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新引擎。不少人甚至认为,两江新区就是国家启动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开发建设两江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两江新区”,因位于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而得名,规划面积1200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km2。国务院在《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中指出,“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提升重庆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实施了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进入新世纪又开发了滨海。国家批准设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都承担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595km2的深圳特区开发,带动了18万km2、8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530km2的浦东新区,带动了21万km2、9000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2270km2的滨海新区,带动了33万km2、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1200km2的两江新区,将争取辐射带动“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km2、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发开放,从而改变西部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据初步测算:两江新区将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年均增长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矿产等能源产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湖南、湖北、陕西广西、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总之,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发酵、增值,两江新区经济规模和结构、发展质量和方式都会产生裂变和聚变,并放大射流到整个西部,产生几何级数效应和乘数效应,推动西部地区大发展。(二)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是新时期需要探索内生型改革经验。我国迄今为止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经验也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在改革的新阶段,需要将外向型经验和内生型经验结合起来,因此,地处内地的两江新区也身兼综合改革试验区功能。二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尚待破题。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增强重庆整体统筹能力,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加快建立内陆地区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三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任务艰巨。当今中国最大的难题,已不再是发展速度而是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设立两江新区,就是从制度层面上探索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诸多方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不断积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验。(三)两江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主要体现在沿海,发展的路子都是外向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在沿海从南到北发展的时代印记。但现在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国家疲于救市、自顾不暇,欧美市场日渐饱和、纷纷告急,以外需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而随着30年的不断积累,国内市场发育日臻成熟,内需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1.8%上升到2009年的7.3%,到2015年中国消费占世界的比重将超过14%,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出口受限的中国经济重心将逐步由依赖外需转向扩大内需,而国内市场潜力主要在中西部。重庆地处中西结合部,承东启西、连通南北,中西部大市场催生了两江新区。两江新区的成立,不仅意味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路径开始转向西部、转向内陆,而且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由外需主导向内需主导开始转型,这是国家深谋远虑的大智慧,也是推动发展转型的大战略,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国际市场需求相对收缩,我国发展模式正从主要依赖外需转向以内需为主导、内外并举,而国内市场潜力主要在中西部。重庆地处中西结合部,承东启西、连通南北。在未来几年内,重庆将有8条高速铁路通往全国,随着江北机场4条跑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重庆正逐步成为水、陆、空物流中心。在重庆建设两江新区,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将更好地适应和满足中西部内需市场,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可以说,中西部大市场催生了两江新区,两江新区走内需主导、开发开放之路又必将有力拉动中西部发展两江新区将打造西部地区“科学示范的窗口两江新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着眼长远、整体规划,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新型开发区。一是在发展方式上,坚持以低碳经济、自主创新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切实保护好区内山脉、河流、湿地等天然生态屏障,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山水园林新区。二是在城市建设上,坚持以全球视野、国际水准高起点规划,着眼于新区建设一百年不落后,从1200km2资源、功能一体化出发,集约高效用地,打造一系列传世精品,使其成为重庆城市建设皇冠上的明珠。三是在园区开发上,坚持“政府规划、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区域合作”的原则,创新管理体制和税收体制,创新土地制度和社保制度,创新资源节约和环保制度,以制度创新吸引各类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通过科学发展理念、模式、路径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实践,真正把两江新区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在产业布局上,两江新区将制造业板块,如发展电力装备、临港船舶制造等的龙石功能区,布局在城市下风下水方向。而临江区域,如作为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的北部新区,正积极布局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彰显生态、景观、休闲的城市功能。新区成立3个多月来,已有好些污染重、能耗高企业被挡在门外这样(一)有利于重庆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今年国务院“3号文件”的出台,将重庆的发展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并提出重庆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这对于重庆来说,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要完成中央赋予的目标任务,重庆必须跳出先行地区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的老路,转而寻求既能实现追赶跨越,又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集约型发展的新路。而发展低碳经济有可能成为重庆抢占区域经济制高点,实现新一轮“率先”和“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二)有利于重庆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重庆传统产业,特别是高碳排放的重化工比重大,工业污染源面广量大,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国家下达我市“十一五”SO2和COD(化学需氧量)的减排任务是11.9%和11.2%,2009年SO2、COD分别还要减排4%、2%,任务艰巨。而低碳经济把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新能源开发和高科技、现代服务等低能耗产业作为主题,这对于重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重要契机。(三)有利于促进重庆对外开放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政府行为,更是一种以碳排放指标为交易对象的市场交易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按联合国相关规定,需义务减排二氧化碳的发达国家,可用于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项目合作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以抵消其超标减排义务[2]。对重庆来说,这是一个增补生态环保要素市场空白和获得外来节能项目投资,拓宽开放领域的重要机会,更有利于重庆对外开放。(四)有利于推动“健康、宜居重庆”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经济上更有利于重庆人生活,使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毋庸置疑,更利于“健康重庆”的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备受争议的一个方面就是所谓的“共同效益”,即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社会效益无关,对此人们重视不够,发展低碳经济模式能够减弱传统的污染,改善当地的大气质量。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重庆在清洁大气方面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2008年重庆良好空气质量天数为297天,而2000年良好空气天数仅为187天。这样理所当然利于人们居住,宜居重庆建设更具实际意义。另一方面重庆两江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比较优势(一)国家优惠政策支持重庆市为全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两江新区具有高度的战略地位。两江新区是继浦东开发区、天津滨海中国第三个、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整个重庆是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两江新区就是这个试验区的先行区,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基地;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两江新区的优惠政策的有: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务院3号文件给重庆一批政策,我们说的十二个大的方面,然后有五十几个具体方面的各种优惠政策,两江新区全覆盖;国务院文件里特别讲了两江新区的政策比照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政策。这样就使重庆的两江新区可以动态地生成各种政策,始终保持国家最优惠的政策,有利于低碳产业落户两江工业园。(二)产业规划科学作为老工业基地,要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重庆的空气质量亟待改善。由于重庆的山城地势与湿热气候,空气污染物不容易稀释扩散。为了给居民生活和招商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展现健康的城市面貌,两江新区要快速发展而且永葆生机,必须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集约型发展道路。按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两江新区将以低碳经济、自主创新为方向,在壮大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将布局轨道交通、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产业以及国家级研发总部、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备灾及数据中心等三大战略性创新功能布局。同时构建“现代服务业板块”、“综合功能板块”、“进制造基地板块”形成江北嘴中央商务区、保税港区、鱼复现代制造和物流区、龙石先进制造区、北部新区、空港新城、悦来会展城、蔡家高技术产业区、水复生态产业区、木古出口加工区等十大功能分区。(三)低碳经济发展领域广阔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突出,但能源结构十分单一。据了解,火电所占比重高达75%,低碳或无碳能源发展才刚刚起步,还非常落后。权威人士认为“从另一个角度讲,恰好这是一块很好的试验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电石等领域,这些领域重庆一应俱全。目前,我市已向国务院申请设立两江新区,加上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蓬勃发展的市级特色工业园区,无论在区域层面、工业园区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能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试点内容,可谓到处都是“实验室”,可以为全国温室气体排放的所有重点行业创造经验和方法,将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四)低碳产业在重庆市已初具规模电子信息、垃圾焚烧发电、新能源研发生产、风能发电、太阳能的生产,建筑节能等方面等成立了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重庆完全可以把‘森林工程’与‘低碳经济’结合起来。”植树造林不能盲目乱种,应当与国际碳汇指标相接轨,按照通行惯例,科学规划栽种规模和树种,使之成为重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筹码。有关人士认为,重庆还可以在节能汽车、风电等方面做文章。目前,重庆汽车生产总规模排名全国前三,前不久被确定为“国家节能汽车试点城市”。“重庆造”汽车要想跻身全国第一、第二的位置,必须紧盯节能汽车这一突破口,力争在技术和数量上抢占全国领先地位。此外,重庆的风电也具有先天优势。尽管重庆的风电资源不多,但全国风电技术刚起步,各地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两江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一)加快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保障一是征收碳排放税
本文标题: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7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