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论《黄帝内经》之古今养生摘要: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关键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人们更加重视身体健康和长寿——养生,即根据生命发展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的、增强体质、预防和减轻疾病、延缓衰老为目的的医事活动(1)。在西方科学技术没有大规模进入中国之前,大多数人的养生方法基本来自中医们传授指导或者中医书籍,中医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又基于《黄帝内经》,那么可以说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多来自于《黄帝内经》。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人们开始接受更加直观、更加数据化的西方科技,人们的养生方法也开始西化。如今,两套养生理论并行,各有千秋,却也有相同点。在《上古天真论》中,作者已经明确提出养生的五项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本文即简单的从顺应自然、运动、饮食、起居、精神情志五方面谈论一下传统养生与现代养生的相同之处。1、顺应自然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法于阴阳,顺应自然界寒暑往来的阴阳变化规律(2)。《内经》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变化,尤其在顺应四季变化上。《阴阳应象大论》中“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体现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既然统一,人无法操控自然,那么人就应该顺应自然以获得健康长寿。《四气调神大论》中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冬三月”阐释了自然界阴阳消长变化,以产生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形成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得四时变化,强调了“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那么养生就必须顺应四时变化。在现代养生学中,根据地球的公转、自转产生了四季变化及昼夜长短变化,于是人们在冬夏两季的作息略有不同意适应环境的变化,这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在环境破坏严重的今天,人们依然会呼吁春天不打渔即在生物的繁殖期尽量不去伤害他们,这是现代养生对“春生”的解释。2、运动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和于术数,各种养生方法既要符合技巧的要领,更要符合一定的量与度,不正确、不及或太过皆达不到养生的目的(2)。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提倡适度劳动,如男耕女织。当然这些劳动不等于运动,所以人们还是要进行适度的保健运动以强身健体。我国传统养生运动中太极拳是最广为人知的一项。各类文献表明,太极拳通过姿势的调整、呼吸的锻炼、心神的修养来疏通经络、活跃气血、协调脏腑、平衡阴阳,起到锻炼身心的作用。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们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防病治病作用(3)。传统保健运动和劳动充分体现了古人对于运动养生的理解。当然现代养生,学者们也提出了有氧运动这一理论。有氧运动可以更好的锻炼身体、排除体内毒素并且使机体产生更多可抗衰老的物质。这些神奇的功效都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身体力行。然而经过专家们的研究中国传保运动同样是有氧运动。这充分说明我国传统保健运动是符合现代科学的。3、起居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起居有常,日常生活有一定规律并且合乎人体的生理机制。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的起居作息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相适应,不断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方可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8)。但是当代的人们,晚上精力充沛的人不少,日夜颠倒的人也不少,这是必然违背人体规律的事。《内经》中认为这样不利于阴阳的交感互藏、相互转换而损伤机体。现代医学认为日夜颠倒会影响生物钟,不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会伤害人体健康。所谓人体生物钟,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这种天然生理节律如同时钟一样正点运行,保持人体的外界日夜同步,让人类适应所处环境,让人体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5)。这种人体生物钟的理论正好用现代语言解释了“起居有常”的涵义,同时也阐释了起居有常的根本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即养生的根本方法。4、饮食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食饮有节,饮食上应该有节制,不可偏嗜太过。《六节藏象论》中提出“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五味养五脏之气,促进神的生成(6)。若五味不和,则五脏之气不顺,神有损也。由此可见五味不可偏食太过。《素问·脏器法时论》中也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所以在饮食上我们应该营养均衡,食物不可偏嗜太过。《灵枢·师传》中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适中,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寒热太过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调,邪气入侵人体,疾病丛生。那么在饮食上,也应当寒热适中,才能身体康健。当代人们同样提倡均衡饮食以摄入各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和能量。同时也有很多禁忌:不要吃太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不要吃太甜,不要吃太辣,不要吃太咸;不要吃太烫、太凉。现代生活中的各种“不要”依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在养生文化中的饮食要求与多年前的人们相似。5、精神在养生理论中的体现不妄作劳,不过度劳累,劳又包括劳力、劳心、房劳,这里我仅仅简单地谈谈劳心。心,藏神,主情志。《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怒、喜、思、悲、恐分别对应五藏肝、心、脾、肺、肾。五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于是情志波动太过,首伤心肝,其次伤各个脏腑,从而引发脏腑各类病症。因此,在中医养生及疾病治疗中,调摄情志是形神兼养中的重要一环。情志在现代西方医学中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是较完整的,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医学实验发现,人类疾病几乎三分之二以上都和情绪有关,尤其“忧郁为百病之源”(7)。所以积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对身体健康具有重大影响。身患癌症晚期的人,却因积极乐观的心态而多活几十年。这样的事例有不少,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保持愉快的心情似乎更加有利于养生。养生,是对长寿的追求方法。各种方法最终都归于自然,只有顺应自然,跟着自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才能达到真正的长寿。不管传统还是现代其养生思想的重要性都体现在:“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和“未病养生,防病于先”。身体上,强身健体;心理上,调摄情志,尤其不能过于执念于长寿,否则只会同古代各位皇帝一般,提前终结生命。参考文献(1)郭霞珍.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14(2)张新渝.内经选读.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47(3)张文.太极拳运动的中医理论诠释.扬州大学报.2013(4)李秀丽.有氧运动健身的生物学分析.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6)(5)郭沂涟,易善永.揭秘人体生物钟.生活与健康.2010.(08)(6)马作峰,姜瑞雪,王平,张六通.《内经》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2)(7)杨莹,赵联社.《黄帝内经》养生之启示探析.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07(8)张克伦,陈洁.读《黄帝内经》,悟中医养生之道.医药卫生.2012.(03)黄缘恩2015级八中医2班201580218011
本文标题: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8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