写好章草必须要篆书、隶书、汉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悉心研习古今章草名家名帖如张芝的《芝白帖》、皇象《文武将队帖》、索靖《月仪帖》;今人王●常《章草字典序》等艺术成就,细心领会,融会贯通,为我所用。章草艺术的第三特征是,结构紧密,字字独立,且字与字之间不作连绵势,但上下照应自成行气。所以写章草即要掌握单字的草法,也要知道字与字之间,左右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文字规范,文句规范的基础上,利用字形的大小,笔画的多少以及奇正、粗细、长短,或借让,或展放、或紧结,或安正;根据作品的需要作统一的安排,从而寻求章草结字谋篇的艺术效果。早在西汉《公元前48年》元帝时代就启用章草这一书体,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名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一,因为它主要是从隶书中演变过来的,往往带有隶书波挑,波碟之意,故有“隶草之称”。其二,西汉元帝时代史游以此体写《急就章》又有“章草”之称。其三还有称为“章程书”的,甚至传说东汉章帝刘●很喜欢这种书体,章草是由他创造的。其中章草、章程书、汉章帝喜欢章草之说,按吕更荣编著的《中国书法简史》第五章第二节中予以否定。吕认为,唐张怀瑾之说“章草即隶书之●”及后汉赵壹《非草书》中说:‘盖秦之末,形峻网密。官书烦冗,战功并作。军书交驰,羽檄纷飞。故为隶草趋急迅耳’。可见章草比汉隶好写,且又规矩。后因有今草以示区别,故曰‘章草’比较可信。”尽管“章草”之命名由来不一,但绝非一时一人所创造,这是公理都能承认的。一种书体的演变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社会的审美感受及审美需求和当时的实用性是密切相关的。赵壹《非草书》一文中所说的“官书烦冗……”。就充分说明了章草在秦朝末期战乱时产生及其所起的“趋急迅耳”的实用之功。而古代书法大家又无有不是以掌握实用开始而后利用实用书进行创作的。而且许多实用书成为了无意求佳乃佳的艺术珍品。如汉史游《急就章》三国皇象《文武帖》、晋索靖《出师颂》、《月仪章》、陆机《平复帖》、王羲之《豹奴帖》等等都是这种无意求佳乃佳的艺术珍品。章草这一书体在社会上起到实用和得到了承认后,已经实现了它自身应有的价值。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它必将会得到继承与发展。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章草这一书体。经后人对前人这一书体的临仿,加上以实诸方面的知识及个人情性的修养和对前人书迹表象的各取所需并作出自己的分解,取舍和综合。在各自的创作中提高了章草的书写艺术,于是出现了历代各时期的章草书法大家。汉代史游为章草书法第一代宗师。唐王●赞史游章草曰“史游制草始务急就,婉若●弯,攫为抟兽迟回纤简。势浴飞透,敷华垂实:尺牍尤奇,并功惜曰,学者为宜”。如此赞语报至,可见其作品《急就草》为之精妙也。三国时期吴皇象是一代章草大书家,《松江本急就章》是传世之作。宋羊欣在《采古来能书人名》中说:“皇象能草,世称沉着痛快。”他的《文武将队帖》、《顽●帖》都载《谆化阁帖》。《书断》卷中例为神品。西晋索靖的章草作品《出师颂》、《月仪帖》其书气之高妙、《宣和书谱》卷十四云“靖章草名动一时,学者宗之”。南北朝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晋朝末期出现了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形成了“五胡十国”的混乱局面。东晋之后,南北割据,书法艺术也随之分为南北两大派。南派因禁●而多启牍,北派无●禁而多●榜,故对西汉留传至晋的章草无人问津。由于这一朝代没有把章草这一书体继录下来。接隋朝、唐朝、五代,宋朝这几百年间书坛上潜心章草的杳杳无几,几乎断了“香火”。特别是在唐朝书法鼎盛时期,书法大家众多,竟没有哪位燃旺这把“香火”。把章草这一书体艺术基本扼杀在书法艺术的摇蓝之中。这一罪过追加到南北朝时期应不为妄加罢。要不然章草书法也许会与其他书体同步发展起来了。由于章草具有它自身的,一定的艺术生命力,尽管经受了近八百年的遭遇。到了元朝结束长期南北对峙的分裂局面时。书法艺术得到重视、章草也在杨维贞这位以“狂怪”闻名的书家那里,把章草笔法融化到他的行草书中,重振了章草,使之有了发展的机会。到了明代就出现了自晋朝以来的第一位章草书法大家宋克。《中国书法简史》中说“他的传世墨迹《急就章》为汉晋以后出现的章草精品,长卷多达两千多字,通篇气韵隽秀,姿态古朴,典雅流丽,融会古今,深得古人之妙”。还应特别提出和肯定的是他的创新成就,这就是他把“章草”、“今草”、“狂草”三种草书字体熔于一炉,形成一种流派。其代表作品有《杜甫壮游诗》,《书杜工部楠木为秋风所拨叹卷》。他又把章草笔意参入行楷书中。如其传世之作《化●志》便是。他还把篆●笔法融于章草书体中,这体现了他大胆尝试,师古而不泥古的创作思想。宋克在章草这一书体是发展,还是氓灭这一重要关键时刻赶到了中流抵柱之作用。把章草书法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位有功之臣。清朝是书法中兴时,书家辈出。在近三百年的历时中,三十多位有名的书家里面,又竞无一人顾及章草这一书体。这不能不说是清朝书坛的一个空白点和一大憾事。故又至章草书体于危机之中。好在清末民初这一交替的时期,王世镗先生把章草书体从危机中拯救过来。使章草的发展才又开了一个新生面。他以长达三十年之功潜心研讨章草。纵览晋汉竹木简牍和其他章草墨迹,迅速进入化境,写出了优秀的章草书法作品《章草书轴》、《论书诗屏四幅》。现代书家于佑任先生称赞他是“古之张芝,今之索靖,三百年来,世无与并”。并誉称他为宋克之后第一章草大家。王世镗先生还篇著了《稿决集子》,成为研究章草书法艺术的第一部系统的著作。为章草书法艺术的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在章草书法发展史上谱写了新的一页。钟林元《王世镗章草艺术简介》文首引用了现代书法理论家王学仲老先生的诗对王世镗章草书法艺术的评价。诗曰:“积铁老人王世镗,由津移汉岁月长。中国书谭称巨擘,鹄游鸿戏放光芒……。酒泉敦煌融一手,颠旭怪素腕下走。大●对联八百副,泥沙坠简如琼玖……”。王老先生综贯源流,穷极蕃变,不拜倒在古人脚下,在理论实践中充分发掘传统,古为我用,开拓新境界,超越前人的成功之路,是有志于研究章草书法之士的模楷。现代章草书法大家有高二适、刘自读、王●常三位先生深研古章草之遗韵,他们的作品同源弃流,各有面目,俱臻妙境。特别是●常先生在香港编辑的《书谱》专辑中,载有一九七储备年日本《书道》第六卷《章草名家王●常》一文,称之为“古有王羲之,今有王●常”之美称。王●常之章草与宋、元、明诸家●●。与沈寐●先生也别出新格。他的特点是在于一空元明以来那种作气,怪气,柔气,中锋直下,掘朴平直,在古意中独创新意。他的作品《章草字典序》、《三儿平孙患脑震》没有一笔不具古人的面目,却又没有一笔不显他自己的精神,入而出之,出而入之,掉鞅驰骋,变化多端。在当今书法热浪中,章草又不景色了,在书展会上,书法报刊,书法集子上都是行草点绝大多数,章草书法作品少极了。正是由于行草代替了章草,故现在懂章草,字章草,写章草的人太少了。有建树有独创的大家自然就更少了。为期近廿来年的书法热浪,断从清末民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今天,是一个兴盛时期。这可以从上至下各级书协组织的建立和健全,国际书法活动的交往,书法院校的创建,函授班,国际国内不同档次,不同名义的大小书法大赛、新的碑林建造,古今名人和个人书展及研讨会,当今书法名人录,书法作品集,书法拍卖活动等等,等等。足可证实。从而使书法艺术推动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修养。也使书法艺术之价倍增。章草书法是书法整体的一个组成部份,当然毫不例外,这里要引起注意的是从书法艺术整体中派生出来的“章草”这一书体在整个热浪中却成为“寒流”。在此还要特别提出的是章草书法艺术的理论问题。近查阅了历史的,当今的专业书报资料,从秦至现前面提到的清末民初王世镗先生的《稿诀集字》为研究章草的第一部系统著作外,再就是颇有影响的《书法报》有几篇散论。可见章草书法艺术学术理论是多么贫泛,又多么需要象篆、隶、楷、行、草书体那样有自己的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来向异章草学习者学习。研究和探讨章草之向前发展。综上述对章草分析的情况来看,是不那么乐观的。但是在它较强的艺术生命力的支撑下,在两次危机中沿续到了今天是件不容易的事,可与其他书体的发展来比之差距就甚远了。究其原因:一是承前启后的问题,从秦产生章草至现二千二百多年间,其中从南北朝至元朝的七百多年频临断了“香火”,无人问津。后在清朝又一次将它打入“冷宫”,禁锢了三百多年,这样,章草实际上只有一半的时间在古今众多的书法名家大家之中,仅十多位书家的笔下生存着。二缺泛理论,这也是关键所在。理论是人们由实践经验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艺术的科学的等方面的知识性有系统的结论。反过来又由理论去向导人们的实践和发展。中国传统书法在实践和理论上曾经有过丰满的双翼。但与书法实践相比,理论的一翼还存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章草这一书体,自秦产生至现只有一部较系统的论著。而且还迟迟出在距今一百多年的历史上,这一点应引起书论界及有志于章草书家的警觉了。谨防前车之覆辙。三是章草书法的队伍问题,书法队伍的壮大与否,是书法艺术兴衰的检验标志之一。然而这一队伍又是自然形成的。是以广大人民群众对书法艺术自发的热爱为标志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之多,则以当代为最。但不论历史上不是当今,章草书法这支队伍的力量是最弱的了。事物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按其“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书法从粗朴的文字契刻到一步一步讲求法度,由具象摹拟到化为纯抽象的造型,由随意造型到极度规范化的馆阁体,由力求精整到重又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反朴归真”等都是由“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这里有继承,也是继承的发展。随着新时代的前进和改革开放的深入,人类物质文明越向前发展,精神生活产品的需求量也就越扩大。书法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只会被人们日益关心,而得到长足地发展的,也将在更高层次上作为传统的民族精神文化现象,代表先进文化之一,以新的形势在新时代生活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因此,当代书家们就担着创造这种精神生活产品和培养这类人才的历史使命,由于书法扩大了群众性,而群众中又因各自的经历,心性、文化修养、知识结构的千差万别。从而出现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这又需书家们在创造这种精神生活的产品的同时,注意到接受对象的方面、层次、多少
本文标题:浅析章草书法艺术及其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72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