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摘要文章从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了语文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以及如何挖掘教材中爱国主义素材、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爱国主义深情。关键词:语文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什么是爱国主义教育呢?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我们强调基本语文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的学习,让学生借以获得一种交往工具,但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1996年10月10日,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学科及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去努力:一、明确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我们要明确语文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关系,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语文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爱党、爱社会也是语文德育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课文时,挖掘爱国主义素材,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坚定学生爱党、爱国的政治立场。1.1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上说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总目标中提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感。”语文课程中,课文内容是社会生活的反应,一至十八册(新旧教材)中都包含了大量的爱国主义内容。如体现热爱祖国家园的课文《土地》、《枣核》、《故乡的榕树》等;反应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课文有《长江三日》、《熊关赋》、《登泰山记》等;表达名族自豪感的课文有《活板》、《核舟记》、《中国石拱桥》等;表达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的课文有《夜走灵官峡》、《崇高的理想》、《事业篇》、《松树的风格》等。从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做起,在教读这些文章时,教师带着对祖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引导学生领会、理解、体味其中的爱国主义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1.2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过程上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志、体、美的和谐发展。”所以完整的语文教育必须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统一起来的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更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体会到人文性的陶冶,产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并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1.3从语文学科的特点上说从学科地位和作用的角度看,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三个特点。上面我们也已经说了,工具性和人文性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知识的学前启蒙和正规的语文学科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这是它基础性特点的表现。从学习过程和活动的角度看,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累积性和外显性三个特点。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掌握。而加强语文学习主要是靠日积月累地学习和积淀,再通过朗读、背诵、写字、说话、作文等语文基本技能在学习和运用时外显出来,并且具有向外传递信息的功能,即宣传和交际功能。从学习对象和内容的角度看,语文学科还具有广域性、开放性和易学性的特点。我们要从这九个特点分别去明确语文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只有明确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的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二、挖掘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爱国主义素材为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使语文学习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会贯通,一脉相承,教师应着重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2.1从标题入手,挖掘爱国主义素材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概括中心的标题,是整篇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抓住课题这一文眼,揭示课题的内涵。如四年级上册课文《长城》,不仅要知道长城这两个字怎么写,更应该了解长城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以它为整篇文章的标题,这样一步步,由浅入深的去认识整篇文章,挖掘它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素材;又如九年级下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题目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全诗土地情愫的总体现,也是诗人在诗歌里所要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抒发,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点,才能更好的挖掘诗中的爱国主义情感。2.2走进作者,挖掘爱国主义素材一个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与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关系,以八年级下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在杜诗的创作中,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在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的一个人之后,可以进一步挖掘这首诗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素材,从而便于我们对整首诗的理解;再如八年级下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文天祥生活在一个民族危机阴影笼罩的时代,他是华夏杰出先烈,是一个永远载入中国历史的爱国将领著名诗人,在强敌入侵,国土沦陷,生灵涂炭的危急时刻,他自卖家产,组织义军,举兵抗敌,被俘后经过零丁洋吟唱出了这首饱含深情的千古名诗,最后他义正辞严,慷慨殉国。在深刻的了解的作者的人品和为人处世后,我们不难发现他所作的这首《过零丁洋》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深情。2.3揭示写作背景,挖掘爱国主义素材作家对现实的思考,对表现现实的思考,必然决定于事先对现实的深刻认识,而这关系到作家所处的一个时代背景,以八年级下册鲁迅的《藤野先生》为例,当时正时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受到北洋政府的迫害,离开北京到了厦门,在与藤野先生离别二十余年后,怀着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及对革命的热情于1926年10月在厦门大学写的。在了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后,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的去挖掘文章所含的爱国主义素材。三、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确定了语文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联系并挖掘了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国主义素材后,现在我们重点来探讨怎样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渗透:3.1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山川风物的描绘中在语文教材中,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篇目有很多,或是诗歌或是文章,作者在创作时往往是写山则情满于山,写海则情溢于海。教师在教学这些情文并茂的诗文时,要把自己的激情带入课堂,借助于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绘和赞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让学生从对祖国山川风物的热爱中燃起浓浓的爱国情。1、当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二年级下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借用用投影仪把书上的插图(制成幻灯片)放射出来,让学生凝视着李白在庐山脚下仰望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的情景,或者下载有关瀑布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这样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庐山瀑布的壮丽情景之中。欣赏完之后再叫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所看到的及所感受到的情景,在感受和描述的过程中爱祖国山河之情便油然而生。2、教师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文时,要抓住作者对“长城”、“大河”、“群山”、“高原”、“千里”等崇高、伟大形象的描写,借助于“舞”、“驰”等动词的传神描绘,以及修辞格的巧妙运用,把一幅气势恢宏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河山图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河的雄壮、磅礴、美丽如画,明白该课文的意境是情(爱国情)与景的融合境界。并指导学生欣赏该意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在欣赏是学生自然发出“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之情,并由此激发出热爱祖国的情怀。3.2融爱国主义教育于思想内容的分析中我们都知道,作者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文章当中,文章是思想的载体,同时也是作者与读者交流感情的渠道之一。在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时,要把诗中交融的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时代感,涌动着摆脱贫困、挣脱束缚、走向新生的激情给表达出来。在教学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把意象和句式的运用同思想内容的分析结合到一起。通过分析“我是你簇新的理想”、“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使学生明确运用“我是……”的句式,在向祖国的深情诉说里,融个体中的“我”于祖国的大形象里,表达了“我”与祖国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情感。诗的第一节和第二节,写的是祖国的过去;虽然是贫穷和苦难,但情感中却始终流动着对祖国的挚爱、依恋和赞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变身为诗中的“我”,亲身体验“我”的爱国之情。并让学生思考:诗中的我仅仅指的是一个人吗?引导学生探究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这个“我”代表着与共和国有着共同命运的一代人,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他们将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我”的形象是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的。从而让学生由“小家思想”转变为“大家思想”,进而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3.3品爱国主义教育于优美语句的朗读中朗读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有感情的朗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入地体味文章的思想情感,品味祖国语言的音乐美。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让学生反复体会语言的美。1、优美的写景散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它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写的是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者播放录音,来带领学生朗读,从而体会祖国语言的魅力以及产生要学好普通话的强烈愿望,由此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2、在八年级上册王维的《使至塞上》这首诗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而尤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最为传神,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重点品味,让学生把满腔的激情用朗读表达出来,使学生在体会优美语句的同时深深的爱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内化爱国主义情感。3.4习爱国主义教育于写作课程的训练中写作是人类有意识地使用语言和文字来纪录资讯、表达意向一种方法。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指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在写作课程的训练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走进新时代”、“我看城乡的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调查,让学生分小组畅所欲言自己的所见所闻,之后教师再请小组代表发言,并对此做出总结,通过对学生的进一步指导,使学生们认识到党的政策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感受到社会的巨大变化离不开祖国这个坚强的后盾。再趁热打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喷涌出对祖国的感谢和崇敬之情,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树立为国奋斗的理想。周恩来曾说过:世上最伟大的美德就是热爱祖国。但一提起爱国、写爱国的作文,大多数学生都会想起那些典型的、具体的,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的景、事、物,如上文所述。如果大家都这么写,就会千篇一律,毫无生趣。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入手,比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每周升旗时的表现、对国旗国歌的认识等,发挥自己的想象升华爱国之情。再有让学生谈谈对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这一现象的看法,以小见大,写出自己的感想,彰显爱国精神。3.5践爱国主义教育于综合活动的开展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实践性、过程性的特点。为把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融入爱国主义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我爱祖国”的演讲比赛,让学生们在准备演讲素材的同时体验爱国情感,让充满激
本文标题:浅谈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68799 .html